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大雁塔随想(3)

网居

       登临塔顶,凭窗俯看,整座西安城尽在眼下,此处北可望见火车站,南可一览远处的田畴和翠华山,但见街道笔直、清净若洗,绿茵延伸,平坦如砥,耳闻四面风声呼呼,但观各处风景却不相同,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此时此地,不仅仅是欣赏塔顶的风景,更感似乎是一种虔诚的修行,不由让人构想起当年“雁塔诗会”的盛景。 ​       古人说,大雁塔是属于诗的。大唐时代的“雁塔诗会”,曾是大雁塔最辉煌的一页历史: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等大诗人同登宝塔,极目长安,即兴挥毫,写就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对它的吟咏,更是一浪更比一浪高,杜甫说它“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岑参说它“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章八元说它“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刘沧的“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等,这些诗篇都让人折服并记忆犹深。 ​     “雁塔诗会”的诗人们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让人体味到这些吟咏对大雁塔赞扬备至,也因此常常在登塔人们中引起共鸣。站在诗人们站过的地方,体味着他们的心境,虽不能把酒临风、唱和诗友,但回想追忆构思,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可谓是翰墨诗海,叠嶂华彩,让大雁塔诗意千古,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有了一种蓬勃向上、数风流人物看今朝的感觉。一千多年前,建起这么一座巍峨的塔,塔的来历又与帝皇、高僧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年它名震遐迩的程度便可想而知。登临塔顶,足以让自己快意平生,思悟虑彻,豪情满怀。 ​       此时,我的思绪飞扬: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在随风飘舞,长安大殿上的雕栏玉砌在卢沟晓月下静静等待,风雨中走过厚重的元城墙,穿过灯火通明的大唐不夜城,进入风景优美的曲江南湖公园,再来到这奇特的大雁塔,一路高歌,一路赞叹,观其宏伟,仰起磅礴,都能体会其奇特之所在,那时的我,云里雾里,穿越上下几千年,静享着这座历史建筑的那般法力与功德,睹塔思情,激扬思错,回头一想,猛然间似乎觉得,自已似乎沉缅于其中,在历史的空间成分了彻头彻尾的受益者。与此钓联,站在塔顶,倒觉得与它还真有缘分。 ​       滚滚红尘,即便是一个杂乱的人、混浊的人,也会希望自己能活得简单些,活得纯净些。“眼满山光非风景,耳溢水韵是仙居”,多次来西安,多次来古塔,总是有对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交错与贯穿的感悟与一种独享的缘分。寺内的僧人介绍说,大雁塔之奇特,在于两处,一是它的位置建在八卦太极图的鱼眼部位,下所谓“卧鳌鱼之慧眼,奠百代之基碟”,可见当年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二是在1999年7月26日重修过程埋好地宫后,次日塔顶出现一个小时的佛光,国科学院研究员张驭环同志考察后卢氏所如是说,“建一千座塔只有一座塔会出现佛光”,这既是一种概率,也足见了它的神奇,当然,这更让我觉得奇特。 ​      有这么厚重的灵气,漫步在大雁塔的周边,仿佛可以听到古人的口述,感受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是,秦光月色,渭水春光,融锦绣皇都,高敞雄门迎圣火;雁塔晨钟,丽山晚照,绘繁荣盛景,广开丝路聚嘉宾。它的历史文化与载体,恰恰是人们寻求故乡之魂、追寻祖先之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份光辉的典范,睹物思源,让我等人思维纵横,感悟颇深,后面几次来这里,我觉得自己思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气定神闲,超然物外,从前那些无法解脱无法料理的俗事俗情,莫名其妙地化作春风远远的飘去、飘失了,对于许多事更觉深透了、超然了。 ​     一来二去,谁曾想,这里竟成了我的最爱的景点之一,中国名山大川有许许多多,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哪座不霸名天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那楼不名气十足?应县木塔,雷峰塔,六和塔,虎丘塔何塔不雄踞一方?而学史的我,却对大雁塔情有独钟,甚至梦绕魂牵,这不是与它有某种机缘?    (未完待续)<h3> ​部份图片源于网络、侵删</h3></br><h3>       (谢谢您的阅读、关注、转发)</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E1OTQyMg==&mid=2651703336&idx=1&sn=26e677ab88a573fdb120a91d54743c80&chksm=f2e677f9c591feef9d411002514c236cf575ff49a34bd73249ad2bcc58ac867a37b0a6f03f01#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