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珞珈 2

lake916

<p class="ql-block">  回到母校,总会追寻当年在校时常走的老路,这已成为回珞珈的习惯。只有那些校园老建筑与昔日旧径,才能唤起我绵延不绝的情思。</p> <p class="ql-block">  依山就势而建的老教学楼群,对于学子,生活与求知,都是需要不停攀登的。于是,上大学时,是我平生爬坡登梯的最频繁时期,可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对我保持与重视锻炼带来终生益处。</p> <p class="ql-block">  老斋舍有16座学生宿舍,上下四层,按千字文字序编排顺序,使自带古风的老建筑更具古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居住的辰字斋为底楼,是老斋舍面积容量最小的宿舍。全舍仅有一直溜13间房,每间住4人。房间前后两个门,后门通公共露台,而露台之下是那些在春天里洒落樱花雨的树。</p> <p class="ql-block">  美丽樱花只在春季绽放一度,老斋舍中,唯有天、宇、日、辰四个学生宿舍,离樱花树最近,无论花开与否,居住在辰字斋的我们,都与之四季相守。</p><p class="ql-block"> 一个甲子后,我再回珞珈,惊讶母校樱花如此声名远播,也感叹当年与树相望的读书人,一茬茬的走了,老了。</p><p class="ql-block"> 真可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p> <p class="ql-block">  因我住在底楼,课堂食堂图书馆都在山顶,每天上下跑不少路。从樱花大道到樱顶要登八十八级台阶,一天不知有多少来回。常年下来,早已习惯。但我常看到老教授们费力拾级而上的身影,此时的我,方能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别的系一起听公共课,如党史政经需上大课,要去别的教学楼。我们要从狮子山顶下来,再翻坡穿林过操场,紧走慢赶一刻钟,才能从法学院到达珞珈那边的大教室。</p> <p class="ql-block">  与书为伴的校园时光,去得最多的是老图。系里设阅览室,专供外文专业书藉和原文报刊杂志。若去文科综合图书馆,需下山穿过大操场才能到达。</p><p class="ql-block"> 在砌起书墙的图书馆里,从码放的书本中,吮吸着知识。我在图书馆之间来回穿梭,当时习以为常,回想起来真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位于珞珈山北坡的学校行政大楼,为武大早期著名建筑之一,当年工学院设于斯。现是学校中枢领导机构,也是全校重要活动的中心地。</p><p class="ql-block"> 行政大楼建筑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墙体被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和削斜式恻角所美化,四角由绿色琉璃瓦歇山顶的中式配楼护持。</p> <p class="ql-block">  外表华贵的行政主楼高5层,在校时,早上跑步锻炼要经过,但从未进入大楼之内。在一个学子心目中,它颇具威严与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大楼面对的偌大操场,楼前有高低看台,俯瞰满校建筑与四季风光。</p> <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12日,行政大楼前的看台上,毛泽东曾在此接见武大师生,大操场又被称作“9.12”广场。</p><p class="ql-block"> 操场上,是我们上体育课之地,也常来观球赛,有绕场400米跑道。</p> <p class="ql-block">  我在校时,因身体瘦弱,常常用长跑来锻炼身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珞珈山环山大道,一大圈1280米,我来回跑二三圈。</span></p><p class="ql-block"> 山上跑步,高高低低,从湖畔到老斋舍一段是数百米的长长上坡路,比操场400米跑道上跑十圈还要费劲,十分考验耐力与意志。</p> <p class="ql-block">  母校每逢十年举办一次大的校庆活动,我收集了从1993年百年大庆到2023年百卅珞珈的纪念封。</p><p class="ql-block"> 纪念封上有校园各种经典建筑图案,还加盖专制校庆纪念戳。能回珞珈购封盖戳,留下时光印记,真是美好之事。</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是武大校庆120年,中国邮政特地发行纪念邮票,武大老图书馆风采展现在国家名片上。</p><p class="ql-block"> 青色琉璃瓦、腾飞的屋檐,在绿树环绕樱花点缀下,无不体现出百年老校的历史厚重与活力朝气。</p><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首日封上有邮票设计者饶鉴的亲笔签名。</p> <p class="ql-block">  2023年,为纪念校庆130周年,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拍摄50集人文历史纪录片《珞珈》系列短视频。</p><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在武大校庆之时,在《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纪录片《珞珈山下》。</p> <p class="ql-block">  对历年母校校庆纪念活动,我都兴奋不已,对我这个渐渐老去的学子,总能焕起青春热情。</p><p class="ql-block"> 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母校。那便是寻觅各种收藏纪念物,最容易的事是上珞珈加盖校庆纪念邮戳。</p> <p class="ql-block">  对于集邮与旅行者来说,都有着盖戳的共同爱好。每到一处,都会到邮局盖戳。