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弄一園造访记

毛毛

<p class="ql-block"><b>  2024年3月6日下午,我去虹口区四川北路上的“今潮8弄”游览,"今潮8弄”这一名称寓意着这里的8条百年弄堂经修旧如旧,並辅以商业及文化的内涵后,重塑街区,再立潮头。</b></p><p class="ql-block"><b> 这些分布在8条弄堂内的60幢石库门房子和8幢独立建筑中,既有历经百年沧桑的精致豪宅“颍川寄庐”,也有见证历史变迁的石库门弄堂社区“公益坊”,融汇中西的“扆虹园”等优秀历史建筑。</b></p><p class="ql-block"><b> 以"弄”和“龙”的谐音为契机,街区搞起了"龙升潮弄”的活动,以龙生九子的寓言生发开来,气氛浓浓,呈现出龙年大吉、红红火火的好兆头。</b></p> <p class="ql-block"><b>  张园始建于1882年,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地处今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从上海小校场年画的作品《海上第一名园》中,大致能够想象出清末时张园的景象。1882年,上海掀起营造经营性私园的热潮。寓沪富商张叔和重金从英国侨民手里买下21亩农庄土地,取名“味莼园”,俗称“张家花园”,后又在原园之西购得农田40亩,辟为园区。熊月之在《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中写道,张叔和一改江南园林小巧而不开阔、重悦目而不重卫生的特点,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筑园要素。</b></p><p class="ql-block"><b> 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张园已被认为是以西为主、中西合璧的新式花园。1893年,地标建筑“安垲第”的建成更令张园在上海声名大噪,作为一个经营性私园,晚清是张园的黄金时代,汇集了游玩览胜的游客。弹子房、影戏、髦儿戏、放焰火、照相馆等各项娱乐项目在张园应有尽有。</b></p><p class="ql-block"><b> 清末民初,张园成为进步人士理想的集会场所,记录了章炳麟、吴敬恒、蔡元培、马君武、沈步洲等近代著名人物疾呼变革、传播革命思想的历史,更使其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 阮仪三曾评价,张园历史街区是“上海目前石库门里弄中最为精美的集合,可称为石库门艺术博物馆”。在他看来,张园的独特之处包括“完整的街坊格局与肌理;类型丰富的历史建筑;艺术特征各异的建筑群;以及在上海石库门建筑中的独特性”。</b></p><p class="ql-block"><b> “张园的石库门建筑包括新式里弄、品质很高的公馆和花园洋房",张园有艺术性,又有完整性和多样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3月7日下午我来到张園,进门便被这气势宏伟的连排石库门老建筑吸引住了。</b></p> <p class="ql-block"><b>这里还有很多独幢洋房</b></p> <p class="ql-block"><b>在修建中很注重细节</b></p> <p class="ql-block"><b>窗户的造型非常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张園对面的老房子也改造一新,开出很多商店,茂名路已焕然一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