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上海博物馆新的东馆已经落成,于今年2月2日试开展,新馆新年的“开馆大展”是《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成都的金沙博物馆去过了,而三星堆没有去过,一直想看看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这次办到家门口来了,一定要去一次。春节期间一直预约不到上博东馆的门票,几乎每天一开始抢票就“秒空”,这次太太终于抢到两张周一的票,估计人家都以为博物馆周一是闭馆的,而上博东馆偏偏是周二闭馆,才得以如愿以偿。</h1><div><br></div><h1>上博东馆现在里面就开了三个馆,一楼的第一特展厅和二楼的第二特展厅展出的就是《星耀中国》,一楼还有一个青铜器馆是展出的从上博搬过来的古青铜器,也有不少“重器”(实在来不及细细看,以后再补课)。</h1><div><br></div> <h1>这是进馆的门厅中矗立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最有名的一件文物——青铜大立人,是1986年在三星堆遗址的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重约180公斤,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估计它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次没有来上海展出,这是“复制品”,有点遗憾。</h1><div><br></div> <h1>三楼还有一个展厅是《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上海站)》,博物馆里里外外都是它的广告。</h1><div><br></div> <h1>不过不要被“12K”唬住了,以为有多么的高清,由于他们的投影机没有调好,居然还有有重影(我开始还以为是立体电影呢),清晰度还不如我家的1024像素的投影机。</h1><br> <h1>12K展示的现场,四面墙上都有投影。</h1><div><br></div> <h1>大立人的图像。</h1><div><br></div> <h1>金沙遗址出土的有3000年历史的“金太阳鸟”的图像。</h1><div><br></div> <h1>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三千多年前的众多精美的文物展现在观众面前确实震撼。这次上博集结了四川省内12家及国内其他地区16家文博机构,一共展出了363件/套的文物,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叹为观止!</h1><div><br></div><h1>下面是位于一楼第一特展厅的文物中的十几件重要文物的照片。</h1> <h1>这是编号1的“金面具笄(ji)发青铜人头像”,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的文物,2021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高48厘米。在青铜人头像外面包裹着一层金面具,这精湛的工艺真是绝了,而且出自于3700年前古人之手。</h1><div><br></div> <h1>这是编号2的“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高41厘米,也是商代晚期的文物。</h1><div><br></div> <h1>看得出背后的头发是“辫发”。</h1><div><br></div> <h1>编号3:“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造型独特而夸张,两个眼睛向前凸出来,高82厘米,1986年三星堆出土。</h1><div><br></div> <h1>编号4:有三千多“岁”的商代晚期的青铜鸡,高14厘米,三星堆出土。</h1><div><br></div> <h1>编号5的青铜“猪鼻龙”。长120厘米。</h1><div><br></div> <h1>“猪鼻”上还有精细的花纹。</h1><div><br></div> <h1>编号6是被人戏称为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用的“方向盘”的“青铜太阳形器”,1986年三星堆出土。直径85厘米,比我们的方向盘大多了。</h1><div><br></div> <h1>分三次铸造而成,工艺很复杂的。</h1><div><br></div> <h1>编号7:青铜爬龙权杖”,三星堆文物,有人说像头长胡子的老山羊。高6.5厘米。</h1><div><br></div> <h1>编号8的是“竖披发青铜人像”,2021年三星堆出土。高104厘米。</h1><div><br></div> <h1>他肌肉发达,臀部后翘,被誉为三星堆的“健身教练”。</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编号9:“兽首冠青铜人像”,残高42厘米。</h1><div><br></div> <h1>侧面。</h1><div><br></div> <h1>编号10:“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要把绿松石嵌入青铜器,真不简单,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做到了。高13厘米。</h1><div><br></div> <h1>编号11:这是展厅里体积最大的展品之一“青铜大面具”, 2021年三星堆出土。高71厘米,宽131厘米。</h1><div><br></div> <h1>编号11:“有领玉璧”2001年金沙遗址出土。直径24厘米,壁厚0.5厘米,关键是它中部还有凸起的“领”,工艺就要比平面的“璧”复杂不少了。</h1><div><br></div> <h1>这是背面。</h1><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在上海历史博物馆拍到的“璧”的照片,它是无“领”的,明显工艺就简单多了。</p> <h1>编号13:“十节玉琮”,它的形制最早出现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时期,2001年金沙遗址也出土了类似的玉琮,说明良渚文明与金沙文明有一定的联系。</h1><div><br></div> <h1>编号14:“玉牙璋”1986年三星堆出土,长69厘米。</h1><div><br></div> <h1>下面是在第二特展馆的一些重点文物的照片。</h1> <h1>编号15:“高冠立发青铜人像”,2021年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高11厘米。</h1><div><br></div> <h1>这是编号16的“长发青铜跪坐人像”,是2021年在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的。高48厘米。</h1><div><br></div> <h1>底部局部,似乎两手之间还应该有个什么东西。</h1><div><br></div> <h1>编号17:“尖帽青铜人像”,也是2021年出土的。高19.5厘米。</h1><div><br></div> <h1>编号18的“青铜虎头龙身像”。2021年三星堆出土。高75.5厘米。</h1><div><br></div> <div><br></div> <h1>编号19:“青铜神兽”,还缺了一条后腿,2021年三星堆出土。高26厘米。</h1><div><br></div> <h1>编号20是一条“青铜蛇”,1986年三星堆出土,已经断成三截,现在还有80厘米长。</h1><div><br></div> <h1>编号21是一个“青铜连枝灯”。它是在贵州出土的,是距今2000年的东汉的文物。高117厘米。</h1><div><br></div><div>(本篇完,待续)</div><div>撰文:河马91</div><div>摄影:河马91、河嫂</div><div>审核:河嫂</div><div>2024年3月7日于上海</div>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