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芳华)我的外婆

友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母亲对我说,延安中路爱民里弄堂口的那只八哥特别聪明!只要看到有人拿着布料问,弄堂里的裁缝住在几号里,八哥就会说,施家裁缝,施家裁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哥嘴里的那个施家裁缝,其实就是我的外婆。外婆姓潘,按照中国人的称谓习惯,随外公的姓而被近邻尊称为施家阿婆,因为做女工名扬一方,又被叫做施家裁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外婆的故事,从我记事起,就听母亲絮絮叨叨讲过。长大后,我亲眼目睹了外婆的勤劳和聪惠,心里升腾起对外婆的尊敬和仰慕,想像着自己长大后有外婆这么能干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婆的一生平凡而又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外婆的故事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青年到中年,以至于我在回忆她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当我打开笔记本,写上我的外婆时,我选择了第一时间跳入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来把外婆的生平,按照时间顺序还原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婆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余姚人,十八岁嫁给了在中药房工作的外公。据母亲说,抗战期间,外公因为被日本鬼子怀疑是新四军,吊在城楼上用鞭子抽打到昏迷后扔在了路边。等有人来报信,外婆便带着十岁的女儿匆匆赶去,见到外公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外婆把外公抬回了家,几天后外公因医治无效就病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仇家恨,激发了外婆抗日的决心。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才二十八岁的外婆,积极参加了浙东余姚地区军民抗日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经写过母亲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其实背后是外婆那一代的中华儿女们,为了支援新四军,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夜以继日地奋斗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外婆就是这样一个有思想有手艺的抗日劳动者,她曾经是街坊妇女组织的小组长,她教妇女们纳鞋底做布鞋和缝米袋子。街坊十来户人家省吃俭用,把米装在了缝好的米袋里,系在当年才十岁出头的女孩们身上,在村党支部的安排下,每个月两次,把米和布鞋送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余姚四明公所的交通站,为支援新四军抗日,积极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每次听妈妈讲述那段往事,有着英雄情结的我,就会对外婆和母亲,还有当年支援新四军抗日战争的妇女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婆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上海某生。解放上海的那一年,我的母亲结婚生子,后来的十年间,又生下了两儿三女。不久,舅舅也成家立业,生下了一儿两女。就这样,外婆又承担起一大家十六口人的穿衣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爱美的我,为有这样的外婆而感到骄傲和荣幸,每次看到外婆给我们送来新做的衣服,心里就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大后才知道,外婆除了为一大家人做衣服,还要没日没夜地赶制别人预订的衣服,来赚钱补贴家用是多么得辛苦和不容易。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那样:“你的外婆啊能者多劳,辛苦了一辈子,她为了不让我受这份苦,从来不教我做针线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偏偏喜欢上了绣花,是外婆教会了我各种针刺和绣法。十五岁的时候我开始学着织毛衣,到了十八岁,爱美的我开始尝试为自己做衣服。虽然我不和外婆同住也不会做裁缝,但是母亲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在外婆的影响下,我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做女工,学会了踩缝纫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犹记得我下乡那年,外婆为我赶制棉衣棉裤的情景,因为怕我冷,外婆为我絮了上好的蚕丝棉。外婆一边做还一边教我以后怎么蓬松丝棉和絮棉,怎么拆洗和重新缝合。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却承载了母亲加上外婆的双倍担忧啊!正应了《游子吟》中的那两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是,外婆年近八十岁的时候,还为我做了两件嫁衣,一件软缎和一件织锦缎的中式蚕丝棉祆。那天,外婆一边缝制一边对我说:“阿乐,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做衣裳了。”想起那些年我为外婆穿针引线,外婆手把手教我缝布条儿盘纽扣的场景,是那么地温馨而美好,仿佛就像在昨天。每每想起当年外婆满头银发、不再挺拔的脊背和搭在鼻梁上的那副老花镜,我就会热泪盈眶,心也会变得柔软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相册里,我找到了八十年代初外婆的照片,看到外婆在她孙女的婚宴上笑得那么开心,我感受到了外婆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有心在外婆为我裁好的衣服上留下样板纸,然后再在缝纫机上制作;我会去上海市中心服装店寻觅漂亮的服饰,回家凭记忆画下草图;我还会学着外婆的样子,激发对服装设计的想象力,为自己和姐妹们量身制作各种款式的连衣裙……从我成长的轨迹来看,我可以骄傲地说,在我们家族的后辈中,我是继承外婆基因最多的女性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心灵手巧和德艺双馨的外婆,她是我成长过程中学习的榜样,也是我至亲至爱的老祖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婆在我三十七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四岁,但是,她的勤劳和担当却一直激励着我们永往直前。可以这么说,我们家族的每一个后辈都以外婆为榜样,传承了她的仁慈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忆中,外婆从青丝到白发,她把爱全部献给了她的儿孙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象中,外婆的人生丰富多彩,就像中式盘扣一般精致而美丽;</span>追思中,外婆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注:第一第三第五张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