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羌笛伴歌声声长

清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达汶川县是在傍晚之前,正值初夏,一路从郁郁葱葱,起起伏伏的山脉中穿过,满眼层峦叠翠,青山之上,云蒸霞蔚。我深深地吸进一口空气,让它在身体的每个角落打了个转,才不舍地慢悠悠吐出来,空气怎么可以这么清新,好得简直不像话。</p><p class="ql-block"> 汶川,首先让人想到的是2008年的那场特大地震。县城并不大,在大街小巷中穿行,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场,这种独特的气韵在繁华得令人窒息的大城市是无法领略的,是崭新的建筑、宽广的马路、现代化的小区无法替代的。在小巷古建筑边偶遇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女子,仿佛时光穿越,一梦千年,恍惚间似乎听到远方传来阵阵羌笛,由远而近,如泣如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汶川是羌族聚居地,并在长期生活的积累中产生特有的羌族傩(nuo)文化。给我们表演的是一位年近花甲的羌族老人,穿戴上羌族特有的面具服装,顿显英气逼人,身形矫健得恰似少年。赤脚踏上锋利的刀刃,在一把把尖刀上如履平地,轻轻松松地就爬上五米高的刀山之顶。接着又唱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羌歌马不停蹄地跳进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盆,惊心动魄地闯过刀山火海却神情自若,衣服皮肤丝毫无损。老人演了一辈子摊戏,带了八名弟子,把一生都献给了摊戏,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只希望羌族的文化能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离不开油盐、酸甜苦辣。汶川街头的烟火气似乎格外浓烈,来到汶川老街时,恰逢当地一家人在宴客,人来人往挤满一条街,十几口大铁锅一字排开,用的却是柴火,炒菜的铁锅碰着勺子叮当作响,几十上百斤的整块猪肉在火上烘烤,随后整块扔进锅里。汶川吃食的味道和这种烹调方式同样毫不矜持含蓄,几乎每种食物都酸辣得那么纯正,米豆腐、野菜、凉粉好吃得简直不讲道理,初一入口,就打开你的整个味蕾,随后整个身体也被调动起来,再配上汶川特有的玉米酒,我想人生的幸福时刻也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汶川的同志介绍,这么美味的食物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尤其要感谢奔腾的岷江。岷江的源头在西部高原的大山深处,江水全部是冰雪融化而来,在深山环抱中,山路十分崎岖,驾驶员师傅颠簸数个小时的山路领着我们来到一处美妙所在,令人吃惊的是,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有骑着摩托车来此地的几个美丽的羌族姑娘,这几个姑娘和陪同我们参观的汶川同志非常熟悉,仔细一打听,都是义务来山顶捡垃圾的志愿者。汶川是个羌汉杂居地区,但无论是羌民还是汉民,对岷江的爱护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羌族又是生活在云端里的民族,她们特别重视生态保护,她们告诉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就一定会有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收拾好行囊,在离开酒店候车时,恰逢酒店在广场给员工过集体生日,员工集体唱完生日歌后,又唱起了民族特色浓郁的羌族歌曲。离开汶川很远,如诉如泣的笛羌歌声依然在我耳边回响,我</p><p class="ql-block">知道那是笛羌故里的心跳,那是岷山山脉、巴山夜雨的呼唤,那是藏羌文化的氤氲和悠久历史的回眸,蕴含着汶川30万巴蜀儿女的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