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逆数之无碍篇

火烧云

<p class="ql-block">“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出自《周易·说卦传》。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邵雍、朱熹曾以伏羲八卦圆图释之,似乎未能自圆其说,朱熹亦只得出“圆图又只一半逆”的结论。依笔者所见,古今各种对于“易逆数”的解释与揣测,自当各其道理。择其善者,辑录奉二:</p> <p class="ql-block">如清末民初致力编著《周易费氏学》的马其昶曾说:“天下之数始于一,一而二,二而三,自是以往,至于十、百、千、万之无穷,由少而多,其势顺,是之谓‘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与上句义相反,是说预知未来当为逆势,即从复杂到简单,就数而言从多到少。《易》之数用六、七、八、九,始于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内;周易筮法,“先用大衍五十之数,以得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二十四策数,再由策数以得七、八、九、六之数,而阴阳老少以分,自多而少,其势逆。《易》以逆知来事,故其数亦用逆数也”。</p><p class="ql-block"> 《周易密钥》作者李守力认为,《易》最初是根据“数往者顺”的原理而创立,无论是伏羲先天八卦以及衍生的十二辟卦,还是帛书《连山》先天八卦,其用阴阳爻演示阴阳消息皆是顺行,即“天道左旋”,如日月星辰自东向西而运行也。但如果只有“数往者顺”就变成历法了,单纯的历法是不能预测未来吉凶的。《易》的最终创成是基于“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知来即预知未来,这是《易》的基本功用。“《易》逆数”到底何意?愚以为,“《易》逆数”的“数”既作名词又作动词,《易》数实为纳甲数……纳甲源于《连山易》,将纳甲附于伏羲先天八卦:乾甲木,生兑丁火,生离己土,生震庚金,生坤癸水生乙木,生艮丙火,生坎戊土,生巽辛金,生乾壬水生甲木,逆行循环一周,此“《易》逆数也”。</p> <p class="ql-block">尽管古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的习惯说法,然从《周易·系辞下》“象事知器,占事知来”一语中,反衬出所谓“知来”者“以卜筮者尚其占”确当无疑。事实上,当人们从事遁甲、太乙、风水玄空、紫白九星、四柱命理等活动,在排盘布局和推算演示之先,均须依托于所获取得到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取象立卦在前,结论性意见付诸予后。即“象事、占事”居先,“知器、知来”相随。道有体用,卦存先后,爻定世应,筮占成序;以用显体,行后明先,应世而立,俟动起占。正如《易》的表述逻辑:“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先把事情审察清楚,了解其意义、价值和必要性,完了再做计划、定目标。以上是俺对“《易》逆数也”的狭义理解。</p> <p class="ql-block">变换一种思路诠释“《易》逆数也”,或许更有意义。俺以为,所谓顺数是指不假人为,纯客观的展示“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的过程;反过来讲,所谓逆数还得附设添加人为性因素。诸多传统数术方法中,没有那个施术者不附以干涉因素于其中。更直白一点讲,“《易》逆数也”,在于彰显其功用。务必将易理付诸于实践,这就叫做“逆数也”。如是主张并非虚妄无凭,《周易·系辞传》中可以寻找到若干依据,如①“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遣)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②“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③“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④“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⑤“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似乎可以斗胆地说,但凡《周易》古经中出现“元、亨、利、贞”和“吉、凶、悔、吝”断辞处,均与人事产生关联,尤其当“圣人,君子,民”“德,行,知”这类字眼出现时,点明了就是指引人的思维行动而立。《周易》乾坤二卦特立独行,专设“用九”“用六”,爻辞义涵笃定: 用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动,为克;亦</span>即“逆数也”。若有人将源于《连山》的《大象传》从上往下的观象体例视为“顺数”的话,自下而上的《周易》观象体例是为“逆数”之典范。引而伸之,后天八卦的诞生必须是“火逼金行”的成果,原本“四九金”呆在河图四象的西方,“二七火”却要南下逼宫,迫使九阳居上中、妻四偕行于左次……,洛书九宫图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易逆数也”的五行相克模式得以创立。胡一桂《易学启蒙翼‎传》有云:“河图主左旋‎相生,洛书主右转‎相克,造化不可无‎生, 亦不可无克‎。不生则或几‎乎熄,不克则亦无‎以为之成就‎也。” </p> <p class="ql-block">世界考古发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已经进入红铜时代,届时我国夏朝也开始使用纯度占比极高的天然红铜。讨巧的是,此一时段正好是夏禹洛书(后天八卦)的诞期。后天八卦竟与世间时物类象之符节如斯! 不免让人对于造化之神奇由衷赞叹。耳边似回响起《贺新郎·读史》中的诗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由此可见,后天八卦是‎河图四时与‎大地交感的‎结果,抑或昭示出火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的划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当红铜时代转入青铜文明,孔子及其弟子们在《周易·系辞传》中又发出“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高论,这里的“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也”,分明是说《易》的创设初衷,便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遣)民用”;是“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是“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等等。倘若离开了以上初志,《易》无任何意义可言。</p><p class="ql-block">根据易理,肩负历史使命的社会先进群体无疑隶属于“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然“举而措之”相向于广大民众而言,参与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事业中去亦属必然。撇去旧有概念,科学解析“鬼谋”这一古易用语,似可归类于有待探究的宇宙暗物质能量范畴。换言之,除了传统道家的山、医、命、相、卜这些家物什外,“《易》逆数也”的施展空间着实相当可观,试举三例以明之:甲、“能说诸心”,《易》能开启人们的心扉,能愉悦众人的心情,并帮助人们提升维度和开发智慧;乙、“能研诸侯之虑”,能对各级政务机构人员提供帮助,帮助人们解答所面临的问题和疑难;丙、“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斖斖者”,促成各行治生产业兴旺发达,以及协力科研人员出成果,体育界人士竞标夺冠,帮助大、中、小学师生顺利完成学业授受,直至调停国际争端、平息地区冲突,都有其广大功德及其效用。</p><p class="ql-block">以上是俺对于“《易》逆数也”的广义理解。明眼人应当不难看出,广狭二义的表述与前述两例存在着对应关系。换言之,狭义是对马其昶“由繁入简”逆数称的直读;而广义则是对李守力“先天八卦纳甲”逆数称的复盘,只不过添加进了后天八卦予以补充说明而巳。</p> <p class="ql-block">《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礼记·月令》:“其虫倮。”孙希旦集解:“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螾(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作为天地之间富有创造性的性灵,文王姬昌“冒天下之道”,将其辟为天地人“三材(才)”之一。因此,人类在法天象地“开物成务”的同时,也自觉地开启了“复以自知”“成性存存”的知命工程。明白了这个道理,方能对于“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有所领悟,世间男女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初识,感知,不惑”发端而步入“洞玄,知命”,从而达成“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的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