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越尾震泽古镇

且行且悟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与浙江省毗邻,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是一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中国著名的蚕丝之乡。 </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一条古頔塘河横贯东西,两岸皆是临水而建的粉墙黛瓦,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禹迹桥与慈云寺塔构成了塔桥相映的美景,分外动人。古镇内小巷悠长,古韵犹存,师检堂、思范桥,诉说百年沉浮。 </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前这座桥,名禹迹桥,是清代时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的。河里倒映着慈云寺宝塔和单孔石桥,“慈云夕照”是古镇一大胜景。</p> <p class="ql-block">健步上桥,静听河水流淌,偶尔瞥见水中的小鱼泛起涟漪,伴着徐徐清风,好不惬意。此桥是全镇标志性景观,电影《林家铺子》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都在此拍过外景。</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没有粉刷簇新的建筑,也没有满街的商贩叫卖,给人一份难得的古朴和宁静,这里的人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正是因为这里没有蜂拥的人群和过度的商业,充满了市井的生活气息,才可以尽情的享受古镇的安宁与风韵。</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的名气很小,远不如乌镇、周庄那么风光,然而在这里同样可以徜徉在小桥流水间,同样能听到过往小船上的唱腔,不同的是这儿没有人头,时光仿佛凝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震泽文昌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震泽古镇的东南角,是震泽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据历史记载,文昌阁始建于明代,原为水阁,是当时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品茗赏景的佳所。</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建筑风格独特,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绿色琉璃瓦,整体造型精美。其主体建筑为两层,一层为宽敞的厅堂,二层则为文昌阁的主体建筑,内供奉着文昌帝君神像。此外,还有配房、回廊等建筑,使得整个文昌阁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文昌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在震泽古镇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到访过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故事。而如今,文昌阁也是震泽古镇的一大景点,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震泽古镇的全景,感受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登上文昌阁能望见慈云禅寺中的慈云塔,可惜正在维修。慈云塔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总高38.44米,塔的外观为六面五层,由回廊、塔壁、塔心组成。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孙权之妹怀念刘备登上此塔眺望寄托绵绵情思,又称“望夫塔”。另一说,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震泽,念念不忘国亡父掳奇耻大辱,重修此塔遥望北方,祈盼父皇早日挣脱金朝幽禁南归。在古代慈云寺塔不但是震泽也是吴越交界地带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自带一种说不清的诱惑,那唯美的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历来让人向往,而震泽古镇比那些远近闻名的江南水乡则多了一份不被打扰的安详和宁静,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潮,有的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宅老巷子中等待被倾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和与其它古镇的复杂布局不同,震泽古镇一条宽大的頔塘河穿镇而过,两岸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沿河排开,没有了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却多了几分扑面而来的简洁大气。