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俗·记村里打老醮一事

触动了的心弦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地域文化广博,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民俗丰厚的习惯,尤其是刚过完年的正月里,扭秧歌、耍龙灯、舞狮、说书唱戏、篝火烟花等等,有些习俗略带有迷信文化色彩,如接财神纳福、逛庙会拜祀神佛、转九曲顺心……迄今仍广为盛行,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士生土长在农村,敬祀神佛,祈求遂愿是我们村经常有的活动,这些神圣化的崇拜微浅的带着信仰,体现出老百姓的精神幻想,需求精神上的支柱,旨在驱除病虫灾蝗,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我十来岁记事起,就知道家乡每隔十多年举行一次转世佛打老醮。之所以称转世佛,就是这尊神佛不厮守一处固定庙宇,而是每年轮转各村小会敬奉,到了次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举行一次隆重的出坛祀拜、观灯转九曲活动,因此人们又把这种活动称作打老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老醮的会类有很多,如周边的山神教、牛王会等,打老醮的时间大都在正月里,但是不在同一天进行,各有良日,活动内容流程基本相似,由各村轮流按次序逐年承办。大会组织机构健全,设大会长、分会长、各主管人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每次村子里请回转世佛祖时,会里所有的子民在佛祖面前都显得无比虔诚和敬意,预示着请来了吉祥,带来了佑护,会保佑全村这一年内风调雨顺,人口平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十五转世古佛又轮转到我们村了,这是第四次在我们村打醮了。过了正月小年,初七一大早,整个村子开始沸腾起来了,上下两个小村庄的村民陆续到位,筹备各项醮会活动,选拨人才组织队伍排练秧歌、围九曲坛、接彩灯……并按户领取“祈保平安”字样的吊子,以求佛祖赐福保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吃了佛家饭,就要为佛把事办,在大会负责人的安排下,大家分工明确,做事积极,仅仅两三天的时间,秧歌排火了,九曲坛围好了,彩灯挂起了,一切准备就序。然而一场厚厚的春雪覆盖了整个陕北大地,封堵了所有道路,这或许佛祖真是如愿保佑了村民们瑞雪兆丰年的盼头,或许是佛祖显灵,为十五转九曲顺利观灯而故意掩埋了沙尘,防止尘土飞扬。为了让更多人十五来观醮,所有村民发起了一场保道路安全畅通的铲雪行动。锹铲,车刮,大家为了办好这次醮会活动,齐心协力没有一点怨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三,佛祖开始设佛堂出坛了。鼓乐队响吹戏打,秧歌队手舞足蹈,礼炮百鸣齐响,迎请佛祖正式出坛,拉开了醮会敬祀佛祖的唯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四,一切活动全面铺开,谒庙,请神,迎贡,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向佛虔心诚意,以求农桑如意,鸿运盛旺。从这天起,免费提供素食两餐(由于佛有三戒,其中有一戒是不杀生不吃荤,故全是素餐),早上清油汤素臊子饸饹面,下午煎油饼、炸豆腐、拼三鲜素粉汤,不管是村里还是村外,凡是所有醮场来的人,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可以入宴吃饭,这种大道的场面也体现了本村的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是传统元霄佳节,也是醮会正日,附近的村民都骆驿不绝,从四面八方纷纷来到会场赶红火看热闹,更也为了贡献布施拜佛。这一天是最热闹的一天,唢呐、歌唱、说书、秧歌、锣鼓大镲,精彩助兴,轮翻上演。你瞧,唢呐主吹侯雄亮、白成祥眼睛瞪的就像杏核,腮帮子鼓的就像皮球,卖力的吹着;提起陕北说书,大家耳熟能详,网红张楚社、白云飞两位艺人,把三弦弹得余音绕梁,清脆入耳;最激情的还是老早就很出名的三星树峁秧歌队,伞头高崇飞虽然两鬓斑白,快近七十岁的人了,可是唱起秧歌词来,一句也不含糊,腰直腿快,不乱阵脚,紧跟其后的是腰鼓,打头路腰鼓的高克成、高克富俩兄弟也是六十多岁的人,可他们依然脚腿如风,动作敏捷,打得威风凛然,一点也不输后面二十几岁的年青后生,揺扇子的女秧歌们也翩翩起舞,袅袅惊鸿。虽然秧歌队的成员们年龄不一,但他们在鼓声的指挥下,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唱歌节目也有亮点,一对双胞胎兄弟的一首«欢聚一堂»,宏亮高亢的嗓音把整个气氛推向高潮,引来在场观众一片欢呼与掌声。