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奖汇报PPT配音词(副本)

阿西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曹晓平,项目第一完成人,我汇报的项目是“赣东北珍稀树种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应用”。</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从8个方面向各位专家作成果汇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项目背景:</b></p><p class="ql-block">🔺植物是地球生物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安全保障。由于生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全球近1/3的树种面临危险,数百种处于灭绝的边缘;我国受威胁的植物已达3879 种。</p><p class="ql-block">🔺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3日设立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先后二次制定《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方案。</p><p class="ql-block">🔺赣东北珍稀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由于长期资源现状不清、保护不足与利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赣东北的生态安全,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总体思路:</b><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木本植物调查为基础,开展形态特征与现状评价研究,为珍稀树种保护与利用提供资源基础。针对小面积天然林中的珍稀植物遭到严重破坏,提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构想并创建技术;同时依据珍稀树种的濒危等级与价值重要性,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珍稀树种开展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项目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创新点1:系统开展江西木本及珍稀植物关键形态特征与现状评价研究,为珍稀树种保护与利用提供资源基础。</b></p><p class="ql-block">🔺成果1,编辑出版《江西木本及珍稀植物图志》,全面、清晰记录1118种木本植物的关键形态特征与图片信息,可快速、准确进行树种识别与鉴定。</p><p class="ql-block">🔺成果2,凝炼形成《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学术专著,系统揭示资源的区系现状,确立珍稀树种濒危等级与保护顺序,详细记述珍稀树种的翔实信息,提出了各树种具体的保护与利用建议。</p><p class="ql-block"><b>创新点2:首创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模式与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小面积天然林珍稀植物的原生境保护。</b></p><p class="ql-block">🔺通过创建191个自然保护小区,经过30年的实践,保护了124种珍稀植物居群,助力蓝冠噪鹛等159珍稀动物栖息安家,生态业成为主导产业,古树、古村、古民居成为靓丽名片。</p><p class="ql-block"><b>创新点3:突破了5种重要珍稀乡土树种培育及产品研发系列关键技术,促进了区域林业特色产业发展。</b></p><p class="ql-block">🔺成果1,攻克了福禄紫枫小繁殖体扦插育苗与高接换冠技术,实现了苗木繁育的高倍率增殖与景观中、大苗的快速育成。</p><p class="ql-block">🔺成果2,研发了厚皮香盆景栽培与景观苗培育技术,开发出造型奇特、色泽艳丽的高景观价值盆景与绿化苗木。</p><p class="ql-block">🔺成果3,突破了闽楠容器壮苗培育、丘陵瘠薄山地造林与景观大苗培育关键技术,解决了设施培育成本高、残次苗浪费严重以及选地适树有限与产业发展单一的共性问题。</p><p class="ql-block">🔺成果4,创新集成了香榧栽培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周期缩短 2~3 年,大果保有量提高 5%~10%,获得的香榧粒子,大小成熟度一致,口味纯正。</p><p class="ql-block">🔺成果5,研发了山蜡梅生态栽培以及含山蜡梅的茶及其制备技术,化解了产业发展长期依赖野生资源的难题,研制出山蜡梅茶饮等系列产品。</p><p class="ql-block"><b>🔺经查新、检索,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技术与经济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本项目在资源调查研究、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及重要珍稀乡土树种产业化开发方面,均处于国际、国内同类技术的前沿。</b></p><p class="ql-block"><b>🔺项目共取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制(修)订技术标准10项、获植物新品种权9项、审定良种3个、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9篇。</b></p><p class="ql-block"><b>第三方评价:</b></p><p class="ql-block">🔺以曹福亮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其中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模式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项目创新点经由国内一级查新机构检索查证,在国内外所检文献中未见相同技术特点的文献报道。</p><p class="ql-block">🔺项目相关成果,获1项国际组织颁发的“世界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整版报道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对婺源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播出“婺源:为什么这样美”,展现了自然保护小区给婺源带来的景色之美、文化之美与生态之美!</p><p class="ql-block"><b>主要推广应用情况: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b></p><p class="ql-block">依托《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多个研发与推广计划立项赣东北珍稀树种主题项目,众多科研机构开展了40余种珍稀树种的保护与研发工作,建有1500余亩的珍稀树种收集区,保存108种珍稀树种1824 份种质,培育了系列新品种 。</p><p class="ql-block"><b>🔺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模式及技术的应用</b></p><p class="ql-block">该技术被誉为林业经营的“婺源模式”在全国推广。2005年7月,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公报显示:全国自然保护小区建设达 49109 个,总面积 135 万公顷。</p><p class="ql-block">同时,成果还被林业行业广泛采纳应用。</p><p class="ql-block"><b>🔺主要珍稀树种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应用</b></p><p class="ql-block">1)福绿紫枫扦插育苗、高接换冠与厚皮香景观苗培育技术。</p><p class="ql-block">🔺建成7 个现代化育苗基地 5000余亩和山地培育基地 1.65 万亩,年生产新品种组培苗 40 余万株,共培育福禄紫枫及厚皮香景观绿化大苗 200 余万株。</p><p class="ql-block">2)闽楠容器壮苗培育、高效栽培及标准技术体系。</p><p class="ql-block">🔺年生产各类大规格容器壮苗近 400 万株,共培育 5~13cm 景观绿化大苗达 90 万株,营造珍贵用材闽楠纯林及杉-楠混交林 8400 余亩。</p><p class="ql-block">3)香榧栽培标准技术。</p><p class="ql-block">🔺香榧种植面积达 3 万亩,近 3 年采果量750 万斤,年均实现产值 2500万元,预计盛产期可达 3 亿元。</p><p class="ql-block">4)山蜡梅繁育技术及产品研发。</p><p class="ql-block">🔺共培育苗木50余万株,建立定制药园4043亩,年采收山蜡梅叶达150吨;依托山蜡梅种植基地与产品制备工艺相关成果,建设了药剂、茶饮等四条生产线,年实现产值超3000万元。</p><p class="ql-block"><b>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近3年实现新增产值约5.7亿元。</b></p><p class="ql-block"><b>社会效益:</b></p><p class="ql-block">🔺形成的资源调查成果,为当前或未来从事林木良种培育及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资源信息与数据支撑。</p><p class="ql-block">🔺研发的重要珍稀乡土树种,极大丰富了我国造林树种资源,推动了区域林业特色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项目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提升了我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p><p class="ql-block"><b>生态环境效益:</b></p><p class="ql-block">最大限度保全现有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促进了区域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p><p class="ql-block"><b>本项目由曹晓平、朱恒等10位研究人员及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等7家研发单位共同完成。</b></p><p class="ql-block"><b>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