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妇女节

云林斋主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今天是3月8日, 妇女节。</p><p class="ql-block">你过三八节吗?</p><p class="ql-block">走上街头随机采访,年轻女性的回答大多应该是否定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尴尬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许多年轻的女性朋友们,准确地说是不愿意被称为妇女的女性,会认为这个节日与已无关。为呼应这个节日,也为彰显自己作为女性的权利,3月7日被作为替代,美其名曰“女生节”,与妇女节划清界限。或者干脆直接把3月8日称女神节,以避“妇女”之讳。</p><p class="ql-block">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外延义和内涵义。外延义是词的指称义,而内涵义指词的联想义。现代语言学鼻祖索绪尔用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来区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能指即符号,所指是符号的指称对象。</p><p class="ql-block">妇女与女神,两个不同的能指,所指也不尽相同。</p><p class="ql-block">妇女的外延多半指已婚的女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的“妇”有三个释义:1. 成年女子;2. 已婚女子,如:妇人,少妇,寡妇,媳妇;3. 妻子(跟“夫”相对),如:夫唱妇随,夫妇。</p><p class="ql-block">女神,指神话故事里的女性神,语义拓展为善良、纯洁、高素质、气质脱俗以及容貌美的女性。(参见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语词不仅提示外延义,同时也会激活语用者大脑中相关的联想。在“妇女”的语义框架(semantic frame)中,“劳动”“已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柴米油盐”“家庭妇女”,甚至“文化程度不高”都会成为联想义,附加其上。这些义项显然是不受当代年轻女性待见的。</p><p class="ql-block">年轻女性不爱“妇女”,爱“美女”和“女神”。</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妇女节,全称为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回望妇女节的前世,我们惊奇地发现——对这个节日我们是何等的无知!</p><p class="ql-block">它的诞生与政治斗争、女权运动有关,是为彰显和保障女性权益,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争取平权而生。该节日有一个更长的名字: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p><p class="ql-block">大凡为某一类人设立的节日,都跟歧视和弱势有关。儿童节、护士节、教师节如此,妇女节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谈起妇女节的来历,不能不提一件载入史册的罢工。1857年3月8日,纽约的纺织女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超长工时、不平等男女工资。此后,3月8号举行女性劳工游行逐渐成为约定俗成,规模越来越大。1908年3月8日,纽约街头的游行队伍打出了“我们需要面包与玫瑰( 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的条幅。面包转喻物质,玫瑰转喻精神。这次活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纷纷响应,被视为女性觉醒的开始,标志着女权主义运动渐次汇聚成河,浩浩汤汤。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业已成为对抗性别歧视、争取女性权利的隐喻符号。</p><p class="ql-block">美国的妇女权益斗争是在社会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意思的是,随后在国际上的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多数跟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有关。1921年9月,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共产党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p><p class="ql-block">我国的妇女节始于1924年。那年的3月8日上午,第一个公开纪念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市中心的第一公园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横幅悬挂正上方。会场四周也张贴了“妇女要求劳动权”等标语。 一些响亮的名字跟这次事件有关:何香凝、廖仲恺、邓颖超、向警予等。</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运动的主题也在不断扩大,性别歧视、政治诉求、合法地位、平权事业,弥漫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具体可以到家暴、PUA、“Me too”(反性骚扰运动)、乡村女童上学难、职场女性歧视等问题。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成了更中性且涵盖面更宽广的口号。女性主义思潮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在全人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p><p class="ql-block">男性话语霸权长期占据人类的生存空间,受人诟病的“选美”比赛,在女性主义看来,就是男性霸权的集中体现。所谓选美,无非是按照男性的标准,用“三围尺寸”物化和矮化女性。