儿童识字的七大误区之六 海印先生

海印四知堂

<p class="ql-block">第六大误区,汉字不能提前学。</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采用了西文的标准来衡量中文,因此就会推导出这样的理论:汉字不能提前教,应该如英文一样,先发展语言的能力,再关注文字的学习。诸大教授,乃至于师范院校的权威,都是以这样的观念左右汉字教育。我们大体知道记忆力的法则,那就是越小记性越好。</p><p class="ql-block"> 这点是1965年到1975年发展起来的大脑生理学的实验所证明的能力递减法则。人的记忆方法大致分为推理式的记忆法和机械式的记忆法两种。机械式的记忆能力以零岁至三岁之间为最强,过了三岁便逐渐递减。汉字的图像记忆起于机械式记忆,这种记忆又不完全是机械式的,他伴随着象形的思维走向抽象的会意字,即是会意字也会有象形的记忆。所以一点的象形会产生广泛发生的具象与抽象合一的思维模 的式,这种模式是越小认字越多越好,越多,这种综合思维的建立就更早,乃至于及时发挥思维的洞察力。因此在这种能力巅峰的时候,不 发展这样的汉字学习,而是去放任浪费在吃喝玩乐的动物水平,真是痛心。</p><p class="ql-block"> 当今世界上的幼儿教育权威断然主张“不该提早进行文字教育”,</p><p class="ql-block">这个论调适合西方,不适合东方!</p><p class="ql-block"> 大众普遍认为一年级才是认字的时候,乃至于学前班认字都是在害孩子,是提前给儿童实施大脑压力。如果说教汉字的思维还停留在西文的模式上,我们认为这个话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用汉字古小学的方式看这个主张,那完全是误人子弟的说词!</p><p class="ql-block">实际上的情况是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是在小学六年中必须认汉字最多的时候,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到了一年级再认字才是天经地义的。而实际的结果是,五岁的儿童,其认字能力比小学一年级高。小学生必须在课堂上指导认字才能记住,幼儿则在瞬间就能自然地记住。四岁、三岁的儿童,其对汉字的记忆方法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那完全是一种“不需努力,毫无负担的学习”,这也正是古小学的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对于三岁之前的汉字教育,大部分人都采取了拒绝的态度,对于婴儿,大部分认为是先发展语言能力,才能发展文字能力,实际上正好相反,对汉字来说,当孩子还不能说完整的话的时候,我们教给他象形的汉字,结果是他最喜欢汉字,文字的能力完全可以先于语言的发展。这其实是汉字教育的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比如,对婴儿教汉字“花”,拿出“花”的字卡,把孩子抱到花的跟前,指着花和字卡,反复告诉他“这花”,“花”。不会说话、记不住话的幼儿,让他们对照实物看汉字,不久就认识了“花”字,结果看到花,孩子就会想到“花”字,“花”就是摆在花旁边的花一样,一眼就知道了。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幼儿是不容易记住语言的,却能够记住汉字。</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幼儿不容易记住语言呢?因为语言是从口里出来之后立刻就会消失的。因此,幼儿一般都不能接受,但是,汉字只要幼儿张开眼睛,孩子就会把它当做图像,自然地记在脑海中。可以尝试一天只看一个汉字,绝对没有记不住的道理。更何况,婴幼儿期乃是一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在窗户上贴上“窗”,在叶子上贴上“叶”,他们自然都能认得。这跟认爸爸妈妈有什么区别吗?</p><p class="ql-block"> 海印行文至此,不仅怅然,我们是要昏昏沉沉呢还是要觉醒而痛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