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写给同龄人

月到中秋shijy928

<p class="ql-block">人们常会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常伤感“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这样的文章写过后,就不太会去纠结岁月的无情的。我也曾经以为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人生七十不能算老。因为外面跳广场舞的,出国,出境旅游的,七十岁的大有人在。匆匆的岁月,一年又一年。我跨过了古来稀的七十,又走过了五年、六年,走到了第七年。突然的,眼前就跳出了“人生易老”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话说2022年,我七十五周岁了。那年十二月份,我们分行最后一个三十年代出生的老同志离世,享年八十八岁。看着眼前的退休人员花名册,我猛然醒悟到,接下来离开的就是我们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了。因为是搞人事工作的,我对总行、分行的老同志都比较熟悉。所以早些年走的人,我大多会写一篇悼念的文章。可去年(2023年)总行的金行长病逝,我却提不起那支笔。金行长长我一岁,差不多年纪的人,怎么写啊。再写就是要写自己了,我由此搁笔,不再写这样的文章了。</p> <p class="ql-block">转眼就是2024年了。过春节前,冷不丁单位里走了两个老同事。一个长我两岁,一个小我两岁。过完年,还在正月里呢,又传来噩耗。离开的一个是初中的同班同学,一个是黑龙江的一个知青战友,也是老高三的,他们就都是我的同龄人了。这是什么节奏啊!怎么可以这样接二连三的不辞而别。真是风萧萧,易水寒。</p> <p class="ql-block">曾经,总以为自己不老。去年一年,我还四次外出旅游。春天去了泰州、扬州,五、六月份去了高加索三国。九月份回了一次黑龙江九三,顺便去了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十二月份去了北京,游故宫、长城。不过,退行性的老年化,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p><p class="ql-block">检点一下自己,今年以来,我已经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小盘子、一只碗。这在我这个一生一世都洗碗的人来说,是少有的记录。用我妈的老话说,这是做事体没有“瞭目”。两次都是往碗橱里放碗,碗撞到碗橱了,手却没拿住碗,掉地上摔个粉碎。嘴里念叨着“碎碎平安”,心里却是懊恼无比。</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家里人两次在外面饭店聚会,我不幸感冒了。一生很少生病的我,坚持不看医生,仍想用克感敏战胜感冒。可是这次不行,第五天了,还是有热度,被女儿抓去了医院看病。医生听诊、验血、做CT,全套的,诊断结果是问题不大。可这次生病却非常牵丝绊登,好像已经没什么不好了,但人还是感觉不“清爽”(没有彻底恢复),舌苔白腻。已经三个星期了,不晓得是我老了,还是这病很磨人。</p><p class="ql-block">衰老就这样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在不经意间我们就真的老了。比如走路的速度慢下来了,眼睛不如原来好了,胃口也不像老早那么好了,对有些事情也会不那么感兴趣了。回想起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于是有了“人生易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眼看着奔八十了,问自己,这最后易老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我有一个最好的榜样,就是我妈妈。总结妈妈一百零二年的人生经历,最简单六个字“放得下,拿得起”。妈妈最大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永远那么好学,那么努力,直到把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句号。我想,我的人生也应当这样度过。</p><p class="ql-block">“人生易老”出自毛主席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原文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把人生和天相比,人生显得非常无奈的易老。但是词的最后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形容秋色胜似春光,寓意未来的光明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因为人生易老,而且来日并不方长,我们一定要且行且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