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小鸽高飞

<p class="ql-block">天柱山二日游@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又名石牛古洞,紧邻三祖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潜山曾为郡、州、府治所达千余年之久,许多达官贵人、文士墨客纷纷慕名而来,朝觐三祖,游览山谷,挥毫泼墨,在此留下了众多的摩崖石刻。现存唐至民国历代石刻400余方,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缕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文体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元代诗人吴伋的诗句,生动描述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的清幽环境和丰富的数量。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在长约2000米的山谷两岸石壁及谷底,自唐代至今存留名家石刻300余方。随物赋形,巧夺天工,上上下下遍及山谷,具有“名、奇、多、全”的特点,堪称山水摩崖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从体裁上看,诗词歌赋记铭,文体齐备;内容上或寄情山水,或咏物言志,或怀古思贤,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从字形上看,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颜、柳、欧、米、赵各流派应有尽有;刻石方法阴阳兼备,方圆相济;从石刻年代上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现当代,每个朝代都有,没有断代,一溪风雅系千秋,尤以宋刻为多为全。书道或遒劲奔放,或飘逸秀润,或奇正相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尽显“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美学特征,成为天柱山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岁月失语,惟石能言。</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山风习习、泉流泠泠、古迹历历的山谷里,驻足于一处处摩崖石刻前,欣赏着一方方、一帧帧石刻作品,仿佛在聆听这些石头在“说话”。透过这些被岁月遗落在山谷里的摩崖石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梦幻当年,去邂逅这些摩崖石刻的作者,去结识这些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跟随他们的足迹,陪他们同游,与他们共情。和苏东坡一道“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与同王安石一起“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