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满仓,钱满柜

张秀荷

<p class="ql-block">作者:张秀荷</p><p class="ql-block">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是传统的“满仓节”,在我老家,这是一个“打囤”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在我小时候,满仓节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节日。过了正月十五,我们会扳着手指头数,一天又一天,总算盼来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中午,母亲要蒸许多面食,有尖顶的大麦秸垛,还有浑身扎刺、背上驮个元宝的小刺猬。不过,刚出锅的面食不能吃,还要等到傍晚的仪式。</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农耕年代里,人们靠天吃饭,终年祈盼老天爷慈悲为怀,赐予人间风调雨顺,多多收获粮食养家糊口。农家用囤盛粮食,打囤存粮是农民永恒的愿望。</p><p class="ql-block">习俗的打囤,是农民们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举行打粮食囤仪式,是用草木灰在地上画出“囤”的图样,在“囤”的旁边画上一个高高的梯子,寓意粮食“囤”又大又高,登着梯子才能上去。。</p><p class="ql-block"> 满仓节的傍晚,人们满怀期待的心情,先在自己家的房子里面,画上一个“金钱囤”,中间挖一个小坑,放上铜钱和纸币。再到院子里,大门外,胡同里,打谷场,画上多个粮食囤的图样,囤的中间刨个坑,坑里面主要放麦子,旁边加放一些五谷杂粮。</p><p class="ql-block">在1974年之前,我家都是爷爷奶奶打囤。室内的金钱囤,是奶奶踮着小脚用草木灰画的,珍藏多年的铜钱也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同纸币一起放在金钱囤中间的小坑里。</p><p class="ql-block">爷爷打囤用的是铁锨,先盛满了草木灰,站在干干净净的院子里,以自己为中心,铁锨为半径,转动身体画圆,轻轻的撒,细细的画,爷爷似乎看到了生长茂盛的庄稼和丰收的粮食,口中念念有词:大囤小囤都打好,打的粮食盛不了。</p><p class="ql-block">此时母亲正在煮饺子。在我的记忆里,老家过节的美食,一般都是饺子。满仓节既有饺子,还有中午蒸的麦秸垛,小刺猬,过年留下来的枣馍、花糕,都摆在堂屋门口的几案上,以示对上天对大地的敬重。等院子内外的几个囤都打好了,父亲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点燃。此时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更显得节日隆重,喜庆热闹。</p><p class="ql-block"> 打好的囤要保留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床,先收了金钱囤里的铜钱和纸币,放进早就准备好的钱匣子里。然后把打囤的粮食收起来,再打开栅栏门,等鸡鸭鹅们拍着翅膀来到院子中间,就把刚收来的粮食撒在地上,它们拥挤着争抢粮食,边吃边发出叫声。这时候的小孩子非常兴奋,跑过去抢出一些粮食,分别送到猪牛羊的食槽。</p><p class="ql-block">二月二的美食是烙饼,白面,绿豆面,地瓜面混在一起和成面糊,用鏊子烙成大大的圆饼,当然了,家里这么多粮食囤,没有饼怎么铺囤底呢?</p><p class="ql-block">曾经向老家的人们请教,满仓节供奉的是哪位神仙,答案有很多版本,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仓神仙生日,还有主管上苍的老天爷,主管厚土的土地爷,老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p><p class="ql-block">满仓节源于古代农民对粮食丰收的渴望,打囤,收粮收钱,是庄户人家粮食满仓,金银满囤的美好愿望,人们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滚滚。满仓节还是老百姓祈福的日子,这一天还有一些忌讳也在传承。老人们说,邻里之间不能在此时借钱借粮,避免彼此的福气和运气丢失。忌讳卖粮食,只能往仓囤里加粮食,往钱匣子里加钱,寓意钱粮广进,日子越过越好。 </p><p class="ql-block">虽然那时候的农民年年打囤,年年祈盼粮食丰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人们奔波劳碌,依然不得温饱。如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粮食加工厂直接到地头收购粮食,粮食囤逐渐失去作用,庄户人家取消了烧柴禾做饭,草木灰无处可寻。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供奉神仙不能求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不是上天赐予。生活富裕靠党的英明政策,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靠辛勤劳动,才能仓满囤溢,金钱满柜。但是满仓节作为传统文化,依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一要健康,第二要快乐,第三是物质财富。这样的民族佳话,还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