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的女兵

徐英

<p class="ql-block">穿缘色军衣的女兵</p> <p class="ql-block">女兵,这两个字在嘴里含着,就很有滋有味。“物以稀为贵”,中外军队都有女兵,但比起男兵,可少多了。女人就是美,珍稀的女兵就更美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铁道兵的丰功伟绩。铁道兵的军功章,也该有女兵的一半。他们的花样年华,留在了千山万水的祖国铁路建设工地。他们在军营的存在,也天然地激发了男人的英雄气概,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等等,也有女兵无形、无声的给力、点赞;长长的钢铁大动脉,铭记着铁道兵女兵的深情厚意、无私奉献……铁道兵女兵,几乎在铁道兵诞生就有了这样的英雄女战士。抗美援朝的战场,更有文艺工作者、医护人员、话务员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女兵。在清一色的男人的铁道兵军营,每个师,从机关到连队,也都有美若天仙的女战士,从事文艺宣传、工程技术、通讯联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原铁七师三十四团卫生队女兵</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期,“上山下乡”的热潮逐渐降温,它的不足之处像融化了的雪景一样突显出来,特别是铁道兵的子女。铁道兵就好似吉普赛人一样,修好一段铁路就要换一个地方,他们的子女也就跟着频繁的搬迁、转学,而且多在环境艰苦,条件落后的地方,得不得良好的教育,子女长到十六岁左右,按照“上山下乡”的政策,就要就地下乡落户,一旦这段铁路竣工,父母又要移防去新的工地,这个子女就将孤零零地留在当地,特别是女孩子,年少无依,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令许多干部及家属忧心忡忡,为下一代的生活和教育着想,不少干部要求转业到地方安居下来,不安心部队工作。于是,部队作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那就是互换子女当兵。一师和二师互换;三师和四师互换;如七师的子女到八师当兵,八师的子女到七师当兵。这样既解决了部队干部的后顾之忧,又暂时解决了子女的就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关系户,老战友的孩子也加入了进来,但大部分都是铁二代。像我们这样通过内部招募来的女兵,社会上给我们一个称谓叫做“后门兵”。</p> <p class="ql-block">四、五十年前,女兵们在铁道兵部队服役。当时施工条件简陋,安全设施落后,各种安全事故较多,因此部队层层配备医疗机构,师有医院,团有卫生队,营有卫生所,连有卫生员。各级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也比较忙碌。在频繁的医护抢救实践中也同时锻炼提高了他(她)们的医技水平。她们还积极帮助林区的老乡治病!</p> <p class="ql-block">女兵,铁道兵女兵,是一个很美、富有感情、充满传奇色彩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铁道兵,一个英雄的兵种,她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成长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壮大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中。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留下了多少铁道兵战士的足迹,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嘹亮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长城內外。今天, 虽然铁道兵早已不在解放军的序列中,但铁道兵的军魂永在,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兵精神永远鼓舞后来人。当过铁道兵的人都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铁道兵修过的铁路,凿通的隧道,架起的大桥,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群特殊的人__知青,他们是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奔赴嫩江农场的铁道兵子女。早在1962年,以铁道兵九师四十三团为主体,三,四,六,九,十四师等部分官兵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挥师北疆,在嫩林铁路沿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旗达濣尔族自治区内开荒生产,执行屯垦戍边双重任务。指战员们荒山安家,向荒山开战,向荒原要粮,将昔日荒无人烟的北大荒改造成了大粮仓,铸造了一座永不蚀落的丰碑。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内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兴安岭南,完达山下,总面积约六万多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1,2亿亩,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北国高寒,大片沃野 ,荒无人烟,人称其为" 北大荒"。创业的生活是艰苦的,官兵们面对" 荒草没人顶,积雪没人膝,白天狍子跑,夜晚野狼嚎,蚊子小咬牛氓三班倒,到处是冰雪,滴水即成冰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退缩,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的英雄精神,用宝贵的青春和一腔热血改造了千年荒原,开垦出了万顷良田,为了崇高的事业,默默奉献青春年华,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歌,为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九六九年铁道兵将在东北从事生产任务的各师部队整合成为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代号铁道兵五四一部队。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份农场迎来了第一批知青。