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顶洞

范建生(国门沙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走进山顶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探谒略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建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日渐老去,对许多事情的探究已变得不愿再刨根问底了。然而,作为地球村的过客,雅兴未减的依然是寰宇间那个不朽之问:人类从何而来、我们去向哪里?</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植被铺满群山与原野的地质时期,高大的树木和丰茂的杂草野蛮竞生,凶猛的剑齿虎和鬣狗群出没在山野之间,威胁着古猿类的安全。他们不得不藏身于穴,结伙成群,直起身体,用石块木棒乃至牙齿与之搏斗,直至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学会狩猎和用火,他们就是北京猿人”。</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中学历史课堂上老师如是告诉我们。</p> <p class="ql-block">  史载,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依次包括生活在约170万年前至2.7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及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元谋人和蓝田人遗存于世的物证大都是些牙齿化石、石器、土陶、炭屑及草木灰等。而“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及其用火技能的提升,则为达尔文“由猿到人”的进化论提供了有利实证,说明劳动创造人类的正确性,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源地之一,从而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明历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周口店”这个京郊小镇由此名扬世界。</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后一个虫醒燕归、乍暖还寒的春日,闲居北京的几位挚朋老友一拍即合,相约来到周口店,登上龙骨山,走进山顶洞,探谒“北京人”。</p> <p class="ql-block">  公元1927年的初春,寒风吹彻下的北京依旧异常冷清。城郊西南五十公里外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上,中国现代考古犹如稚童般蹒跚起步,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求知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 周口店龙骨山面朝广阔富饶的华北平原,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山前河水潺潺,环境清新;山上森林遍布,气候宜人。时仅25岁的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裴文中,奉命接替考古前辈李捷、杨钟健、步林等地质学家,负责主持已历时十年的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的考古发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29年12月初,已经降过小雪,天气寒冷。北京方面电令我们立即停止工作,但我觉得只有几颗“北京人”牙齿的发现而没有重要化石问世总不肯死心停工,于是又坚持了两天。”裴文中在那天的挖掘日记中写到。</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他根本预料不到,正是自己这个再坚持两天的决定,竟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2日下午。</p><p class="ql-block"> 随着天色渐晚,寒冷的北风似乎吹得更加猛烈。在十多米深的洞穴里劳累了一天的考古工作者们正准备收工,而发掘工地负责人裴文中此时却在洞底北侧又发现一个幽深的小洞。借助几支蜡烛的光亮,洞中一个又黑又圆的东西吸引着他的目光。经过悉心清理,人们终于看清裴文中手中捧着的竟是一个完整的头骨。</p><p class="ql-block"> “头盖骨?是头盖骨!”考古工地上顷刻间沸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  裴文中谒力压抑制着内心的狂喜,向北京发出了一封人类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p><p class="ql-block"> “倾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p><p class="ql-block"> 这短短十一个汉字震惊了世界,以致于当裴文中怀抱着用石膏泥加固包裹好的“北京人”头盖骨进行拍照时,同样激动不已的摄影师竟然忘了拍下裴文中脸面的上半部。</p><p class="ql-block"> 此后,大规模考古挖掘在周口店持续展开。</p> <p class="ql-block">  1930年,考古人员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顶部又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同年,从出土堆积物的碎骨中修理拼接出一具中国猿人头盖骨。同时还发现了经火烧的碎骨和鹿角等古人类用火留下的证据。1936年11月15日又发现2具完整猿人头盖骨。11月26日,又找到第3具猿人头盖骨。此外,还发现一些头盖骨碎片和牙齿。北京猿人的发现,将人类产生的历史提前了50万年,引起世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p> <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并以武力侵占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北京和华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避免周口店出士的珍贵化石文物毁于战乱,中美两国商定,把这批化石暂运往美国进行保存。并签协定:一旦战争结束,所有化石都要完好归还中国,其中包括5颗“北京人”头骨。然而,极具科研价值的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以及山顶洞人的考古资料竟在这次转移途中离奇失踪,至今查找无果,成为一桩世纪悬案。</p> <p class="ql-block">  自1927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百年间,前仆后继的考古工作者们接续探索,先后在周口店遗址内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和上百种动物化石。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乃至旧中国考古学的奠基,还得益于世界考古泰斗、中国“仰韶文化之父”、瑞典友人安特生。</p><p class="ql-block">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和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洋人来华寻找矿山提供政策支持。1914年,经中国地质调查所负责人、地质学家丁文江推荐,并考虑到瑞典是少有的对中国没有政治野心的西方发达中立国,北洋政府决定聘请安特生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虽然那时年过四十的安特生已经是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和地质学教授,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辞了职,接受了来自中国的聘书并先后在华工作长达12年。</p> <p class="ql-block">  安特生1874年出生,190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者,他曾经多次前往南北极考察,主编《世界铁矿资源》和《世界煤矿资源》。北洋政府之所以聘请安特生担任矿政司顾问,是希望他能帮助中国找到丰富的矿藏资源,借此加快民族工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安特生来华就职初期不负众望,主导发现了张家口龙关山铁矿,协助中国地质学者设立了科研机构。可惜没过两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去世,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地质工作所需的经费无从拨付,安特生的工作被迫陷于停顿。</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世界古生物学家们开始寻找人类起源地,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中亚起源说。为此,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专门组织各国专家亚洲考察团来华考察。“地质考察干不了,那就转做古动物化石和考古学研究吧。”就这样,安特生阴差阳错地在中国成为了一位考古学家,继而依托华夏大地无与伦比的考古资源,一举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者。</p> <p class="ql-block">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河南渑池仰韶文化的发现,是安特生在华考古生涯中最引以为豪的伟大贡献,也拉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史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918年,美国化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鸡骨山上发现许多疑似人类的碎骨引起了安特生的注意。“我有一种预感,人类祖先的遗骸就应躺在这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去找到它”。于是,他从京城骑着毛驴辗转百里专门前去考察,并且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开展挖掘,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由于他的预见和坚持,1926年终于确认周口店化石中存在人牙,完成了“古人类全部历史上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1920年,安特生的助手刘长山在河南釆集脊椎动物化石时发现大量古石器和彩陶片引起了安特生的关注,他亲自率队前往河南渑池,在石器和彩陶的源头仰韶村进行深入发掘,找到了大量精美彩陶器具。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结束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历史,安特生为它取名为“仰韶文化”并由此享有“仰韶文化之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物证材料最丰富、最齐备、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已经累计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用火技能的提升完备了人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事实证明,“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南猿”的后代,后来“智人”的祖先。“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明了“北京人”的发展和延续,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然而,当中国将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泰山等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果名单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得到的答复却出人意料。原来,在国际古人类考古研究专家们眼中,中国最为宝贵的一份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却没有出现在上报名单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表示,如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中国就没有什么世界遗产了。消息传到国内,有关部门连夜紧急撰写了一份补充申请。1987年12月,周口店遗址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以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我国旧石器及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裴文中为代表的为周口店“北京人”发现及挖掘工作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离世后,被共同安葬在龙骨山下猿人洞旁,与为之挥洒了热血的土地和先祖们共眠守望。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留周口店,魂铸龙骨山,与人类远古文明的璀璨星河相映生辉,万古不朽!</p> <p class="ql-block">  孩提时代总盼着走出课堂;年老之后又梦想重归教室。但我深知,无论怎样砥砺,那课堂与教室是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乎便将余生所遇一切真知学识化作社会读本,纳入养老方式,亦当是对少时所学的温新、感悟与见习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惊蜇时节作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夜读资料:《考古中国》《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始末》《安特生在中国》《仰韶文化》《失踪的头盖骨》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