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感,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动人心”。一般说来,感,是指某种自我认知的看法和想法。“红蓝融合”探索者任师政委时曾提出“三感”,即:同志相处有安全感、共谋发展有成就感、将来回忆有幸福感。我觉得,在当下领导干部大范围调整使用的情况下,强调让部属有“三感”很有现实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营造“家”的氛围,让部属有安全感</b></p><p class="ql-block"> “家”,是一个令人心醉的字眼。排在中国“四书”之首的《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作为最重视“家”的中国人,营造“家”的氛围是凝聚广大官兵的最好方式,也是让部属有安全感的最佳手段。营造“家“的氛围,应从确立“齐家”理念开始,这些理念并不高深,就是咱们老百姓代代相传、土得掉渣但总能与时俱进的关于“家”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回归了朴素的真理,有着恒久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是“居家过日子”的建设理念。</b>“居家过日子”,主要是指要将单位当成“家”来建,把部属当作家人来看,把工作当作日子来过。既要珍惜上任留下的硬件、软件“家底”,学习、总结和继承好,又要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说简单点,就是要继承上任,干好己任,想着下任。<b>硬件建设不要“怕麻烦”。</b>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动钱的事能不干就不干,担心审计出问题。其实,现在的各项规矩简单明了,只要别怕麻烦就不会出麻烦。前几天我到泰安军分区授课,看了他们新建的军史馆、战备库及文体设施,官兵们反映很有“家”的感觉,审计也没有出问题。有道是当起官担起责,一届领导应该着眼急需,有计划、有步骤地一点点建、一天天建、一样样建,为部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官兵在单位能体验到“家”的温馨。<b>软件建设不要“怕埋怨”。</b>要着眼部属长远发展,把培养部属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立足现有人员实际,确立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创立培养机制,加大帮带力度,不管他们暂时是否理解,都不能让部属为了一时的“舒服”,付出一生“服输”的代价。我在集团军任干部处长时,针对处里文笔表达能力的短板,推行“每天一学”机制,三年多坚持下来,既出工作研究成果,又出人才建设成果,从处里走出了组织处长、首长秘书和军区、总部的机关干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责任理念。</b>“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是一句俗谚,意指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不说谎话,不隐瞒真相,这样可以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安全感。这句话运用到带兵上主要有三方面含义:<b>一方面,有话“及时说”。</b>领导干部应该掏心见胆,不人为制造复杂,不隐瞒真实想法,不积攒日常矛盾,不搞秋后算账,让每个部属始终心里有底、工作有劲、充满安全感。我体会,只要对部属真心实意地着眼于“帮”与“促”,而不是琢磨着“整”与“换”,那你要求的无论多么“严”与“狠”,最终留下的都是深深感情和甜甜回忆。<b>另一方面,有话“好好说”。</b>领导干部说话牵动部属的敏感神经,一言可以让部属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一言可能让部属心灰意冷、引发意外。优秀的带兵人是用情感和心灵来管理部属的,“红蓝融合”探索者主张,领导干部应改一改一脸严肃的表情、一个腔调的话风、一本正经的做派,努力在有意义和有意思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说过头的话、赶劲的话、伤部属自尊的话。作为领导干部,应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不要在群众面前装好汉,应多竖拇指少伸食指,多露笑脸少皱眉头。<b>再一方面,有话“当面说”。</b>说得到做得到,当面背后都一套;对面锣当面鼓,问题解决就封堵,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实际上,部属对领导的难处是能够体谅的,但部属无法接受的是个别领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给人设置连环套,总是让人心里不托底、缺乏安全感。有位战友对我说,他记恨当年一位主要领导,主要是因为这位领导在会上研究他的任命时表示赞同,但私下里给上级主官打电话说他的坏话,从而导致他的任命被上级否决。</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宽容理念。</b>古往今来,凡为将者,莫不重情;凡带兵者,无不宽容。<b>首先,“家丑不可外扬”,不是着意包庇部属。</b>“家丑”是指那些“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是自行可以处理好的事,而不是出了大事能捂就捂,能拖就拖,关起门来自行解决。领导干部应该有一颗宽厚能容的善心,平时对部属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体现出对部属成长进步负责任,但部属一旦出现问题,只要不是担不起的“大漏子”,作为领导一定要宽容对待、理智处置。你可以关起门来训他个天昏地暗,但出了门就不要说三道四,更不要人为造势、刻意放大,把小事变成大事,甚至对不得意的部属出事兴灾乐祸。有一首歌中唱到:“一句话,一辈子”。领导干部一句贬低部属的话,有时极有可能害了人家一辈子的前程。<b>其次,“家丑不可外扬”,是要着力帮带部属。</b>每个官兵都有一个从稚嫩、成长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期间走点弯路、险路和错路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可以通过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地传帮带,尽量缩短适应期,减少或避免错误。