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秀美如画!

五岳独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文/五岳独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照片/五岳独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背景音乐/《静湖映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庐山之行,是我进入高校后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也是第一次全家三口外出旅游。当时,我刚刚在高校工作满两年,还是一个小小的讲师,加上那时学校的经费也不多,年轻的教师是很难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我这次算是破例,一是我给会议投了稿,二是我给学院开发了一个“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软件,学院领导以此作为对我的奖励。为了节约开支,也是为了看望我在南京工作的堂弟,我没有坐火车直达九江,而是先坐火车到南京,再由南京乘船去九江。</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庐山</span></li></ul> <p class="ql-block">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它北枕长江,东临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据传因匡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而得名。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p><p class="ql-block">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的孤立形山系,大约在6000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样。200万年前,庐山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这座地质学上被称作“地垒式断块山”的庐山。</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span></li></ul> <p class="ql-block">庐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地等多种地貌,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以历史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避暑名山、地质名山著称于世,被称之为中国综合度最高的名山。</p><p class="ql-block">庐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早在6000年前,庐山便有人类活动。数千年来,人类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公元126年,司马迁登庐山,并将其载录《史记》一书。东晋陶渊明、谢灵运、慧远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使得庐山迅速发展成为一座文化名山。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郭沫若等3000多名诗人相继来到庐山,创作诗词1.6万余首,其中名篇灿若珠玑,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span></li></ul> <p class="ql-block">庐山是地质名山。1931年,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庐山首次发现了大量冰川沉积及冰川遗迹地貌,这是中国大陆东南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具有极高的地理地质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冰蚀地貌景观,如冰斗、冰窖、U型谷、角锋等。</p><p class="ql-block">庐山是宗教名山。居不完全统计,庐山历史上寺庙达1000余处,道观200余处,是名副其实的南方宗教文化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汇聚庐山,中西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六大教派活动。</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span></li></ul> <p class="ql-block">庐山是避暑名山。庐山依江临湖、山高谷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域,又具有山地气候,降水充沛、雨雾频繁、夏季凉爽,每年7到9月平均气温16.9摄氏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庐山是教育名山。庐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胜地 ,位于庐山五老峰山麓的白鹿洞书院创建于940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庐山是政治名山。20世纪30年代,庐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夏都,周恩来、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庐山留下了革命活动的足迹。1937年夏,周恩来同志曾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span></li></ul> <p class="ql-block">庐山有近代国际别墅群落,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英、美、德、法等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别墅近千余栋。</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两日游,第一天,选择西线,主要景点有:如琴湖、花径、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庐山会议旧址、美庐等,晚上夜宿牯岭镇;第二天,从牯岭镇出发,游览的主要景点: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白鹿洞书院等景点。</p><p class="ql-block">从牯岭镇出发,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湖面平静,湖水清澈、碧绿,远山倒映在湖面上,不知是湖水染绿了山的倒影还是山的倒影映绿了湖水,眼前就是一片山水交融的景色,美极了!</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如琴湖”</span></li></ul> <p class="ql-block">从如琴湖步行不远就是“花径”,又称“白司马花径”。园中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因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这是一个山中公园,门上为“花径”二字。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还有“景白亭”、“紫莉亭”、“花径人工湖”、“花展室”、“动物园”等景点,白居易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至今还广为流传。</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庐山“花径”</span></li></ul> <p class="ql-block">从花径出来,对面就是“锦绣谷”了。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位于庐山西北部,花径湖畔,因第四纪冰川的作用,锦绣谷这块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作用,形成了一条幽谷。春夏季节,遍地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谷”。锦绣谷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像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蹄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优美的传说。加之谷内时有云雾聚落,古道九十九盘宛若天梯,更使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思。</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锦绣谷”</span></li></ul> <p class="ql-block">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锦绣谷第一景—“天桥”。左前方有一块横空而出的巨石,犹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就是“天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相传元代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朱元璋败逃至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朱元璋顺势策马飞奔而过,紧随其后的陈友谅,坐骑都快撞上朱元璋的马尾了,忽然惊天霹雳,天昏地暗,天空出现了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云散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天桥”</span></li></ul>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仙人洞”。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岩构成的岩石洞,洞高七米,深达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他始终象有人在调度一样,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清澈甘甜,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一滴泉”。</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庐山“仙人洞”</span></li></ul> <p class="ql-block">仙人洞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苍苍,颇有远离尘世之感,所以,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洞中修炼,直至成仙,所以洞内有一殿阁—“纯阳殿”。殿内立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的石雕像。仙人洞的左侧是一座道观—“老君殿”,香火颇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与石上方分别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隙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拨云破雾,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1960年,毛泽东同志曾题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大大提高了庐山仙人洞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它的神秘感。