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轻帅气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名叫张满,1924年农历二月初三出生在河北张家口赤城县的革命老区,早年丧父,母亲靠为村里人接生小孩,拉扯姐弟俩长大,因家贫,父亲仅读完了初小。1944年父亲参加了县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后因组织被打散,回村当了通讯员。1947年父亲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淮海战役后父亲随部队南下渡长江,曾因渡江时战马受惊差点牺牲,随部队南下到湖南湘潭后,被上级组织安排到湘潭军分区,负责湘潭的城市保卫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时父亲已是副县级南下干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穿衣问题。中央决定在毛泽东故乡湘潭建一所大型纺织厂,父亲临危受命,服从上级组织安排,正式参与筹建湘潭纺织印染厂,成为该厂三人筹备组的一员。从此,父亲与湘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一辈子,再也没有离开过湘潭纺织印染厂,直至父亲2006年9月份去世。</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说,湘潭纺织印染厂(简称湘纺)当时筹建办的工棚十分简陋,周围到处是水塘、矿坑和坟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每到夜晚磷火闪烁十分诡异,通过父亲和湘纺老一辈人的共同拼搏努力,1953年湘纺按计划开工投产。父亲也因为工作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时任湘纺厂党委赵东才书记的赏识,父亲工作不怕吃苦,又有文化,写得一笔圆润的小楷,文章写作也一级棒,彼时的赵东才书记在赞赏的同时还亲自做媒,介绍了当时从安江纱厂调过来的优秀培训老师与父亲相识,父亲与母亲得以喜结连理,组建了我们的家庭,从此有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先后在厂党办、厂工会、厂办公室主任、厂福利科科长等岗位任职。我们家先前住的房子湘纺迎建村就是父亲当科长时负责建设的。每每讲到这些,父亲很是有所骄傲。当时的父亲算得上志得意满,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羡慕的眼光。我的家也因为父亲的荣光,成为北方南方一众亲戚的中心,人来人往,书信不断。我的小姨从湘乡农村投靠来了,父亲安排她上完中专然后进工厂结婚成家。我的两个小舅也先后在我家办完婚礼,闹完新房后才去的新疆。我的外婆因为当地政府错划成地主,为躲避批斗无处安身,也来到了我家。父亲不光不拒绝,还对外婆非常好,像待自己的亲娘一样呵护。命运总爱捉弄人,父亲的好景时间不长,厄运从天而降。四清运动开始,随后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场接一场,极左盛行全国,一夜间,父亲成为了运动员,由人畜无害、人见人爱的南下干部变成了21种人,黑五类,党籍干籍通通开除,只保留了厂籍。</p><p class="ql-block">从此写检查,戴高帽,游街示众,开批斗会成为日常,严重时被关进黑屋子受尽折磨和屈辱。父亲变得枯瘦如柴,面无血色,最后被下放到织布车间扫天窗,干又累又脏的活,整天与灰尘为伍,整日以汗洗面,无人关心,无人理睬,独自一人打扫天窗,以苦度日,人生跌至低谷。我们的家也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被一群带有红袖筒的造反派搜了个精光,然后扫地出门,赶到了湘纺最远的地方新建村后山,与坟堆为伍与湘江为邻,一家六口挤在一个不到40平方的破屋子里面居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家进入了至黑至暗的时期,父亲比以前更是沉默,话更少了,我上小学的三好学生名额莫名其妙的不见了,造反派的人在我家门口正前面种菜,有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泼大粪,想把我们家臭死,哥哥被造反派的儿子用砖头打开了脸,还没有地方去讲理,别人家小孩的工作是四个面向我们家只有一个面向,统统下放农村。</p><p class="ql-block"> 这些屈辱一直延伸到80年代,我的入党,我进工厂后的工作分配,都多少有所牵连。面对这些打击、屈辱、不公、父亲的内心无比痛苦,经常一个人沉思,但他从不多言,也看不出情绪的波动。父亲没有厌世,也没有冲动的念头。父亲表现出的是山一样的沉稳、坚定、坚强、海一样的宽广心怀。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生活恢复如常。屋小不影响一家人的温暖;贫穷不影响一家人的过日子;打击不影响一家人的向阳生长。父亲这位从没干过家务活,没干过粗活的北方人,自此学会了去煤站抢煤;学会了自己做藕煤;学会了开荒挖土种菜;学会了自己做卷烟。艰苦的生活把父亲打造成了工、农、兵三项全能。每到过年,父亲还要给全家人剁菜、擀面,包上一大盆热腾腾的北方饺子,在饺子馅里还会细心的放上几个硬币逗全家人开心、欢乐,浓浓的年味夹杂着一家人的幸福时光,是留给全家人无比珍贵的时光记忆,得闲之余,父亲还不忘教我们写毛笔字。父亲又开始了思考国家大事。任凭风吹雨打,我们家在父亲的带领下,胜似闲庭信步,儿女们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四人帮倒台后,左的时代宣告结束,父亲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父亲恢复了干籍以及工资待遇,工作也调到了供应处。1979年,女儿顶替父亲进厂,父亲得以提前退休,享受离休老干部待遇,从此结束了职业生涯,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很幸福,工资高,待遇好,还经常有一帮老干部一起打牌、打门球、聊天,他的毛笔字还获得了湘潭市老干局的优秀奖。父亲的四个子女都十分优秀,都凭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奋图强取得了令父亲骄傲、令湘纺人赞美的佳绩。父亲的孙辈更是优秀,有在加拿大的;有在德国的;有在北京的;有在深圳的;有在湘潭的。大家族,小家庭,家家幸福和睦,个个工作优秀,张家在当地算得上是显赫之家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的父亲每天乐哈哈的,忙着参加儿女们安排的各种旅游项目,国外国内到处游,其乐无比。有道是善有善报,张家能有如此的辉煌也是父亲一辈子行善积德,与人不争,忠厚老实谦逊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不给我们讲大道理,从不进行说教,父亲通过身体力行来教育我们。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勤劳好学,谦虚温和,善良稳重,坚毅勇敢,大公无私,大格局深深影响着他的儿女。父亲就是我们家家风的全部,是我们家的灵魂,他的一言一行一直在滋养着我们每一个儿女以及他的晚辈们。</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经常有人讲我特像父亲,有人甚至讲我就是脱了父亲的那张皮,有人讲我走起路来与父亲一模一样。还有人讲我的性格脾气也很像,那时我还小,不太懂,也没太多的去想。今天,在纪念父亲诞生100周年之际,我明白了。我确实长得像父亲,性格也像,走起路来也特像,但是这些都还不够全面,我以为我的品德像父亲,我的骨气像父亲,我的神更像父亲的风范。我以我像父亲而骄傲,我爱我的父亲,我爱我的家。</p><p class="ql-block">本文文稿执笔原创:张文建</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木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法作品,《宠辱不惊,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可能就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吧!</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父亲年轻时的志向吧!可惜造化弄人!</p> <p class="ql-block">父母到泰国旅游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到香港旅游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澳门旅游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小平手植树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深圳麒麟山庄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北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恩爱一生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父母以及他的爱孙儿孙女们!</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小女,儿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女周岁时,父亲的寄语!</p> <p class="ql-block">在深圳长子家:幸福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照顾病中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儿女及孙辈们,如今孙辈们也已开枝散叶,子孙们已遍布国内国外,嫡亲大家族成员计25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