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遐思

豆角(103879816)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3月8号那天刮着大风,天气阴沉沉的,寒气逼人。我所在的农场蔬菜组上午派给我们女知青的活是切土豆,把土豆切成小块儿准备种土豆。我们从仓库把土豆种抬出来,菜刀菜板都拿出来了,突然菜班的组长来了,他说“今天三八妇女节,上午放假半天。”大家齐声欢呼“放假了!”,扔下工具就各自骑自行车一溜烟跑了。其实几个小时能干什么呢?我记的是大家一起逛了逛商场就回来了,下午还要上班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从插队的村子转到农场后第一次过妇女节,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大概是那半天的自由和过妇女节兴奋的心情使人印象深刻。从此以后就每年过妇女节,渐渐地吸引人的也就是半天的假期和单位的庆祝活动发福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这些年,妇女节越来越红火,又似乎成了购物消费节,店家的促销和各种优惠活动铺天盖地使人应接不暇,妇女节也升级成为了“女神节”、“女王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八”妇女节,不是什么“女神节”、“女王节”,也不是购物节,它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纪念各国妇女百余年来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三·八”妇女节已走过了一百余年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源于美国和欧洲的“国际三八妇女节”轰轰烈烈地走过百年,当年那些高举旗帜、踔厉奋发的国家或地区却已偃旗息鼓、云淡风轻了——现如今,在欧美地区,即使是知晓这一节日的人士恐都少之甚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方人为什么会对“妇女节”始乱终弃?他们现在对“妇女节”的冷淡与疏离,并不是因为漠视当代女性权益,事实刚好相反,此一时,非彼一时,现在的欧美女性已经完全不必再通过一个节日去彰显社会价值,争取自身权益。很多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别的方面不说,欧美的女总统,女总理,女首相等女国家元首已经数不胜数。如撒切尔夫人,默代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欧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性别平等的代表,如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女性与男性在教育、职场、政治中的平等地位。北欧国家也女元首最多。其中,瑞典曾多次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性别平等第一,该国不仅拥有完善的性别平等法律法规,还设有专门的性别平等委员会,严格监督和推动性别平等进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也制定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但是要落在实处,首先女性自身要实现真正的人身自由、人格独立。《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认为,只有女性明白了什么是反抗意识和独立意识,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女性的内在局限性,从而实现完全解放自我的目的。光有反抗还远远不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的女权主义者需要反抗的是男性的主体性,要打破过去两千年以来的女性的从属地位,从思想深处改变男性对女性的物质化。因此,“重男轻女”、“结婚收取彩礼”等陋习,究其本质,仍然充斥着男性对于女性的傲慢与偏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都努力做一个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女性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