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努力遇见青春,有了春华和秋实,理想遇见远方,有了诗和希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更美。在这个美丽如诗的深秋,颍川教育集团六年级语文组第一轮赛课拉开了帷幕。一节节精心准备的课是教师们的匠心之作,也是教师与学生一同谱写的美篇,老师们将自身专业素养和个人教学风格相结合,诠释了独特、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他们的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 《青山不老》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宋素娟老师紧扣三个问题展开教学:1.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2.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奇迹?3.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课堂生动感人。 </p><p class="ql-block"> 其次,宋素娟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条理清晰,过渡语自然,在讲解过程中,老师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老师还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非常活跃。</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宋素娟老师的这节《青山不老》是一堂生动、感人、有深度的课,她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书湖阴先生壁》是六上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下的一首古诗,诗歌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徐瑞老师这节课亮点多多。</p><p class="ql-block">一、课题导入时抓住题壁诗,以大家熟知的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的题壁诗导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这也是一首题壁诗,王安石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简介和湖阴先生的关系也在自然而然中明了。</p><p class="ql-block">二、感悟诗境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排闼”二字的神来之笔,这种极具新鲜感的形容精准、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令人眼前一亮。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既然选择了这么一个清朗、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品行高雅之辈。</p><p class="ql-block">三、拓展延伸局部,延伸其他的山水田园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由一首诗到一类诗,真正让学生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少年闰土》是鲁迅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鲁迅对他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陶永娜老师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汇报方式。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突显了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燕老师《伯牙鼓琴》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设置学习活动、驱动学生不断思考,特别是课堂活动,杨思非常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几个活动环环相扣,一步一个阶梯引领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摘得学习成果。本节课设置了一个大情境,让学主在情境中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并能够将学习这用到生活实际中,达到知识活学活用效果。</p> <p class="ql-block"> 赵会娜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相关论据阐述一个观点。本篇课文正是在阐述“只有一个地球”的观点。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梳理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先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谈起,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接着指出自然资源有限,这有限的资源里有可再生资源,还有不可再生资源。当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会使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也变得不能再生,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资源会枯竭,而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使大家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由此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p> <p class="ql-block"> 张占辉老师这节《夏天里的成长》,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成长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在这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十分频繁且融洽。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点评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学生则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佳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首先引导学生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是如何一步步说清楚的,进一步理解课题的深层内涵,在理解课文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发出倡议。符合了本单元是围绕主要观点,从理解观点走向表达观点,分解之后的语文要素也由浅入深,方法由精读课文的学习到略读课文的注重迁移运用。课堂上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双人游戏pk等,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郭晓瑞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 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郭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然后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人类如何对待地球的,这位人类的母亲正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郭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 安晓燕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一课,课前准备充分,图⽚资料丰富。老师从课题及“题跋”文体入手,使学⽣对⽂章有⼀定的了解。在学⽣了解课⽂基础上,老师引导学⽣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老师范读、个⼈读、齐读、分角⾊朗读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学⽣们学习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通过⼩组合作的⽅式,借助注释翻译课⽂,然后展示⽂意。授课一大亮点是分角色讲故事,发挥想象,品人物形象,悟故事启⽰,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还启发孩子对斗牛“尾搐入两股间”或“掉尾而斗”两种现象进行思考,增强了孩子的探索精神,辨别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李俊峰老师的《月光曲》,这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的基础上想象月光曲所表现的三幅画面:月亮升起洒银光,月亮升高穿微云,海面起狂风巨浪,进而体会音乐的三种节奏变化:舒缓、轻快、激昂。不仅从皮鞋匠的联想去了解乐曲所表现的画面,也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的角度去想象乐曲内容,即舒缓部分也可能表现的是贝多芬月光下悠闲散步的情景,轻快部分也可能是表现的贝多芬听到盲姑娘的琴音和穷兄妹俩的对话,内心起了波澜情景的写照,而激昂部分也可能是贝多芬的弹奏得到盲姑娘的赞许,内心激动情景的写照。课的结束交流孩子们用文字描述的自己喜欢的音乐,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文字运用,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了艺术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谭双歌老师的《京剧趣谈》,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带领学生体会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谭老师借助视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准备了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在教学中,赵老师做到了:</p><p class="ql-block">1.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课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p><p class="ql-block">2.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3.坚持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赛课”活动虽落下了帷幕,但课堂教学并没有停止,我们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还需长期坚持下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借赛课的东风,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都能在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养的高效课堂中潜心学习,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