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朦胧中游七宝老街

易禧外婆

<p class="ql-block">春节后去上海和上海的老兄弟姐妹小聚。小弟知道我是一个坐不住,爱到处走走看看的人,于是提出第一天咱老兄弟姐妹去逛逛上海七宝老街。OK!我当然举双手赞同。七宝老街虽然去过,扳起手指算算那也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重返故地一定很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天不大好,细雨绵绵。但有人觉得江南的老街,适合在细雨蒙蒙之中慢慢游走,会别有一番风味,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新年刚过,我们来的早,加上是阴雨天,所以七宝老街没有往日的喧闹,显得有点冷清。</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下车,不远处就是老街。街口的石牌坊上“七宝老街”四个大字,据说这高大石牌坊由北宋时期遗存至今。走近看,左右楹联“飞纱十里接蒲溪,市声千年唱金鸡”,一语道出七宝古镇之千年历史。这里的“飞纱”指当地土特产蓝花布,而“金鸡”暗喻了“七宝”其中之一“宝”。</p><p class="ql-block"> 石牌坊的背面“北宋遗存”四个字,楹联是“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仿佛让我们一下子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入千年之古。</p> <p class="ql-block">钟楼广场上的七宝钟楼,三层结构,最高层悬挂了镇街之宝——氽来钟(七“宝”之一)。但是钟楼几经修缮后的确看不出多少前朝风雨,不过以它为背景兄弟姐妹拍张照,作为此次七宝之行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七宝古镇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不仅拥有江南水乡的特色风光,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老街,就一定会有许多又去的传说和故事,我突然对七宝的名字来历有了兴趣,上网查阅了一下,哎呀,妈呀!竟引出了一连串的传说故事。其中最集中的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一是民间相传是古代陆氏宗祠兄弟获高僧赠宝而来,七宝分别是: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而这七宝件件都有美丽传说,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七宝老街真有七件宝物吗? </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飞来佛,实际上是在明朝万历年(公元1573至1619年)间,由镇上的佛教信徒徐泮募集资金而铸造的。这是一尊铁铸的如来佛,造型生动,工艺精巧,供奉在南教寺中,接受香客信徒的膜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氽来钟</span>和如来铁佛一样,氽来钟是在明朝永乐年(公元1403至1424年)间,由七宝寺的主持僧人博洽募集资金铸造。因为此钟是从水道中运来的,所以人称“从蒲汇塘中氽来的。”每逢除夕夜,僧人便会撞响此钟,为百姓祈福消灾。</p><p class="ql-block">氽来钟的“氽”字念tǔn,不要把它和“汆”(cuān)字弄混。其实氽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为“人浮在水上”,有“漂浮”之意。而被错认的“汆”字,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入水为汆指的是水煮的烹调方法。</p> <p class="ql-block">金字莲花经,是一部佛经,由吴越王钱镠的妃子以金粉作墨,楷书写成。公元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吴越国是个小国,占地两浙十三州,今上海地区归属于它。金字莲花经现珍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神树的梓树,原来长在七宝教寺内,是一棵千年古树。梓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学上属紫葳科,树叶为宽卵形或圆卵形,初夏开淡黄色花,分布在东北南部到长江流域,多栽培为行道树或遮荫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宝中的以上四宝真有实物外,另外三宝完全来源于传说。“玉筷”的由来则与侠义之心相关。相传镇西南有座叫吴家堂的宅基,里面住了位侠士名为吴弼荣,他武艺高超,侠义心肠。吴弼荣出生于官宦世家,祖辈曾经官居高位,被下令镇守边关时,皇上御赐玉筷一双,从此代代相传,到吴弼荣已经是第三代了。据说玉筷能驱五毒,能作剑劈邪,能力举千斤。吴弼荣曾经用玉筷惩戒恶人恶,保护了镇上平安。如今镇有一座桥为“玉筷桥”。后被人偷去,桥柱上只遗留下一双筷子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玉斧”的由来则与搭桥治水有关。传说明正德年间,开始建造蒲汇塘桥时,桥桩打不牢固,桥墩难以固定,屡建屡塌,令众工匠束手无策。有一天,雨一直不停下,河里的水猛涨,快要摧毁周围的田地。突然,来了一位老者,从镇子南边拿来一柄砍肉的斧头,对准桥桩猛挥而下。刹那间,地动山摇,蒲汇塘桥桩被一一夯实。其后,老者又将斧头垫在桥桩下,稳固了蒲汇塘桥,众人十分感谢。因吴语“肉”“玉”同音,肉斧则传为玉斧。</p> <p class="ql-block">至于金鸡在镇北高泥墩守护七缸金八缸银,要由九子九媳之家才能挖掘的传说,则寄托了百姓的一个美好愿望:要发财,要致富,必须众志成城,共同努力才行。想要不劳而获,必将遭到金鸡的惩罚。</p> <p class="ql-block">另有一说法是,七宝镇“因寺得名”(。史料称:“镇无旧名,缘寺得名”。源于蒲汇塘边的“七宝教寺”。此寺原是晋朝的陆机和陆云的家祠,名“陆宝庵”。