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天地 自然·而然(四)

独步村夫

<p class="ql-block">  回到上海已经好几天了,各种琐事让我难以静心续写游记,但是仍然要坚持完成,否则就食言了。我们这次的行程是新西兰的经典南北岛中线游,看点是:见山见水见望星空;在兹念兹溯源头。因此,我在阅读这个行程时,就为我的美篇取名为“宽·窄天地 自然·而然”。“宽”是指新西兰广袤的草场、丰富的湖泊和海拔不算很高的山丘,但是足以感受自然之美,以及这些美景带给新西兰的丰富资源;我用“窄”是想说明,以新西兰毛利人的历史和欧洲人对新西兰的殖民历史,为这个国家的人文历史的两条主线,清晰明了。可惜我们的行程安排中没有对我的这种构思和要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因此成为这次出游的缺憾。不客气地讲,如果是参加reading comprehension考试,得分就是“零”,因为你连标题都没有读懂!</p> <p class="ql-block">  在欧洲人到达新西兰之前的公元前1250年至1300,毛利人已经在新西兰生活了数百年,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然而,随着欧洲人的到来,毛利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远洋冒险中发现了新西兰的西海岸区,并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aland”,然而,他并未在此登陆。随后的1769年至1777年期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先后5次到新西兰。1769年,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又鼓动了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至,军事、经济、文化,三管齐下。毛利人与欧洲殖民者之间发生了冲突和战争,导致许多毛利人的死亡和土地的丧失。当然,几百年来物竞天择的毛利壮汉们以硬核至臻、硬汉之美的毅力和体魄,还是为自己拼得了一些权利,这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世界这一面也让我见了世面。</p> <p class="ql-block">  奥克兰蒂卡普湖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好牧羊人教堂】是英文“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的直译,一座位于蒂卡波湖畔的哥特式木结构和石结构建筑。教堂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其设计的哥特式木结构和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教堂以一只牧羊犬的雕塑而命名,是对过去开创农田和Mackenzie地区的先驱者的一个称颂,永远铭记下他们的丰功伟绩,十分有纪念意义。许多新人选择在这里办婚礼。从教堂圣坛的窗口望去,可以看到南阿尔卑斯山最壮观的景色。我们的主要目的除了参观教堂外,是为了晚间在这里拍摄星空。可惜的是少了三脚架固定,繁星点点的夜空美极了,银河十分清晰,北斗七星排列有矩,但是很难拍出来的,曝上两张同游手机照片,聊表心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