一九六八年夏天,毛主席发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的号召,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展开,而这时候铁道兵正在修建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嫩林铁路等国家重要铁路,部队流动性非常大,部队干部担心自己的子女在当地下乡后,一旦部队走了!又要和子女分开,而每个家庭又不只一个子女,这样部队走一路,子女撒一路。</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种情况,铁道兵各师和直属单位纷纷向兵部打报告,说明这种担心,最后兵部研究决定,铁道兵的子女送到嫩江农场劳动锻炼,集中起来管理,这样就会放心许多。根据兵部安排,一九六九年三月第一批知青到达农场,他们最小的十五岁,最大的十七,八岁。在一九六九年底到达嫩江农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女性的名字:兰、琴、红、菊、芳……你们十七八,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告别这些嗲嗲的昵称,走向军营,走向铁道兵军营。从此,名字里注入了铁的元素;举止言谈,澎湃着铁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艰苦,志在四方,荒漠戈壁,人迹罕至,哪里需要哪安家。女兵,也是铁道兵,一样的苦和累,甚至比男兵更加“一等”。在南疆铁路,女兵同男兵一样扛水泥。在缺水的地方,男兵一月洗澡一次,女兵也没有特殊。有的女兵嫁给“铁道兵”,生儿育女,有怀胎之苦,有养育之劳。女兵也是女人,在艰苦的建设中,她们是铁姑娘,有时遗忘了对生理的爱护……</p> <p class="ql-block">每个师有一个正规的宣传队,招的是专业演员;一个是业余宣传队,叫后勤宣传队,是从我们这些兵里面选出有艺术特长的男、女兵,他们平时在修理营工作,遇到节日,汇演等就集中排练节目,下部队演出,主要任务是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特别是那些年样板戏盛行,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很少在修理营待着。</p> <p class="ql-block">你们的刘海弯弯的,嘴角翘翘的,眼睛亮亮的,羊角辫短短的;你们憨憨的,羞涩的,调皮的;你们,月光样内敛,阳光般开朗……世上从没有一朵相同的花啊,你们千姿百姣,却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姓名:铁道兵。</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女报务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上报下达的任务,保障了战役的指挥畅通,使得我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作为女性,她们对战争的残酷感受更加强烈。一位女报务员曾说,在她所翻译的电报中,经常会出现“全连战友与阵地共存亡”的字句,每次看到这样的电文,她都会被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得流泪。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勇敢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不惜战死在异国他乡。而志愿军女战士们又何尝不是?她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简单而平凡,高尚且伟大。</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女兵,不同于别的部队女兵。铁道兵远离都市,战斗、生活在边疆,荒郊野外。铁道兵女兵与花前月下,商厦、霓虹灯无缘,艰苦备尝。和平年代,铁道兵流血牺牲司空见惯,女兵在战友的血泊中,一次次流泪后不断坚强。</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在硝烟升腾的地方,天上、地下,都是铁的枪林弹雨;在没有路的地方,风枪、机械是铁;逢山凿路,岩石如铁;遇水架桥,混凝土似铁。铁道兵,一生一世扛着铁的路,将幸福与安康铺向远方,永远的远方!你们,就是这支钢铁劲旅中的——铁道兵女兵。</p> <p class="ql-block">谢素珍年轻时的军装照</p><p class="ql-block">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她作为铁道兵三师的一名护士出国参战救治伤员。一踏上朝鲜的土地,他们就遇到一条冰彻透骨的河。桥被敌军炸毁,战士们只能下河蹚到对岸。</p> <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场上,有无数像谢素珍一样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浴血奋战、不畏艰险,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谱写了最美的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不能谈情说爱的青春,只有出力流汗的回忆。后悔吗?生命中有一段当铁道兵的岁月,无怨无悔,只有自豪和骄傲。这就是铁道兵女兵。</p> <p class="ql-block">国家富强稳定的背后是革命先烈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无数的志愿军女战士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为枪修被美帝炸坏铁路战士抢救治伤,为中国打出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使得新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如今我们安居乐业。我们应该向女兵同志致敬,向所有的志愿军将士致敬,先辈英烈,吾辈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1969年女兵在友谊关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51年过去了,回忆援越抗美战场上的战斗情景,我们感慨万分!我们怀念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战斗的年代、一个纯真质朴的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和岁月。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战士,在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里,在革命大熔炉里健康茁壮成长。