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座位于翁源县江尾镇鲜为人知的宏伟村落“葸茅墩八卦围”,从外表看过去的普通建筑,除了极具典型的围屋风格,其他似乎并无异处,但是却是远近有名的迷魂村,连央视也曾到此一探究竟。葸茅墩八卦围以罗盘八卦图形而建并逐渐向外扩展,自明代兴建以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寻常人等如无向导带路进村,通常不过半个小时就会迷失方向,被远近村民称为“迷魂村”。大围规模宏大,气度不凡,街巷屋宇古朴厚实,严谨的“八卦”建筑布局,神秘的传说,独特的客家风情,吸引着许多人慕名而至,参观采风。</p> <p class="ql-block"> 话说江尾镇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葸茅岭八卦,在清道光年间最兴盛时期曾住有398户,达2300多人,全是一脉张姓。据该围保留的民国时期张氏族谱记载,始祖为文二郎与文三郎,文二郎兄弟就是张姓挥公的第145世孙,初唐宰相张九龄的第23世孙,是中原南迁开基福建宁化后徙上杭定居的客家移民张化孙之六世孙。</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考证分析,文二郎与弟文三郎原居福建省上杭县雅致街珠玑巷古井头,因元末战乱频繁,明初遂举家迁往广东连平石街头,又迁江西会昌、南康等地。再迁广东南雄珠玑巷,转辗数十年,约于明洪武后期定居翁源县牛岗铺高树下,之后得到落难风水大师的指点,定居于翁源葸茅岭。</p> <p class="ql-block"> 关于张文二郎兄弟能得到落难风水先生的指点,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据传,这个风水师名曰蒋洞真人,当他看到从黄土闸延伸一条山脉至葸茅岭岗,约有二公里长,那山岗似一条长龙在此抛了头。</p><p class="ql-block"> 那龙脉又似一条青藤向葸茅墩伸生,葸茅墩就似一条藤上结的瓜,便认定葸茅墩这块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瓜绵绵就是人丁兴旺的一种象征,并欲意将这一风水宝地赐予积善之家,赐给谁呢?这个风水先生随即装扮成一个可伶的乞丐,四处去要饭,结果多处皆受冷遇,奚落,正好来到高树下张文二郎家,张家心慈,见这落难之人便生同情之心,主人亲自端着铜脸盆打水为乞丐洗脚并热情招待,结果感动了风水师,由是心中乐意,要点拨张家一处风水宝地安居,这就是张文二郎兄弟能定居葸茅墩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这座罕见大围的房屋构造及规划完全按八卦样式设计建造。建筑群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和中后房屋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伸延,共有1653间房,99条街巷。作为围中交通要害的条条街巷都是用鹅卵石铺砌,纵横交错,宽阔之处可容5人并肩而行,狭窄之处只能容成人侧身贴墙方可通过,就是这些多不胜数的小径构成了“迷魂阵”。整个大围总占地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跨入其中,仿佛进入诸葛亮的八卦阵,扑朔迷离,若非村民引导,根本无法寻觅外出之路。围内房屋从外至内由高到低排列,屋形非常怪异,有的像一段弧线,有的微呈梯形,还有的仿似镰刀,几乎没有一间是方形。房屋虽大都是黄土泥砖,但仍坚固如铁,数百年不倒。若遇盗贼侵扰,把大门一关,大围便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 关于八卦围屋还有个坊间趣事,讲的就是围屋里两家人同一天娶媳妇,迎亲队伍把新娘迎进门的时候,因为两家人的大门等都十分相似,一时之间难以分辨,竟然走错门,差点让新娘入错洞房。让人迷失的条条小路根据八卦图建不仅熟悉的本村人容易误走,曾有对外来的情侣无意间也走入八卦阵,从下午一直走到晚上九点多,当时围屋因为年久失修,鲜有住户,到夜晚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平添了一股森然的气氛,让人寒意斗生,直至后来情侣遇到途经的村民才得以搭救出来。</p> <p class="ql-block"> 葸茅岭“八卦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客家围楼之一,现为县级文保单位。这张图清晰展示葸茅岭“八卦围”的神秘结构,蕴含的八卦运势一眼明了。</p> <p class="ql-block"> 围屋地址: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葸茅岭</p> <p class="ql-block">文章原载《张氏家族总会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