相信他们的尽心尽力演出,佛祖会给他们恩赐更多的福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贡献的布施名单有了大约统计的结果,所有贡献布施成员的姓名和金额都在墙上用大黄纸揭晓公示了,并且给每位拜佛敬神的人和下一年举办地来接醮的人赐一条黄丝围巾,意味着佛光普照,鸿福启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天空繁星点点,撒满天池,地上垒着的两座火塔,篝火熊熊燃起,火光冲天。紫气呈祥,乾坤晴朗,二十八星宿齐现,会长们焚香烧纸跪在佛祖面前邀请佛祖观灯,各种礼节完成后,开始转九曲,鼓乐队在前面吹吹打打迎着佛祖前行,秧歌队在后面簇拥表演,转九曲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体弱病残,都手持一柱长香,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摩肩接踵,前簇后拥,紧跟在后,浩浩荡荡的迂回穿行于蜿蜒的九曲阵中,祈求新的一年消灾免难、诸事顺遂、平安喜乐、祈得好运。灯光璀璨,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整场活动人在灯中,灯在人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起九曲,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相关知识,九曲阵又称“黄河阵”,是由九个小曲阵组成一个大曲阵,九个小阵依九曜命名,分别为金、木、水、火、土、日、月、罗睺、计都九个星宿,镇守在不同的方位。阵形呈正方形,一般选择在平坦的地势勾岀九曲坛,设有361根柱子,以线绳相连,并旋转绕圈,加上进出口4根,正好是365根,与一年365天吻合。每根柱子上点一盏灯,最早的灯是用洋汙挖成“灯碗”,添上麻油,插入棉花焾点燃,罩上五色纸糊成的灯罩,后来改用蜡烛,现在的九曲灯再也不用原来的传统灯了,随着科技发展,改用电子荧光灯,夜晚点起来灯光溢彩绚丽,五色斑斓。整个阵容星罗棋布,既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城城连环相套,壁垒森严,复杂多变,没有重复路径,大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转九曲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有的说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形演变。不管哪一种来源,这古老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历史变迁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体表现,秉承着人们对平安、圆满、希望的美好祈盼,也深化着人们对健康、幸福、快乐的不懈追求,是北方地区不可缺少的一项民俗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转九曲观灯刚刚结束,精彩的晚焰节目又开始上演,大秧歌扭起来踏焰场。踏焰场顾名思义就是围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塔扭秧歌表演节目,腰鼓队踢起二起脚,一个动作三脚不落地,既刚健又豪放,有武术的爆发力,充满陕北人生活的情趣。摇扇子的时候女佳丽们也“十字梅花”、“十二莲灯”等队形变化丰富,动作柔美飘逸、雅秀玲珑,有触景生情,韵味迷香的特点。后面的丑角蛮老头、老妖婆、孙悟空、猪八戒其表演夸张滑稽,情节妙趣横生,做到丑中见美,谐而不俗,深受小朋友们喜爱。接下来的«跑旱船»、«赶毛驴»节目也诙谐幽默,逗的大家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难忘今霄,今霄难忘,一场盛大的烟花焰火如同一场视觉盛宴开始了,夜晚的烟花如盛开的花朵姹紫嫣红满天宇,千姿百态,璀璨夺目,为宁静的夜空添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带来一丝灵动与浪漫,令人陶醉。落日归山海,烟花向星辰,映红脸颊笑开颜,其乐融融乐无边,佛渡人间,光普大地,爆竹与烟花在空中荡漾,在人们脑海里漂浮,舞动的是希望,绽放的是美好,传播的是喜庆,愿所愿成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翌日,醮会圆满结束,佛祖即将起身流转到下一个村庄,虽有千般不舍,但也万般无奈,难留佛在停驻,只留佛在人心。唢呐笙箫,锣鼓大镲,全村信众跪在两旁,烧香点纸,叩头恭送转世佛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这次醮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布局前置,规模庞大,是一次前所未有成功的醮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