领导干部对待“家丑”应持有这样的态度: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经事练本事,坏事变好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偌大一个单位出点事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将坏事变好事、把教训当培训。个别单位频现的告状问题,应先查被告再查原告,决不允许诬告。我在军校时的老队长王曰平,队里有名学员与农村对象“黄”了,按当时的规定是要退学的,但王队长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用心协调把这件事处理的很好,事实上是挽救了一个干部、两个家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搭建“上”的台阶,让部属有成就感</b></p><p class="ql-block">带兵一阵子,为兵一辈子。“红蓝融合”探索者在带兵过程中,实践创新了“三图一统”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官兵的成就感。所谓“三图一统”,就是党委领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准化落实,为每名干部画出成长进步的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三张图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推进。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目标图,重在为部属定向指路。</b>一名官兵将来适合干什么,党委领导应心中有数,指导其明确发展目标。“红蓝融合”探索者坚持全员全程培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少的看一步、一般看两步、个别看三步,为部属设计目标图,搭建平台,促进人人进步、人人成才。最先面向的是新分配学员,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实际,初步设计成长路径,建立成长档案。结合干部首次任职,安排副连职排长兼任编外副连长或副指导员,让干部部门把兼任通知装进档案,视为干部使用的任职经历。新下连的战士轮流担任一周副班长,人人落实“五个一”:召开一次班务会、开展一次军事训练、参加一次连务会汇报、撰写一篇体会、每天进行一次工作讲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路线图,重在为部属导航引路。</b>坚持走一步看两步,需要什么就补什么,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官兵设计发展路线。“红蓝融合”探索者对政治机关官兵亲自规划路线图,他带着部领导和干部部门一起研究,认真分析每名机关干部的任职经历、能力构成、性格特征、成长方向等,为部里每名官兵画出了成长路线图,足够优秀的尽快用起来,没有基层主官经历的放下去抓紧补课。有一名地方大学生干事,由于缺乏基层锻炼,尤其是没有任过指导员,眼神总是飘忽不定、说话欲言又止,路线图中给他规划了任教导员的岗位,经过基层锻炼,这名副营职干事一直干到了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施工图,重在为部属搭台铺路。</b>目标路线都定了,党委领导要当好“施工队长”“项目经理”,积极为干部成长架好桥、铺好路、搭好台。各级领导采取“导师制”“课题制”的方法帮带部属,一级领导帮带下一级、辐射下一至两级。比如:师长帮带团长、辐射到营长,师政委帮带团政委、辐射到营教导员,每季度围绕一个现实课题进行研讨,加强沟通交流,着力解决部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这种以上带下的的做法,既联系了群众,又研究了问题,还纯正了官兵关系,促进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后来,这一做法推广到大学生士兵,每名大学生士兵安排1名基层主官作为“培养责任人”,指定1名士官骨干作为“直接帮带人”,收到了很好效果,帮带双方都体验到了自己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图一统”,重在为部属发展开路。</b>习主席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事实上确实如此,一名干部的成长进步,既有个人的努力,也有组织的培养,甚至组织培养的作用更大。“三图一统”彰显的是“人才就在身边、人人都可成长”的理念,它体现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一马当先”为“万马奔腾”,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资本开发的升级转化。“三图一统”,不是写在纸上、装在档案里、存在硬盘中,而是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关键是把握三点:<b>一是定好目标、明确路线。</b>画图的目的不是封官许愿,而是促使素质升级、加快成长进步;<b>二是抓好落实、确保落地。</b>党委不统抓,累死也白瞎,这是进入党委统抓的大事,必须按既定举措一落到底;<b>三是搞好交接,防止断线。</b>一届领导调整之后,应把路线图交给接班人,接力培养成才。对于年轻官兵来说,组织设计培养带来的成就感,比凭个人和关系带来的成就感更加正道、更加深刻、更加持久。</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给予“心”的关爱,让部属有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 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士兵至上、基层第一,真正关心关爱官兵,始终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领导干部只有与官兵唇齿相依、呼吸相顾,只有把官兵当亲人,把官兵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放在心上,千方百计解除后顾之忧,才能让每个部属都有幸福感,在关键时刻才能够义无反顾舍身忘我。