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在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主张下,同装备精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使红军日益陷入被动。经过18天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1934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 ,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军主力8.6万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慢慢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p><p class="ql-block">原来推行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致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党内对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进行着激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红军攻克遵义,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改组了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一个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正在到来。</p><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p><p class="ql-block">红军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夹金山,穿越荒无人烟的大草原,向陕北进军。越过六盘山主峰,毛主席写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诗词,表达了红军不可战胜的大无畏精神。</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了。毛泽东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诗句。形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p><p class="ql-block">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是坚不可摧的。英雄的红军战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原。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长征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相信我们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必将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无往而不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