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胜虎丘塔,千年钟鸣寒山寺。

琴心剑胆

<p class="ql-block">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素有"江左丘壑之表"、"吴中第一胜景"之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第一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墓葬之谜,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记录美好𣊬间</p> <p class="ql-block">  虎丘又称海涌山。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水繞山塘笑舊日鶯花笙歌何處</p><p class="ql-block">塔浮海湧看新開圖畫風月無邊</p> <p class="ql-block">“断梁殿”,也是虎丘的二山门,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断梁殿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这断梁下有一排斗拱相托,通过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再靠两边的琵琶吊、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它被誉为是千年不倒的断梁殿。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轻轻敲打碎石,有咚咚回声,所以又叫响碑。</p> <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具有小园林之胜,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申文定公祠”简称“申公祠”,奉祀的是明代首辅申时行,申时行辞官归居苏州后,常来“三泉”品茶,以至常常乐而忘归,他曾说过“百岁后,吾魂魄犹应依此”。于是便有了申时行之长子申用懋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在这里建祠,因申时行去世后,谥号“文定”,所以称为“申文定公祠”。</p> <p class="ql-block">唐代贞元年间,陆羽曾住虎丘,亲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专门研究泉水水质对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p> <p class="ql-block">  苏州云岩寺塔位于苏州市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p><p class="ql-block"> 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2]苏州云岩寺塔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为现存江南仿木楼阁式塔年代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样式特征为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塔系样式,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為紀念唐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和宋王禹儒、蘇軾五位賢德之人而建,原名“五贤祠”。明江盈科《五贤祠记》说:“因忆唐韦左司(应物)、白少傅(居易)、刘宾客(禹锡),宋王元之(禹俑)、苏子瞻(轼),此五君子皆绝代伟人。堂为硬山式五架,粉墙黛瓦,庄重肃穆。长方形门洞上缀“旷世风流”。</p> <p class="ql-block">  双井桥——虎丘双井桥又名“双吊桶”“鸳鸯井”“双井石梁”,位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虎丘剑池之上,东西走向,跨剑池,因桥面上有两个井洞,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故名“双井桥”,又因传说当年吴王夫差陪同西施在此梳妆打扮,故又名“鸳鸯井”。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p> <p class="ql-block">  这块大磐石,叫作“千人石”。相传,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将父亲葬于虎丘山,待墓筑成后,夫差担心这些工匠以后缺钱了,会来盗墓。于是,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请他们喝酒,并观看鹤舞。等到深夜,匠人们已然醉了。夫差便命手下官兵痛下杀手,杀死这一千多人,鲜血染红了这块石头。每到下雨天或阴天,这块石头就会特别红。</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在上山路的尽头,是虎丘的主景区。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石“千人坐”三个篆字,是胡缵宗所书。</p><p class="ql-block">绿色字是“生公讲台”。相传,晋代著名高僧生公,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此讲经。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大约有一千人围坐在石头上,故言“千人坐”。</p> <p class="ql-block">  二仙亭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二仙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就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p> <p class="ql-block">  剑池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一。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其一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其二,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其三,传说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此处。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p> <p class="ql-block">  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是古真娘墓。真娘原名姓胡,名瑞珍,北方人。从小父母双亡,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随同自己亲戚一起逃亡来到苏州,但是很不幸在逃亡途中她坠入了苏州阊门外的一个妓院——“乐云楼”,她虽为青楼女子却守身如玉,只陪客人歌舞书画,是苏州一位绝色佳丽。当时在我们苏州有一个大财主,名叫王荫祥,他用重金贿赂老鸨,企图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知道这次难以逃避,为了保持贞洁,她上吊自尽了。这使王荫祥内心大受震惊,于是为真娘筑了这个墓,并且发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一些诗词,真娘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清乾隆十年(1745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古真娘墓”四字。</p> <p class="ql-block">石桃</p> <p class="ql-block">  憨憨泉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p> <p class="ql-block">  “试剑石”在登山石径东侧,巨石中裂如剑截。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p> <p class="ql-block">向寒山寺出发</p><p class="ql-block"> 唐代张继</p><p class="ql-block"> 《枫桥夜泊》,</p><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p><p class="ql-block">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公元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寒山寺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始建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天监年间,到唐代,因为诗僧寒山子来此主持,才改名叫“寒山寺”,而半夜敲钟的习俗也起源于唐代。据《寒山寺志载:“唐钟冶炼超精,去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凌。”无论春雾秋朋,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时辰无差地传出这口巨钟的“嗡……嗡……”之声,飞向城郭樵楼,市廛荒村,朱门蓬户,斗室深巷,报导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民间称之为“分夜钟”,而成为苏州城乡数十里方圆中,人们生活节律的时间信息。</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 钟楼位于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7]</p> <p class="ql-block">大铜钟</p> <p class="ql-block">诗碑长廊</p> <p class="ql-block">  铁铃关由城楼、关台等组成,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称枫桥敌楼,为苏州“三关”之一(另两处为浒墅关、金阊关,今已毁),是明代抗倭斗争的重要遗迹。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次年改建上层为文星阁。其后年久失修,阁楼颓毁,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倾圮无存。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由此进入苏州城。1963年铁铃关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曾维修加固。1986年至1987年大修时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3间于关台上。关台正面宽15米,纵深10.2米,高7米。正中辟拱门,门洞上刻“铁铃关”三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驻军洞。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梦诗亭</p> <p class="ql-block">  铁铃关和枫桥</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来寒山寺,熟读«枫桥夜泊»,却不知道枫桥就在此地,与寒山寺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旧名“封桥”,因漕运夜间封此桥禁止船只通行。后讹为“枫桥”。《吴郡志》卷十七:“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一说原名枫桥,一度讹称封桥,宋王珪亲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一字遂正视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