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城之恋—中山西路老街篇

金国钧

<p class="ql-block"><b>  2005年,位于松江玉树路中山西路一带,被列入上海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名册。2008年松江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b><b>保护性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区内建有明代漕运粮仓仓城而得名,在明清时期是松江府城向西延展的地区。从明代始,仓城一直是松江府漕粮的重要储藏地,也是漕运的始发地。河流纵横交错,沿老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店铺、庙宇鳞次栉比,成为当时松江府城西谷阳门外又一市井热闹中心。许多明清及民国建筑历经沧桑,保存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去北疆插队近十年,我在松江学习工作生活达六十年。很小就去那边小朋友家玩,仓城片区石库门多,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退休后,跟着老城修旧如旧的步伐,每年都会拜访此地。</b></p> <p class="ql-block"><b>  早在2003年9月,松江区文管会对仓城的文物进行了全面普查,经鉴定,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的古建筑有16处,清代中、后期建筑共767处,民国时期建筑有74处。其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文物登记单位14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采取“先化整为零、后化零为整”,对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实施</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保护性建设</b><b>。 </b></p> <p class="ql-block"><b>  简单的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核心地段</b><b>就是:大仓桥横跨的老市河南北两岸,一为中山西路,一为秀南街。本篇说说较早修复已完成的中山西路项目;下篇将介绍列入计划但大部分还未启动的秀南街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从秀野桥沿中山西路西行,首先遇上71号门牌(2019年所摄)。她是2016年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点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仓城张氏米行</b><b>”,门面向北,于2019年6月修缮完毕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正门前立了一块大大的米字牌 (2022年摄)。1937年11月,张国铨在松江仓城创建了“同仁米行”。米行的前门在郡治大街的西段(现在的中山西路),屋后是临河的秀野桥滩。</b></p> <p class="ql-block"><b>  米行坐北朝南,南门为秀野桥滩40、41号。从南门阁楼可以看到松江市河风景。彼时大船小船将稻谷从船上运往这里,通过碾米机加工,再将大米一麻袋一麻袋地返回船上运往远处。</b></p> <p class="ql-block"><b>  米行前后贯通,是松江仓城近代米业建筑的代表,这是2019年刚刚开放时所摄。后来这块地方慢慢完善,重现米行内景,还举办有关展览。</b></p> <p class="ql-block">  <b>恢复的当年米行老式柜台。</b></p> <p class="ql-block"><b>  正在举办“仓城稻米文化展”,陈列柜里升、斗、秤、米桶、算盘、甑子、糕模、筷笼,以及旧时证票等,让人重回旧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前行数十米,看见中山西路150号永丰幼儿园大门(2020年11月摄,疫情期间)。她的外观明显区别与一般幼儿园。</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门口,放眼望去,里边藏有一座坐北朝南,门面为五开间的,清代为曾任平湖知县的许嘉德住宅中仅存这座</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葆素堂</b><b>大厅。葆素堂为永丰幼儿园的活动场所,陈列有松江古代雕刻艺术展。</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原是一组规模较大的古代住宅有十埭九庭心,又称许家厅。建筑面积420多平方米,结构复杂。听说修缮时考虑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大部分地方均使用了传统的、纯天然的熟桐油作为养护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屋顶部是使用江南特有的草架顶,斗拱繁复,交错多变,装饰华丽,现在虽然大多已褪色,但柱上卷刹仍具有气势,梁柱粗大,柱础青石雕有勒脚,十分美观,彰显古代大厅建筑的特点。也松江现存的明代最大的厅堂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前行穿过朱家廊,就来到中山西路266号,以松江版“马勒别墅”著称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杜氏雕花楼</b><b>。此楼始建造于清嘉庆年间,为名绅杜岭梅的住宅。</b></p> <p class="ql-block"><b>  杜氏雕花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2010 年 10 月初,杜氏雕花正式动工大修,2013 年 6 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属于较早开放的项目之一。现存四进;此为一进。</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进,这是一个较完整的清代中型民宅院落。其结构为砖墙立柱、穿斗式木构架,榫卯组合,圆木柱承重;屋顶为硬山式马头山墙,小青瓦白粉墙,色调素雅,典型的江南水乡民间古宅。</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进雕花楼,全宅的经典之作!当时,因为爱女杜怡清快要大婚了,为了给女儿一个完美的礼物,杜岭梅就在自己居住的宅子后方新建了这座别院,其浪漫唯美程度堪称松江版“马勒别墅”!也就是杜氏雕花楼主体。</b></p> <p class="ql-block"><b>  楼两翼通过侧楼与前楼相连接,围合成了一个方正明亮的天井。杜氏雕花楼最为闻名的就是其精美的雕刻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腰檐枋木雕有穿枝二龙戏珠图案,雕刻的双龙栩栩如生,龙鳞龙爪清晰明辨,其手法之精巧让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栏杆处的三戟有“连升三级”、“步步高”的意思,一戟即为升官一节,而三戟便为连升三节官,表达室主人望家里人升官发财,仕途飞黄腾达,平安顺利。</b></p> <p class="ql-block"><b>  资料表明:从这里第一户居民搬迁,到完成修缮开放,前后费时两年,耗资千万元。