近日,我到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搞教学评价,在学院党委印发的《一个发挥、三个关心》通知中,看到了他们提升官兵幸福感的实际举措,这是一个鲜活感人的现实案例,作为一个任过旅主官的老兵,我的内心充满了热乎乎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是官兵待遇力保落实。</b>享受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是官兵的正当权益,但如何力保落实需要强有力的举措。<b>探亲休假要保证。</b>严格休假计划管理,不得随意召回探亲休假人员,因工作原因未休完假的,按规定发放经济补偿;学院每季度通报休假计划落实情况,连续两年军官休假落实率低于80%或军士休假落实率低于90%且无正常理由的,单位年度评先从严控制。<b>津贴补贴要保证。</b>简化各类津贴补贴审批程序,加快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审批发放速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压减非必要个人证明材料,推行证明事项签字承诺制。这是对官兵的信任,而信任可置换出责任。<b>慰问救济要保证。</b>学院每年初给基层单位下拨慰问救济经费,救济以发放现金为主并寄慰问信,救济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救济方式分两种,距离近的直接领导要登门看望慰问,远离驻地的,可以采取电话、书面等形式组织实施。我们在座谈中,政治理论教研室一名住过院的教员,领导和同事都去看望过她,她动情地说:“生活在这样有人情味的集体里真有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是生活需求力求满意。</b>组织上对官兵的关心关爱,只有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把党的改革红利送达到每个官兵的心坎上。孙子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b>.</b>每年对物业、商业等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搞好满意度测评,确保开水、油水、洗澡水、暖气等保障到位。加强营房设施巡查检修力度,接报修电话后第一时间解决。亲属来队期间,安排临时来队住房,住房紧张的,7日以内可在招待所临时居住。<b>二要提高“行”的满意度。</b>根据需要开通军人通勤、子女送学班车,军人临时来队可提前申请军车保障。正常的工作用车都可以申请保障,我们专家组到正定考察实践教学基地,提出需求后,学院派出保障用车简便快捷。<b>三要提高“事”的满意度。</b>按需组织官兵量体,做好日常被装调号,提高被装适体率;搭建线上线下婚恋平台,适时组织或参加军地联谊、集体婚礼;聘请律师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政治工作部门协助处理军人及家庭涉法涉诉问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是“三后”工作力争到位。</b>军人的后顾之忧主要体现在“三后”,即:退役安置的“后路”、家属工作的“后院”和子女入学的“后代”问题。<b>“后路”问题贵在“动真情”。</b>随着退役军人保障法的施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有了法律保障,退役军人的政治、生活等待遇与其服现役期间所做贡献挂钩有了可靠依据,单位需要做的是把一个“情”字体现到位。学院出台三条动情举措:旅或中心主官、大部副职的退役安置,由学院常委推荐,其他大校、上校军官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推荐,中校以下军官由旅团政治机关负责推荐;组织转业军官考前培训;军官、士兵退役应组织退役仪式,赠送不超过500元的纪念品。<b>“后院”问题贵在“办实事”。</b>军地合力为军人家庭办实事,事关军心士气,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拿出五条硬措施:军人家属随军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协调省军区系统安置工作;对无工作的随军家属,协调各类用人单位给予就业优待;按照规定发放随军未就业生活补助和养老、医疗保险补贴等待遇;优先协调解决异地交流官兵家庭保障;官兵直系亲属去世,以政治部门名义吊唁,在驻地的安排专人帮助料理后事、参加仪式。<b>“后代”问题贵在“出高招”。</b>军人是平时奉献青春、战时牺牲生命的职业,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于法有据、于情有理。学院规定每年4月底前,对官兵的子女入学情况进行摸底,6月底前与有关部门对接,政工领导跟进协调解决入学事宜。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专门安排领导干部走访市、区(县)领导,结合儿童节、老师节等时机组织走访驻地共建学校。</p><p class="ql-block"> “有困难找组织,组织是最大靠山”,“只要基层有想法,党委就会有办法”,这是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叫响的口号。学院政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专门请我以“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应把握的‘五好’要素”为题,为全院官兵进行了体会交流,政委带领院常委坐在第一排。他告诉笔者,“我们要用党建统领工作、推动落实,决不能‘手中有剑不会用、守着金山要饭吃’”,他们把知兵情、解兵忧、化兵怨、暖兵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专家组感到,学院党委专门制定落实“一个发挥、三个关心”的机制措施,倾心竭力为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出实招,着力解决子女入学、福利保障、转业安置等切身利益问题,有效化解官兵后顾之忧,集聚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全院上下心气顺、劲头足、状态好,广大官兵的幸福感溢于言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