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熊猫·震旦鸦雀

开心每一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此组照片2024/03/08拍摄于顺义潮白河畔</span></p> <p class="ql-block">  昨天京城的天气特别好,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气温回升。这要是再宅在家中,岂不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午后实在按耐不住出去拍鸟的冲动,于是驱车去了上周拍文须雀的潮白河畔,因为听摄友说,那里除了文须,运气好的话,还能拍到震旦鸦雀。果然今天鸟运极佳,真的拍到了鸟中熊猫-震旦鸦雀。欣喜!</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是莺科鸦雀属的一种鸟类,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熊猫"。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震旦鸦雀在地球上已经有4亿5000万年历史,是鸟类中的活化石。现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濒危鸟类。故此被称为“鸟中熊猫”。目前其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所以在京城拍到震旦鸦雀,着实令我欣喜。</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是中等体型(约18厘米)的鸦雀。黄色的嘴带有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 虹膜-红褐;嘴-灰黄;脚-粉黄。</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对生存环境要求奇刻,在其分布区内严重依赖芦苇环境生存,没有芦苇,就会失去生存空间。震旦鸦雀喜欢吃苇杆里和芦苇表面的虫子,震旦鸦雀性活泼,结小群栖于芦苇地。因此也被称为“芦苇中的啄木鸟”。它飞行能力很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必须依赖芦苇荡的环境生存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常常用粉黄色的脚爪牢牢地钩住芦苇秆,就像一名手拿钢枪的战士站在枝头张望,一发现有虫子,它们就会像啄木鸟一样用坚硬的嘴敲打芦苇秆,发出清脆的响声,把藏在芦苇皮里的虫子揪出来吃掉。为了觅食,它们常常会在芦苇秆之间跳来跳去,有趣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芦苇的最上端,因为芦苇上端很细,承受不了它的体重,于是被压倒在地上,它们会再次跳起,跃到别的芦苇上觅食。</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也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在长江口地区,它们每年4月开始筑巢,雌雄共同筑巢。它们会用坚硬的嘴巴撕裂芦苇叶,以叶片中纤维为建材,将纤维丝缠绕在2~5根芦苇上,然后一圈一圈地绕成巢样。震旦鸦雀每窝产2~5枚卵,当中能孵出雏鸟2~4只。哺育雏鸟的时间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刚离巢时不能飞行,必须借助密集的芦苇秆攀爬、跳跃。小雏鸟还不会主动觅食,离巢后必须由亲鸟带着喂养十多天,之后,它们才会由亲鸟递食变成亲爱觅食、雏鸟啄取。可爱的是,此时期递食和搜寻食物主要由雄鸟完成,雌鸟尾随,“两人”的角色完全换了位。</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