</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仙人洞”</span></li></ul>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龙首崖”!游客若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有一巨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这就是龙首崖的由来。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拂,恰似龙须飘飞。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遨游在茫茫云海之中的苍龙。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龙首崖”</span></li></ul> <p class="ql-block">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悬索桥似的彩虹横卧,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龙首崖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崖顶有一棵苍松,苍松的树叶向两边,就像是巨龙的两只眼睛。</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龙首崖”</span></li></ul>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就是“庐山会议旧址”。它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庐山大礼堂。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队的军官们训话,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与女儿在“庐山会议旧址”合影</span></li></ul>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美庐”,美庐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最高领袖都住过的惟一一幢别墅。从30年代至70年代后期,它一直是极其神秘的重地。不要说老百姓,就是一般的高级官员,也是绝对禁止入内的。1979年,美庐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美庐原为英国西伊勋爵别墅,建于1903年,1933年被蒋介石购下,并增建西边联体副房。1948年8月18日,蒋介石在庐山的最后一天,在别墅题写了“美庐”二字,后宋美龄命人在院内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上了蒋介石的“美庐”题字,后来称之为“美庐别墅”。1959年、1961年和1970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居住。</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美庐”(蒋介石、宋美龄别墅)</span></li></ul>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自1926年至1948年,有13个年度到过庐山。1948年8月,他最后一次上庐山时题写“美庐”两字,既可理解为他对庐山的极高赞誉与无限眷恋。他曾说,中国的名山,他最喜欢庐山。他心里明白,蒋家王朝倾倒在即,大陆政权易手,他极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庐山了;还可以理解为是蒋介石以夫人宋美龄的名字命名的“美庐”,“美庐”大概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惟一摩崖石刻。</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与女儿在“美庐”合影</span></li></ul>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住进“美庐”别墅,是在1959年6月29日。1959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初期,是半天开会,半天游山,谓之“神仙会”。一日,毛泽东游山归来,听到美庐院内有叮叮当当的声响。进大门一看,是石匠正在凿去“美庐”题刻。一位中央负责人,担心毛泽东看见了蒋介石留下的题字会不高兴,他们就趁毛泽东外出时,找来石匠赶紧凿去那处摩崖石刻。然而,毛泽东同志却连忙摆手,制止了凿字,这才留下了“美庐”别墅门前的巨石石刻,现在成了“美庐”的一个重要景点。</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在“美庐”石刻前留影</span></li></ul>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晚上夜宿牯岭镇,明天计划游览三蝶泉、含鄱口、五老峰、白鹿洞书院。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们就从牯岭镇出发,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三蝶泉”。著名诗人李白游览三叠泉时,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三叠泉”</span></li></ul> <p class="ql-block">三叠泉景区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泉水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三叠泉”。三叠泉总落差达155米,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与爱人、女儿在庐山“三叠泉”合影</span></li></ul> <p class="ql-block">三叠泉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立于泉下向上仰视,但见抛珠滚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瀑布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俯视三叠泉,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看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三叠泉”</span></li></ul>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庐山观日出最佳处“含鄱口”,因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而得名。庐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庐山观日,当属含鄱口的“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只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含鄱口”</span></li></ul> <p class="ql-block">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岭中部有一座雕梁画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望鄱亭往北40米还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藏”、“露”结合的特色,显得格外和谐自然。漫步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这大概便是游人若鹜的主要原因吧。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观看云海和日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含鄱口”</span></li></ul>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庐山著名的“五老峰”。因为五座山峰像五个老人相互遥望,所以叫五老峰。虽然那里山石险峻,但是枫树、松树遍布全山,像一个个哨兵,守护着这五座大山。五座山连绵不断,像是在用热情的怀抱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日出时,五老峰悬崖之间云雾缭绕,出现一片云海,流连其间,仿佛徜徉在仙境之中。</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五老峰”</span></li></ul> <p class="ql-block">五老峰山麓间,有一处著名遗迹,它就是“白鹿洞书院”。它在五老峰的呵护下,又有卓尔山、后屏山、古翼山环合着,从高处俯瞰,它就象一个山洞似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在遥远的历史时期,这里是鹿的快乐家园。到了唐贞观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这里,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的学业大有长进。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这里的白鹿成了朋友,这只白鹿受到李渤的耳濡目染,竟然也“善解人意”,经常帮助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学习用品、投送书信。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白鹿洞书院”</span></li></ul> <p class="ql-block">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7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就渐渐有了名气。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在庐山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了夺目耀眼的光辉,他亲自担任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科目。</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庐山“白鹿洞书院”</span></li></ul> <p class="ql-block">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时,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中国七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循的规则。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还保留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瀚墨香味。</p><p class="ql-block">游览庐山,如同一部流动的画卷,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感受着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一步一景,让人陶醉其中。置身在山水之间,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留下宁静与平和。庐山之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感谢您的浏览和关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