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巡游并驻庵,赐金字莲花经,遂改名为七宝寺。此后寺院曾三移其址为避江水啮岸;宋初,七宝当地人张泽“舍宅拓寺”,寺庙才最终落户于此;宋真宗于公元1008年赐额“七宝教寺”,七宝镇正式得名。</p> <p class="ql-block">钟楼广场的右侧有一个假山、水池、翘角凉亭,景观后面建筑物墙上,有一大幅浮雕,便是上述“七宝”图。</p> <p class="ql-block">多年不见,老街经过几番整修,但古老的巷道依旧,还遗存着历经沧桑被岁月剥蚀的墙壁、破旧的屋脊、黑魆魆的瓦当以及漫漶不清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七宝老街以浦汇塘河为界, 分为南北大街。过了钟楼,一拐弯便来到北大街,北大街称“小商品街”,以旅游工艺品、服饰、南北干货为主。刚过了正月十五,街上大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悬挂,年味浓浓。</p><p class="ql-block">这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仅三米左右宽,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喜欢各种酱菜的人,北西街上的酱园,感觉好熟悉,也好有年代感。酱店里的酱菜可谓泪流满面,走到这里我就挪不开步子,女儿懂我,立刻下单帮我买了四种中意酱菜。</p> <p class="ql-block">北大街的尽头是老街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有七宝老饭店,天香楼等老字号,可以品尝地道的本地农家菜。</p> <p class="ql-block">过了中心广场便是蒲汇塘桥,跨蒲汇塘而得名。蒲汇塘桥又称七宝塘桥,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寿、张勋等募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500多年来,蒲汇塘桥历经风雨沧桑,始终是古镇的象征。当年“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炸弹也未能炸毁它。1963年起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0年,七宝老街恢复工程以重修蒲汇塘桥为始。桥身刻有二联:“东南三泖绿水源流远,西北九峰青山气势幽”、“鹁鸪唤雨听橹声似歌,杨柳披烟看帆影如画”。短短数联,细细品读,古镇历史风情,民生民情,地理特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回首北大街,错落有致的古屋、正月里的年味、初春的气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年画。</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当然应该在这漂亮的地方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桥之隔,南大街就是吃货的天堂了。七宝方糕、海棠糕、七宝汤团、白切羊肉、臭豆腐,现场手工做的各种麦芽糖、花生酥、桔红糕、红薯干、年糕团、黄豆酥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潮涌动更甚对岸,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耳边充斥着噪杂的叫卖声。</p> <p class="ql-block">七宝的猪肉、猪手、猪蹄也是当地特产,浓油赤酱,吃来却是油而不腻、香糯入味,是典型的农家菜风味,也上海本帮菜色。女儿毫不犹豫下手买了猪头、酱鹅等几种,准备还回家细品。</p> <p class="ql-block">小弟蹭蹭的走在前,在老街最著名的臭豆腐点里为我们买了黑白两煞臭豆腐,尽管我们的早餐还在充填着满腹,还是禁不住“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诱惑。这就是美食的诱惑,在旅行中被放大到了极致。所谓人间,不就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吗?</p> <p class="ql-block">时值中午,姐几个并不觉得肚子饿,原本打算在老街逛逛走走,吃点小吃。二姐却在中心广场的一家上海本帮餐厅安排下了午餐。脆皮猪蹄、炒粉丝、油爆虾、海鲜煲、红烧老鹅、葱香芋头等等,既是我们喜欢的口味,也有上海本帮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饭后,在小弟媳的提议下我们去了南七宝寺,这个寺是曾经的东圣堂。东圣堂的铁佛,据传是“七宝”之一宝“飞来佛”。铁佛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本镇乡绅徐泮募资筹铸,佛像高丈余重数吨。据说“文革”期间,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飞来佛”被毁。正因这尊铁佛,故东圣堂又叫铁佛寺。</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七宝教寺”重建于2002年,是由香港著名设计师俞宗翘先生设计的。与一般寺庙建筑不同,七宝教寺建筑风格上承汉唐。布局、造型、色调与汉唐宫阙、寺庙等大型建筑基本雷同,汉风唐韵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上海素有“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的美誉。七宝古镇同属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虽然保留的古迹规模不及西塘、乌镇、同里等古镇,但和江南许多古镇一样,小桥流水,临水古屋,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且离市区最近,是典型的城中之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