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时光片段之:青海省博物馆

白桦林

(三)青海省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人文风貌,最好去那里的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承担着宣传本地文化,展示本地神奇魅力的任务,最能体现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抽时间去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之前在纪录片《昆仑风物》中,看到介绍青海的一些重要文物,所以心向往之,想要亲眼目睹文物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传承文明,国宝见证历史。博物馆内几千年前精美的图腾图案用高科技动画的方式让它动起来,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增加了观众对文物的了解和认可。</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远古先民集体跳舞的舞蹈纹彩陶盆,器壁内绘制的三组舞蹈人物形象,手拉着手,载歌载舞,生动描绘出一幅原始人群集体舞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裸体人像彩陶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属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文物得以保存还有个神奇的故事,生活在青海乐都柳湾村的村民王英琪,在50多年前上山放羊时,从山上裸露的泥土中发现许多陶罐,当时好多小伙伴都把捡到的彩陶罐从山上往下滚,看谁滚的远,谁就赢了。但有一只图案外形都很奇特的陶罐吸引了王英琪,他就带回了家,直到1974年他将这只彩陶壶捐献出来,就是这只作为中国史前最有考古价值的裸体人像彩陶壶,为研究人类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王英琪当年的善举,也成就了一件绝世珍宝,得以让今天的我们,能跨越几千年时光,亲眼目睹这件器物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国宝级文物-铜鎏金观音造像,是明朝永乐皇帝赐予青海省唯一的皇家寺院瞿坛寺的礼物。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是永乐宫廷造像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体积最大的永乐宫廷铜造像。</p> <p class="ql-block">  馆藏国宝级文物-唐人手写羯摩经,是候国柱先生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1949年花5000美元巨资从印度买回来,于1984年捐赠给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敦煌经卷。这件历经沧桑磨难得以保存下来的唐人手写羯摩经,全文使用唐代楷书写经体书写,长达17米,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古籍之一,也是现存最长的唐代写经。经专家鉴定,这部唐人手写羯摩经,是敦煌藏经洞当年流失到海外的珍贵文物,在如今发现的敦煌经卷中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  这几件青海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它传奇和不平凡的故事。文物中所隐藏的文化和精神,使文物成为文化和精神的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  走出去,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在文物古迹中读懂中国,感悟五千年文脉赓续,汲取历史的知识与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