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文木仁乡木仁社区——柳编、绳编工艺制品

李玉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为传承非遗技艺,提高百姓素质,促进乡村文明内生动力,实现村民自主脱贫,自力更生,培养树立全乡有文化、有技能、有素质的乡村振兴新型农牧民,努文木仁乡木仁社区于2021年成立柳编扶贫车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非遗产品制作车间一间,展厅一间,培训场地一个,拥有编制教学生产柳编人员30余人,是以制作柳筐、日用器具和艺术品等非遗产品为主要特色的生产基地。木仁社区柳编扶贫车间是依托乡村振兴,在乡村两级政府和社区的带动下,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和特色品牌而创建,也是努文木仁乡农牧民特色产业培训基地。旨在通过培训有意愿的村民学习柳编手艺、传承非遗文化,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车间生产中,将车间建设成“发展车间”“致富车间”,打造成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为了解决了柳编原材料缺失、市场规模小等问题,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蹚出柳编非遗项目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新路子,木仁社区党支部积极与企业对接建立订单,与江桥柳编厂签订收购协议,由江桥柳编厂提供原材料、回收成品,村民赚得手工费,每个柳条制品按大小有不同的价格,人均每天增收60-120元不等;车间投入使用以来,共编制工艺品小件300余件,大件8件,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柳编车间重点关注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及时将他们吸纳到车间,并安排专人进行柳编手艺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让他们既能兼顾田间劳作、车间务工,又能解决照料老人孩子的后顾之忧。今年,车间已为11个附近村民提供固定务工岗位。通过努文木仁乡杏花山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对柳编产品宣传展销,累计增收3000元;开展“非遗进企业、进农户、进校园”柳编教学培训活动10余次,惠及群众500余人。下一步,合作社将积极与企业建立订单,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了解车间群众需求,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柳编技艺的传承与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培训现场,老师详细介绍平编、拧编、拉花编等编制工序,并通过自己娴熟的编制技艺手把手进行示范 切实提高广大居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灵活就业、自主从业、独立创业。编织完成品统一销售、节约成本。这样一来,农民可利用农闲时间随时可以加入,多劳多得,老少皆宜,妇女同志们既耽误不了照顾家庭,还能贴补家用,增加居民收入,实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柳编是传统手工制品,因具备质朴自然的工艺特色和实用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柳编具有历史悠久、经久耐用、美观实用、精巧玲珑、编制精密、样式新颖、编法多样等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柳编作为传统产业正努力打造成为居民创收的渠道,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对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丰富民间文化生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