</p><p class="ql-block"> 盖戳好处多多,增添旅行乐趣,使到此一游有了凭据。即便时过境迁,若让心飞回往昔,凭借小小邮戳,便有了追忆依托与想象。</p> <p class="ql-block">  武大校园里有店铺专售各种纪念物。我每次返校,总要到小店购母校纪念品,如徽章、图片、文具、冰箱贴、手机架等,还有工艺品与服装。只要我回到珞珈,会挑选一些,其中我最爱母校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我收藏母校的各种纪念徽章,还有上述展示的种种珞珈小物件,不仅给我带来了观赏直觉的愉悦,还有精神灵魂的陪伴。每每捧在手里,眼前满是母校的身影,仿佛又回到了校园。</p> <p class="ql-block">  读书的地方总会出现书签的身影,小小的书签给读书带来方便,增添了情趣。武大校园书签材料不仅有常规纸质,还用金属材质的,更有用珞珈山上的树叶制作成的特色书签。</p> <p class="ql-block">  磁卡是当年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必备品。这些磁卡带着美丽的校园的图案,以及时代的特点,被学子们广泛的运用在生活和学习之中。</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校园是一卡在手,生活学习都通达。如今是一机在手,走遍天下。</p><p class="ql-block"> 这些早期的校园电话卡、宿舍的上网卡、食堂的饭卡以及用于英语学习的上机卡,林林总总,都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磁卡的画面上展示校园美丽风景和民国建筑。</span> </p> <p class="ql-block">  武大露天电影院,在梅园小操场,是全校开会观影的场所,也是历届举办校庆盛典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曾聆听老校长李达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校百年校庆时,给我发来的邀请函。</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我们入校50周年,同时也逢母校120年大庆,2013年深秋,学友们聚集在珞珈山。</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书写一篇“情系珞珈”文章,刊登在武汉大学校友月报上。这篇小文与那些我着意收集的校庆纪念品一起,成为我“重回珞珈”重要的见证物,也是一份人生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我从武大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我从未忘怀母校,还把自己一双儿女都先后带到珞珈山上。</p> <p class="ql-block">  这个露天电影院,有着一代又一代武大人的情怀记忆。</p><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之夜、以及节假日及寒暑假,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无论学问多么深奥,相互专业又是那么的不搭界,来到这里观影看表演的师生员工,会有同样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娱乐生活,有着课余及工作后的</span>闲适放松和精神欢愉。</p> <p class="ql-block">  那时周末放电影,需购电影票,一场5分钱,但买联票1角5分,可看四场。</p><p class="ql-block"> 从2003年起,武大免费放电影。但上世纪60年代,几乎都是清一色穷学生,因穷看不起电影的学子大有人在,真不免感慨。当时校内还卖澡票。宿舍卫生间虽有洗澡间,但长年只供冷水。武汉冬天,洗冷水澡是不可忍受的。学生澡票同样是一联4张票1角5分钱。</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武大,群英荟萃,学问泰斗,贤达仁人,聚集在珞珈山上。</p><p class="ql-block"> 在老文学院一侧,立起闻一多的半身头像。他作为武大文学院首任院长,他还为学校设计和书写了小篆体的校徽。</p> <p class="ql-block">  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就有5位曾在武大求学或任职过。党的一大代表李达是我们在校时的老校长,他是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  每次探家,只要回到武汉,我总会从家到“珈”。多少年过往,我一次次重回珞珈,在上课的老法学院里,住过的辰字斋门前,任由一怀思绪翩跹。</p><p class="ql-block"> 是啊!每个武大人都有一段自己在珞珈山的青春往事。</p> <p class="ql-block">  在校园读书的经历,彈指过了一个甲子,心中时刻没有淡忘。此时,我在手机屏上,用手指轻轻划出这些校园往事文字,心中温润,感慨系之,不觉感动自己。</p> <p class="ql-block">  想念这个东西,是会凝聚与儲存的。记忆一直深埋于我的脑海,平常不会想到,只有被相关的元素触动,才最终喷薄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在珞珈生活学习五年有余,所受的教育中,专业部分其实不足为道。尤其是学不逢时,在校期间,参加农村半年社教,接着文革停课直到离校,都与书本无关。虽然我们极具深造潜质,且珞珈山是读书的绝好地方,但整个社会被读书无用的阴霾所笼罩,并靶向着渴望成才的我们。最后,离一个合格毕业生水平相差甚远的我们,蹒跚着走向社会与人生。</p> <p class="ql-block">  母校对我的一生教育至深至远,影响巨大,那是用巨人般博大深邃的灵魂与精神,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一个弱小个体升华成长的过程,她永远在塑造我的心灵。五年半的青春年华在珞珈山上徜徉,难忘师恩,难忘青春,情怀在此,终身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