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坚定了她们正确的政治方向,连队的战斗生活,培养了她们艰苦朴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锻炼了她们的体魄,磨练了她们的意志。使她们成長为有那么一种特殊风格、特殊风度、特殊精神、特殊秉性的革命軍人。这种精神,这种秉性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勇往直前,无坚不摧。为她们今后成長进步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丰厚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女兵战友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相继离开连队、部队,各奔东西。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各条战线上,重新创业,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其中的艰辛,个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她们努力了,奋斗了,为党为国家奉献了她们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她们为老部队增光添彩,我们援越抗美的女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是最棒的!!</p> <p class="ql-block">你们柔软的心,善良,呵护流血的生命;矫健的身影,奔赴在救死扶伤的现场。你们甜美的声音,动人;上传下达,千里银线频频传递着四方佳讯。你们智慧的手,灵巧;图纸上画线条,是地球上最新最美的画卷。你们能歌善舞,工地是舞台;战士们心中,赛过那最精彩的春晚。你们是上苍用心的创造,妩媚的微笑,让粗鲁和纷争却步;饱满的活力,让男儿的天性、雄心,威武地勃发,穿山、架桥,向前进、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能不说一说男兵女兵相処的亊,有女兵的地方故事也多。因为当時纪律很严大家都对自己的心思守口如瓶。从没有听哪位女兵说起过这方面的情况。女兵们的心事锁在她们自己的日记里,藏在她们自己的心里。虽然首长们像雷达一样无時不在探查这方面的的动向,但不知他们都探出了什么。都是年轻人朝夕相处擦出一点火花是非常正常的亊。所以一向不太关注这方面的传闻,当有人问某女兵某男兵的传闻時,总是反问:真的吗?心想,即便是真的又怎样!女兵被人喜欢说明女兵们是可爱的,是美好的事!天性使然!情理使然!而她们心里怀着最多的是战友间的情谊。我想大多数女兵都是这样。你可以和男友分手,可以和老公离婚,但战友情谊是没有理由分割的。因为她们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一起度过。你知道年轻時穿着军装的模样,知道你身着军装的英姿。女兵都感谢在部队時培养帮助的每一位男兵。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女兵,几乎在铁道兵诞生就有了这样的英雄女战士。抗美援朝的战场,更有文艺工作者、医护人员、话务员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女兵。在清一色的男人的铁道兵军营,每个师,从机关到连队,也都有美若天仙的女战士,从事文艺宣传、工程技术、通讯联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厂房间架很高红砖砌墙,呈长方形。长的两面安着明亮的大玻璃窗,宽的两头是大铁门。快到门口時,轰轰的机器声已传出门来。走到门口,机油柴油混杂在一起浓浓的嗆人的气味迎面扑来。进了厂房,各种机器让人眼花缭乱。每台机床上亮着一盏灯,每盏灯旁都站着一两个老兵,对进来的新兵行注目礼。车灯照着旋转的卡盘有点耀眼,车刀削铁如泥,冒着炽热蓝烟的铁屑在车刀下盘旋成弹簧状的长条簌簌地落在车床下面的托盘里。</p> <p class="ql-block">  女兵们走到一台小巧玲珑的车床前,看着正在干活的老兵对老兵说:师傅,以后我们要好好跟老兵师傅学习,老兵和女兵们介绍,这是C618车床,是我们这儿最小的车床,试试看,够得着吗?要是够不着啊,还回家念书去吧。边说边对女兵们眨眨眼晴,然后侧身让出位置,故做认真地说,来来,试试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女兵们这些天老被老兵说小,心里挺不服气,她们踏上车床边的垫板,伸手使劲摇动车床手柄说,怎么够不着,怎么够不着!小看人,哼!心想,什么老兵师傅,你也才开这么个小车床。再看十多台车床排例完后,是几台高大粗壮的黑铁家伙,身高1.68米的老兵师傅,站在那家伙跟前,显得娇小玲珑。那就是她说的牛头刨床啦。那个庞然的铁兽,正在慢腾腾地啃着怀里的生铁疙瘩。老兵倒是一付无所畏惧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钳工车间在厂区的一角,最是热闹,叮叮当当嘶嘶啦啦响成一片,工作台上各种锤子钢锯凿子钻头放了一片,我看着姐妹们细嫩的小手,真担心她怎么跟这些铁家什打交道,心里悚不悚。</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铁道兵的丰功伟绩。铁道兵的军功章,也该有女兵的一半。他们的花样年华,留在了千山万水的祖国铁路建设工地。他们在军营的存在,也天然地激发了男人的英雄气概,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等等,也有女兵无形、无声的给力、点赞;长长的钢铁大动脉,铭记着铁道兵女兵的深情厚意、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人说战友情,铁道兵是生死情啊。今天,哪有一个军兵种,像咱铁道兵战友这样的——铁——铁——铁!</p> <p class="ql-block">图:1982年,丁永杰(后排左四)在89211部队第二十六期卫训队结业时留念。</p><p class="ql-block"> 二十岁的丁永杰,在进入铁十一师的第二年被选拔为卫训队队员。卫训队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主要学习解剖生理、护理、中医药、常见疾病、传染流行病及战地救护等课程。6个月的时光很快过去,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理论考试,同时也结下了最纯洁、最真挚的战友情、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是谁说你们老了?不!老去的只是岁月,老去的只是容颜啊。山记得,水记得,战友们都记得,你们英姿飒爽的青春,是那青山、碧水的颜色;是那绿树、花朵的清香;是那千里、万里铁道线上,深情、嘹亮地呼唤铁道兵的一声声汽笛;只要他们不老,就是你们永远地年轻……</p> <p class="ql-block">啊,女兵,铁道兵女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