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

天才

<p class="ql-block">电视剧《鹤唳华亭》剧情虽然拖沓,但剧中巧妙插入的历史文化元素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剧中有一段晒书的文案,女主晒书廊下,被男主撞见,二人一见倾心,暗生情愫,隔屏交谈,书页则随风舞动,画面含蓄而婉约,唯美动人。文化娱乐化,这是现代古装剧的一大亮色,享受剧情的同时也能令观众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晒书又名“曝书”。是古代保护图书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的曝书活动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曝书就是每年按时晾晒图书,以此去湿,使得很多古籍能够完整保存至今。历史上关于晒书的典故,最有名的莫过于郝隆晒书。农历七夕别人晒衣,他晒肚皮,别人不解,他笑答“我晒书”。比起郝隆的嘚瑟,苏居士晒肚皮的故事更加幽默风趣。居士饭后摸着微微发福的肚皮,笑着问周围侍女他肚子里有什么,别人都恭维锦绣文章或者治国安邦之策。唯有王云最懂居士:先生一肚子不合时宜。不过晒书也有风险,有人因为晒书险些闯了大祸。此人就是司马懿。当年曹魏时期他为了自保,托以风痹,在家装病。有一天他在家晒书,突遭暴雨,爱书如命的老狐狸赶紧起来收书,情急之下,竟犯了一生中难得的大忌,忘了他是风痹病人。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此事还被家里唯一的女婢撞见了。为了防止装病事泄,老婆张春华果断出手杀了婢女,并从此亲自担负起洗衣烧饭的粗活。说起张皇后,为了司马一族的千秋工业,也是拼了。只可惜即便这样舍身相助,司马懿还是嫌弃她,有一次司马懿真的病了,张去探视,被司马懿呵斥:“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张不堪羞辱,绝食,只求一死。幸亏几个儿子跟着绝食抗争,老狐狸才改变态度。阴险狡诈,薄情寡义,心机婊高手,这就是司马懿。正史《晋书.列传》里记录下这件事,可见后世对他的评价。难怪死后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坏事做绝,害怕死后被掘墓。</p><p class="ql-block">晒书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对晒书相当讲究,归纳起来大概是:时间尽量选择伏天,此时阳光炙热,空气湿度小。书籍集中摆放,方便下雨撤离。晒书板悬空,避免接触地表湿气;书籍分门别类,不致错混。晒书本是大户人家的专利。我等草民却也效法了一回,也算是无意中附庸风雅吧。去年五一期间,哥哥回家小住。那日在监控里看到老家天气晴好,我忽然记起上次在父亲书柜里捡漏拾遗时发现书有些潮湿,于是临时起意让哥哥把书搬出来曝晒。哥哥也有此意,当天中午就晒书于庭,林林总总摆满了台阶。最显眼的估计是那套早期的红色毛选吧。这些书是父亲早年收藏的,种类很杂,其中不乏古典名著,前些年年被家贼(包括我)拿去不少,剩下的不外乎期刊杂志类和小人书连环画,记忆中有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如《二士争功》,里面记载邓艾自阴平奇袭蜀汉,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故事相当精彩,虽然小时候我不认可魏国的正朔地位,对邓艾却佩服有加。还有电影剪辑连环画,记得刚接触《第二次握手》看的是连环画本,正好同名原著亦在同列,原著是我少年时代接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读了非常震撼,犹记得书里女主丁洁琼的丹凤眼,很长一段时间就认定丹凤眼最美,虽然至今不知丹凤为何物。晒书于人是风雅,于我则是寻找过去残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