而今,这里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落户,愈显生命力和厚重感。</b></p> <p class="ql-block"><b>  落户的区非遗项目有顾绣、舞草龙、十锦细锣鼓、皮影戏、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和江南丝竹等。</b></p> <p class="ql-block"><b>  松江昆曲雅苑的活动基地也从最早的文化馆到后来的醉白池迁到这块宝地。这真是一栋已经完全修缮好了并派上用场的宅第。</b></p> <p class="ql-block"><b>  雕花楼对面是中山西路203、205号凯氏宅康氏宅,民国建筑。2016年公布为文物保护点。凯氏宅康氏宅已修旧如旧,还牵手纺纱织布文化,引进了</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松江布的展示</b><b>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凯氏宅现存前后宅楼。前楼二开间六界,北侧有附檐、后楼二开间六界,前后楼有西厢楼连接。康氏宅现存前后楼,临街楼一开间四界,后楼一开间六界,有西厢楼连接。</b></p> <p class="ql-block"><b>  元代,松江一带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仓城是松江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古时江南漕运的起点,市河两岸布庄、染坊鳞次栉比。</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展示部分近、现代松江棉布和织造工具的图文实物资料,陈列松江棉布、药斑布、织布机等实物,追忆松江劳动人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打开尘封的记忆,传统布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焕发出新的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再西行几十米,眼前将近6米高的围墙之上,镶嵌着一个大大的繁体“当”字,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徐氏当铺</b><b>,松江的这个老当铺回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松江城内先后开设典当行29家,徐氏当铺是松江区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古代当铺建筑。当铺共有5个门面,前店后宅,店面朝南占地面积492.7平方米是当时建筑规模较大的商铺。</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日军侵华对松江城的狂轰滥炸,中山西路大街几成废墟,徐氏当铺被迫歇业。修缮工程从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完工。这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解放前夕松江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上述地址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山西路382、384、386、388号</b><b>,原房主为张氏,民国时易主侯氏,曾为侯家祠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分为两个中轴线,西部年代比东部早,规制较大,在松江传统民居建筑中首屈一指。</b></p> <p class="ql-block"><b>  2019年9月此地曾举办松江老照片和民俗物品展。</b></p> <p class="ql-block"><b>  透过斑驳的老照片和凸显时代烙印的民俗物品,触摸历史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陈列的老物件,沉淀历史的气息,留住乡愁,守住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2020年底,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昆曲,纪念俞粟庐与俞振飞等昆曲名家,松江区文旅局、俞氏家族共同筹备建立了“</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南曲圣纪念馆</b><b>”公益项目。纪念馆选址就是上述中山西路382号,原清代末期的张氏宅。</b></p> <p class="ql-block"><b>  三进两院,极具江南风情;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庭院中最显眼的便是一座仿古戏台,其上“</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曲尽其妙</b><b>”四个字便从俞粟庐墨宝中集字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展馆内分为“江南曲圣俞粟庐”“水磨传馨在云间”“碑林墨海任平生”“京昆大师——俞振飞”“海上兰苑——上海市昆剧团专题展”五大展区。</b></p> <p class="ql-block"><b>  2023年4月29日开馆仪式场景。这里将是业余昆曲爱好者拍曲、举行同期以及演出的宝地。</b></p> <p class="ql-block"><b>  透过二楼窗户,正好可以看见外面的戏台。开馆后,将有昆曲表演艺术家来此演出,坐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临窗听曲,想必是一桩极尽风雅之事。</b></p> <p class="ql-block"><b>  就在曲圣纪念馆南边的市河之上,横跨一座石桥,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大仓桥。大仓桥原名永丰桥,因为桥的南面为明清时期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仓桥</b><b>。</b></p> <p class="ql-block"><b>  有92级台阶的五孔拱形大石桥。从宽阔的桥面上也能推测出当年人此处来船往的繁忙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大仓桥是松江境内最大的石桥,长约50米,高约9米,宽5米,古朴雄伟。初为木桥,后倾塌,于明朝天启年间(1626年~1627年)重建为石桥。</b></p> <p class="ql-block"><b>  重建后的永丰桥其建筑风格“大”而不“粗”,处处体现出精致、细微、周到。桥面石阶宽阔而平整,组成桥栏的石料沿斜坡紧紧相连,天衣无缝,非常坚固,成为确保行人安全的屏障。</b></p> <p class="ql-block"><b>  有没有注意到顶部桥栏望柱上蹲着四只石狮子,小巧玲珑,造型优美?</b></p> <p class="ql-block"><b>  有没有注意到石拱桥两侧突出来的长方石块?在石拱桥中起到什么作用?了解一下:有人叫它桥斗。皇亲国戚等巡察、出游,沿途必须进行隆重的接待,这些突出来的长方石块是为了在桥上搭上凉棚而设的支撑柱子的台基。</b></p> <p class="ql-block"><b>  走过大仓桥,市河之南就是秀南街了。这条不足一公里的小巷内竟“藏匿”着58处区级文物保护点。敬请关注下篇:仓城之恋—秀南街篇。中山西路已经修复的还有费骅宅和颐园等项目,恕不一一展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