</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国际妇女节,政治色彩早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女性的尊敬和爱意的表达。跟母亲节和情人节一样,向女性赠送礼物成了节日的主题。今天,俄罗斯男人给女性送礼物成了时尚。即便不把妇女节当做法定节日的国家,如喀麦隆、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和智利,男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给女性——母亲、妻子、女儿、朋友、女同事送上鲜花和其他小礼物。在一些国家,如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妇女节受到母亲节一样的礼遇,孩子们会给母亲和祖母送小礼物,以表达祝福和敬意。</p><p class="ql-block">1977年,联合国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自此,妇女节深入人心。&nbsp;</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女人是半边天,跟妇女节关联的最具政治色彩的是“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标兵”等评选。</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回顾了妇女节的前世,再看看她的今生。</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中国,妇女越来越得到平权,三八妇女节跟其他法定节日无异。快乐是节日的根本要义。</p><p class="ql-block">年轻女性嫌弃妇女一词,把自己纳入妇女范畴,似乎有损身段。在我国,“妇女”慢慢成了官方用词,日常口语用之谨慎。</p><p class="ql-block">“妇女”一词也存在官方和民间两种解读。官方依然把它视为包括所有女性在内的上位词(superordinate),从“全国妇女联合会”这一机构就可以看出,但有时官方也会出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这样模糊的表述,显然,妇女不包括儿童。而民间(folk)的解读,尤其是知识女性和年轻女性,大多把“妇女”看作略带贬义的词,这跟本文第一部分提到到的内涵意义(即联想义)有关。在妇女的语义框架里面,会激活“生儿育女”“柴米油盐”“教育程度不高”。正是这些潜藏在词语里的负载意义,使得这个词不受欢迎。</p><p class="ql-block">认知范畴理论把范畴(category)分为三个层级:上位层次(superordinate)、基准层次(basic-level)、下位层次(subordinate)。以水果和动物为例:</p><p class="ql-block">水果——苹果——富士苹果</p><p class="ql-block">动物——狗——吉娃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妇女是在下位层次,而英文的women是在基准层次,对应汉语基准层次的“女性”。把women译为“妇女”,是用下位层次的词语去对应基准层次的词语,属于范畴错位,翻译不对等引发的社交性尴尬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用女性去对应women才能完美地做到范畴匹配。若用“女性节”来翻译“妇女节”,自然可以避免现代女性的面对该节日的种种不适了。</p><p class="ql-block">不过,最初的妇女节确实是为了庆祝劳苦女工们为争取平等权益而设立的。劳苦女工当然是劳动妇女,最初把Women’s Day译为妇女节,应该符合翻译的“信”“达”原则。</p><p class="ql-block">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语言也不例外。词语的语义变迁是语言动态发展的重要标志。妇女的内涵义,从过去到今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范畴化和语言生态视角来看,今天的Women’s Day,翻译为“女性节”似乎比“妇女节”更贴近时代,其接受度也会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词语的翻译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p><p class="ql-block">再拓展一些。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美女”一词的外延有泛化趋势,无论俊丑,只要是女性都可称为美女。美,已经跳脱出了原来的语义指向,可以指外在之美,也可以指内隐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语用者的祝愿。面对一个外表有些困难的女同志,用“美女”来指称,至少包含了对其内心美好品质的期待。</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妇女节改为“美女节”,是再恰当不过了。</p><p class="ql-block">女人价值,无需男人定义,她本身就是一束光。自身的闪光,就是女人最大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女性节,女神节,美女节,丽人节,甚至女王节。无论何种叫法,这个节日的政治功能在弱化,游行示威已不适应国泰民安的社会。但凡节日,仪式感不应该弱化。</p><p class="ql-block">给女同胞送礼物,或许是节日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仪式。</p><p class="ql-block">小小礼物,表达祝愿。受之者内心欢愉,施之者手留余香。</p><p class="ql-block">施受双方,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如此,三八美女节,既美了人际关系,又美了彼此心情。</p><p class="ql-block">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2024/3/8</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阅读更多请关注作者公众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https://mp.weixin.qq.com/s/9SPEhHB157f9JzZqISjfAQ</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