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莉的美篇

王雪莉

<p class="ql-block"> 一个老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 三 十 二 )</p><p class="ql-block"> 换 血</p><p class="ql-block"> 作者:飘雪</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上了厂部高层领导岗位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头上这顶官帽太沉,太沉,身上这副担子太重,太重。生产厂长,那是要用数据说话!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说话!让真枪实弹说话,子弹出膛,命不中靶心,你算什么指挥官!……</p><p class="ql-block">为了不负领导厚望,职工们的信任,我必须为自已加油!充电!因为:企业的深入发展,离不开职工们的努力,而职工们的努力,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这就是我积极报考电大经济管理班的初衷:我想通过书本知识去寻找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让科学的管理能在实践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凭着我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冲劲。我还真的为企业吐故纳新来了一次大换血。</p> <p class="ql-block">缫丝行业属半机械化操作,缫丝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序几乎都处于手工劳作,产,质,耗的高低,直接体现在一线职工的手工操作水平上,而要让职工操作技能提高,车间基层管理员,班组长起关键作用。因为:她们的工作重心:还有个传、帮,带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以前,车间里的班长,车间管理员,都由老职工担任,这些从一线职工中走出来的班,组长,管理员,她们要么是资格到了,该提拔了,要么就是领导照顾个别身体不好,但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老工人。可这是管理,基层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垫基石呀!尤其是象我们这种以手工操作为主体的行业,她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操作者。</p><p class="ql-block">恁心而论,这些基层管理员,她们个个都是企业顶呱呱的好工人。她们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能吃苦耐劳,企业的今天,离不开昨天的她们。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今天的丝绸厂已不是昨天的小作坊了。好工人不一定就能做一个称职的好管理者。因管理是门科学,它需要有文化,有魄力,有能力的人去带领,引导更多的人群去一步一步实现更高的目标。过去那种延续上届师傅手中传下来的,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的,依样画符的老方法。已经与现实脱轨。</p><p class="ql-block">建厂以来,我厂生产的生丝,因色泽好,光洁度高,手感柔软己成为了广交会上的抢手货,其原因是因为大凉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我厂生丝生产的原料一一蚕茧,粒白,层厚,解舒好,再加上山区里的水纯洁度高而占居了天时,地利,但如果职工操作技术水平能得以提高,在工厂只能生产,A级,2A级生丝的基础上,提高到生产更多的3A级,4A级出口丝,那不等于是让好马配上了好鞍,让企业名利双收吗?</p><p class="ql-block">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是优秀的引领者。</p><p class="ql-block">阳阳是个学徒期满后不到三年的小姑娘,她不但是厂蓝球队打组织的主力队员,生产上也是一把好手。但遗憾是她似乎满身都有毛病。最不招车间领导待见。虽然她的产质量几乎每月都还不错,而且每次车间基本功擂台赛,单项比赛第一名单中,总有几项被她包揽,但车间评选先进生产者。永远无她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上班迟到早退是常事,更让人不可理喻是她那目中无人,不服管理的德性。因她经常不守规矩,不按常规出牌,被班长,管理员批评时,那能说会道的小嘴吧嗒,吧嗒让她无理也变成有理。在领导们心目中,她不是个好工人,只算是个惹人心烦的刺头。</p><p class="ql-block">抛开她这些缺点,但她的确是个机灵又肯动脑子的职工,她自已创造的快速打捻绞和穿磁眼的方法使她在缫丝生产过程中,绪头一直保持稳定,基本看不到死绪。小箴的正常运转和稳定的绪头让她日产高,质量好。熟练又先进的操作方法让消耗降到最低。我看到了她的长处,想培养她上基层管理,带动车间里参差不齐的操作技能更上一台阶。为此,在厂级高层管理者会议上,我直接力推她做缫丝车间试用管理员,专管车间新工培训和纠正缫丝工操作中的不良习惯。</p><p class="ql-block">在她上岗前,我特别找她谈话:厂部破例提拔你是用你一技之长,我们不说你的过去,只看你今后的表现。给你三个月的试用期,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三月中确有成效,职工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你会被厂里任命为车间正式管理员,如果无业绩,那怕你小嘴再会说,哪也只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上不了墙的“烂泥”。</p> <p class="ql-block">为了给阳阳姑娘树威信,我利用出外开会的机会,把她带到大厂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一路上推心置腹的与她交心,希望她能真正干出点名堂,告诉她:要想让人仰望你,必须要有站在高处的真本事……!回厂后,在我的提议下,厂部决定在缫丝车间搞一次综合性的比武赛。时间为三月,前两月厂部派阳阳到车间辅导,传授她自已独创的单项操作技术和先进操作技能,第三月为考核月,凡在考核月中各项综合指标达到前十名者,厂部除了那纸奖状不变。奖励由物质奖变为:到大厂参观学习,并到成都旅游三天。</p><p class="ql-block">那年代,小县城的一线职工,到凉山州府西昌城去一趟,已经觉得是见过世面的人。能到外面大厂去参观,学习,还有机会到四川省府去旅游,这诱惑……!太有吸引力了。</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阳阳姑娘果然是个人才,自她上试用管理员岗位后,她象变了个人似的,白天在车间,不厌其烦,手把手将自已和从大厂学来的先进的操作技能教给职工,晚上,她又把自已的工作经验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教材给大家上课。至于一线缫丝工,为了争上前十名外出旅游的机会,更是铆足劲儿地学技术,努力改变以前那些不良操作。</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月后,一线职工的操作技能迈了一大步。企业不但产量提高了,那3A级,4A级的出口生丝从此后能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阳阳姑娘除了顺理成章当上了正式管理员,半年后,她还成了一名职工心服口服的年青车间主任。至于比武赛中那前十名姣姣者,参观旅游回厂后。她们中的能者都被提拔到工厂需要的基层管理岗位。没有被提拔的,工作热情也更是空前高涨,因为她们明白:只有努力,前途是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最让人满怀敬意的是那些能从车间管理岗位让贤下来的老工人,老管理者们。当然,她们高风亮节的思想觉悟,跟厂党委书记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分不开。但她们能服从分配,重新到新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这的确是难得的可贵。因此,厂里为表场她们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每人都享受到了年底调一级工资的名额,她们的子女,只要符合招工条件的,都有机会进厂工作。</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比武赛也得到厂工会的大力支持,全体一线参赛职工,工会每人发一床毛巾被以资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