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汪满田

黄山松

<p class="ql-block">  说起汪满田,不由就让人们就想起那里的“鱼灯”和茶叶。这座隐藏在歙县深山中的古老村落,以其传承600多年的鱼灯文化和滴水香茶而闻名遐迩,成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文化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正是春茶上市的季节,晴空万里,春光明媚,.我们一行9人从屯溪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汪满田村,记忆中己不知这是第几次来了。</p> <p class="ql-block">汪满田座落在溪头镇的深山里,从屯溪出发一路大道,但到溪头后便开始盘山。山道弯弯,盘旋而上,时而陡峭、时而平坦,两边的青松翠竹不断映入眼帘,间或点缀着片片茶园,遍插黄板(一种粘虫的塑料片),犹如彩链飘浮在山间。五月的皖南,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恍如仙境。车行山中,如驶画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p><p class="ql-block">全村12个村民组,总人口不到2000人。其中有近300人居住在村委会所在的上叶祁和潘村宅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汪满田主姓汪,客姓叶、程。系汪华七子爽公派。村庄不大,镶嵌在两山夾一坞的河谷中。布射河从村中流过,村民皆沿河而居,村庄布局像“┣”形。河面上有上六家桥、祠堂桥、把下桥、松源桥和伴娘坑古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这株200多年古树不幸遭雷击焚毁</p> <p class="ql-block">村里老茶厂</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查阅历史,汪满田村的汪姓首迁祖,系婺源大畈支汪亨。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辗转流客汪满田,依附于村中程姓。相处半年,程姓主人见其虽落魄,依然表正形端,辞严法肃,便以女嫁之,生诚让、诚正二子,乃家于汪满田。近千年的历史中,汪姓反客为主,不断开支散叶,由雍睦堂(总祠)先后分支出敦睦堂、汉虎堂、端午堂、五庆堂、嘉会堂、德庆堂。目前“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祠堂内开设合作商店;“德庆堂”只存大门门棱,内部结构腐烂倒塌,其余支祠全部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查阅历史,汪满田村不仅是传统文化古村落,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村口的伴娘坑古石拱桥边耸立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承载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出发取道徽州北上,12月25日到达歙县许村。26日, 先遣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方志敏率主力分路北上,19师3团殿后,在大谷运汪满田的西山降与国民党陆军49师补一旅激战一整天,团长王吉山等7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革命战争时期,汪满田村一直是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1945年,中心县委游击队先后落脚在叶元良家和汪永进家。1947年皖南地委迁到汪满田,临时建立了黄东委。1948年在汪满田正式成立中共黄东工委,同时成立并隶属黄东工委歙绩、旌绩、歙太三个工委。</p> <p class="ql-block">粘虫的黄板,有效地杀灭了茶园虫害</p> <p class="ql-block">村头水口庙前茶农正在出售鲜叶。现在制茶全都机械化、智能化了。农户一家一户不再手工制茶,而是直接出售鲜叶给茶厂或制茶大户。今天己5月8号,过了立夏,应属春茶尾了,鲜叶也就4~5元一斤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村中的农家乐品新茶吃农家菜,买了不少滴水香茶。</p> <p class="ql-block">最后再来聊聊汪满田的鱼灯。虽然去过汪满田多次,但从未在元宵节时去过,因此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幸好我们同行的钟校长在正月15专门驱车来体验过鱼灯盛景。文中所有夜景图片均由钟校提供。</p><p class="ql-block"> 根据文献记载, 汪满田鱼灯,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当地人称“嬉鱼”,祈愿年年有余和子孙兴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鱼灯始于清光绪初年,兴鱼会嬉灯以剋火灾。鱼灯竹扎纸糊,彩绘鱼鳞,额写“王”字,大的长约7米,高3米,三节,内点烛100多支,鱼嘴有喷火装置,每灯需20多人抬游。小的一米以下,点烛数支。村有五(祠)鱼会,每会扎一大号鱼灯,总祠雍睦堂又扎一龙头鱼身灯,谓鲤鱼化龙灯。杂灯有十二月花篮灯,五谷灯,瓜菜果灯,狮、猴、猪、牛、羊、兔动物灯,皆五彩斑斓,活灵活现,尤其是狮灯、猴灯,可以拉线舞动。</p> <p class="ql-block">  入夜,大鱼灯搭架点烛、封门。锣鼓声中,按总祠、支堂尊卑次序列队,前面旗幡幢幢,大开锣清道。接着是一盏竖着的薄刀形灯,及两只人扮的狮子边走边舞。后面是鲤鱼化龙灯领头的大鱼灯队,少女花篮灯、少男狮灯、猴灯、儿童杂灯。队伍中还杂有十多根大杉树火把熊熊燃着,很有气势。大鱼灯随抬灯人步履摇头摆尾,口中不时喷发流星,游到各户门前,各户皆放爆竹迎送,年长者、新婚之家可从鱼灯内换得寿烛、子烛。至村中坦场,各花灯、杂灯围成一圈,大鱼灯会合在坦上奔跑,谓“滩花得子”。最后游出村口,拜神庙,返回祠堂。</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一生一世,一定要去看一次鱼灯”,看来要抓紧找机会一定要去领略一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