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杨家堂

人生若只如初见

<p class="ql-block">  说起偶遇,是因在外面跑累了,想回家了,就大方向往北返了,5日夜宿温州,第二天有雨,淅淅沥沥的千条线万条线往下落,沿着一条不宽的山路走着走着发现堵车了,前面的车往后倒,后面的车急得鸣笛,后来在部分热心群众的疏导下,才慢慢疏通了,忙下车问才知道这里算是一个网红景点,号称布达拉宫的杨家堂,游趣顿增,忙找地方停车前往了。百度简介如下:杨家堂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伸展高层200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12年,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杨家堂村及其宋姓来历,从其宗谱《京兆宋氏宗谱》可看出,其宋氏祖先来自西安(京兆,古都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于松阳县三都乡呈回村。1655年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村迁居杨家堂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漫山遍野花开的跟开会似的,我也是醉了🥴,直把杭州作汴州,虽然小雨下的紧一阵慢一阵的,感觉正在洗澡的山间更显得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了。我沿着山路往上爬,早饭没吃就有些草鸡了,一问下来的游客,说爬了不到三分之一,我知道前面要是碰到饭店,饭菜再贵也要硬着头皮从心里说说有这个经济实力😂</p> <p class="ql-block">  睡觉💤就有人送枕头,走不多远,饭店豁然耸立于左侧,这当子雨下的正密,进去躲雨的比吃饭的多好几倍,我进的庭院,毫不犹豫点了四个菜,其中就有最喜欢😍红烧肉,拌了个海带,女老板推荐了个刚刚从泥土里拔来的小白菜,还有醋溜土豆丝,直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狼吞虎咽米饭管够,一口气吃了四碗🥣,感觉彻底改变了对南方米不好吃的陈旧腐朽观念。难道是饿了,是累了,想起了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典故,也想起来老爹小时候讲的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p> <p class="ql-block">  古民居依山而建,随着村道的坡度一级级向上延伸,阶梯式层层铺开。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2至3米,延展高至200米。鳞次栉比的古建筑间,一层层翘首相对的马头墙上随处可见充满韵味的壁书壁画。杨家堂人将《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宋氏宗谱家训》里的文字悉数搬上墙。几百年之后,虽字迹难辨,但历史和文化杨家堂的每一块砖都有文化的积淀,历史在墙面上沉积,渗透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块石头、每座牌坊、每棵树木背后,都似乎隐藏着历史和人文精灵,净化着杨家堂村民的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