</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舍十分老旧,但它又旧得理直气壮,屋顶瓦片里冒着杂草绿苔,破门破窗的房屋不在少数,精装修的咖啡馆和旅馆却少到让人难寻。</p> <p class="ql-block">初到震泽,漫步在古街长巷,热情洋溢的吆喝声从远处传来,质朴温暖的笑脸、古朴整洁的小店铺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古镇迄今仍保存着南宋的桥梁、元代的棂星门、明清的驳岸、系船石,还有多进的宅院以及无数条弄堂。</p> <p class="ql-block">传言记住震泽古镇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名字,二是喝茶,三是蚕丝。很早以前,太湖被称作震泽,如今,这个古老的称呼被位于太湖南岸的小镇独享。</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是一座低调的江南水乡,丝绸古镇,相比其他声名显赫的江南古镇来说,保留了一份幽静、淳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震泽老严卤菜馆,是震泽古镇上知名的卤菜馆,店里的大师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做酱鸭,酱汁浓稠、回甘,鸭肉结实,堪称镇上一绝。后来,店里又搭配卤菜浇头推出了苏式面,一碗精致的酱鸭面,随着食客口碑相传,也成了古镇的人气美食。</p> <p class="ql-block">来老严卤菜馆吃一碗面,喝一杯茶,听一首评弹,已经成为震泽人热衷的打卡方式。</p> <p class="ql-block">震泽细腻大气,頔塘河清澈灵动,沿街走去,哪里都是风景,哪里都可以留步观赏。 倘若累了倦了,便可穿过热闹的街市,到师俭堂对面的“四碗茶楼”小憩。</p> <p class="ql-block">四碗茶:第一碗叫水潽蛋茶,本来是招待新女婿的,两个鸡蛋和甜甜的白糖都有美好的寓意;第二碗是风枵茶,也叫饭糍茶,因为传说招待过皇帝,所以也叫待帝茶,把锅巴加糖用沸水冲开,泡软后入口滑爽,糯而不烂。第三碗是熏豆茶,用青毛豆在微弱的炭火上慢慢熏烤然后配上胡萝卜干、芝麻粒儿、陈皮、茶叶,偶尔放点黑豆腐干,看上去色彩缤纷,吃起来回味无穷。而第四碗茶就是最普通的清茶,见过人生百态,最后返璞归真。这四道茶喝完一遍实在是有趣极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震泽,便必然会经过仁里坊。宝塔街穿宅而过,两边山墙上开有券门,“仁里坊”就安静地铭刻师俭堂的风火墙的拱门上,取之《仁语·里仁》“里仁为美”,寓意邻里和睦相处。左手边就是师俭堂三进门厅,现为检票处;右手边是大顺米行和出租的铺头,属师俭堂的第一、二进。</p> <p class="ql-block">师俭堂的空间布局,分为左、中、右三条轴线,并以中路为主轴。集河埠、行栈、店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为一身,以各式厅、堂、轩、阁、楼于一体,兼具官邸、商铺、住宅三重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正厅中央高悬“师俭堂”三字匾额,“师俭”两字源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其义不仅反映了主人勤俭持家,谨慎经营的态度,也点出了整个师俭堂的格调和品位。梁架上,镌刻精美的《三国演义》戏文故事。其中有:空城计、长坂坡、刘备回荆州、孙夫人回东吴。枫拱造型因为像官帽,俗称“纱帽翅”。</p> <p class="ql-block">门厅北墙上贴砌的砖雕门楼,额“世德作求”。取自诗经:“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寓意世代积德。门楼上枋镌刻“渔樵耕读”典故。中枋两侧兜肚,东面为“文王访贤”,西面镌刻“尧帝访舜”。下枋镌刻“竹林七贤”。</p> <p class="ql-block">师俭堂的第五进和第六进,是两层的楼厅,开间五间,进深九界,两侧连接厢楼,围合成前后、上下都贯通的“三合院”。两进之间以石板天井相隔,但隔而不断。五进是主人宴请宾客、家族团聚之处,六进则是内宅。</p> <p class="ql-block">前楼双重翻轩,有雕花落地长窗,两厢为碎冰纹和合窗。明间屏门上方悬挂棕底嵌绿匾额一块:“贤德瑞昌”,供桌左右两侧,云石座屏和古钟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第五进楼厅与第六进楼厅隔天井相望,以东西两侧厢楼贯通。底层东西向,各有八扇考究的落地长窗。裙板上雕刻梅花、兰花、菊花,以及宝剑、花瓶、书函等吉祥图案,异常精美。前楼厅北墙上贴砌的砖雕门楼,篆书题额“恭俭维德”。典故出自《诗经》:“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枋间镌刻“盘长”浮雕。盘长为传统八吉祥图案之一,今称为“中国结”。图案线条光滑,刀法流畅柔顺,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一进比一进要高一些,门庭也要大一些。前面的几进是小老婆们住的,有钱就是任性。主人住的是最后一进,以示他在这个大院中地位最高,一切由他主宰。</p> <p class="ql-block">师俭堂为震泽徐氏祖产。徐氏先祖为西周或春秋时徐 (戎)族首领偃王之后,统辖今淮、泗一带。偃王之后徐旷于明季自淮渡江入江南,十传至徐永昭,始定居震泽镇。徐氏家族人丁兴旺,几代耕耘,成为富户望族,其房产遍布全镇,号称“徐半镇”。闺房分起居室和卧室两大部分,家具及生活用品十分精致,体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门户,轻巧玲珑的洞门,多姿的屋檐瓦当,或许没有便利的生活,却可以让人不由得心静。一抹淡淡的色彩,几笔洗练的线条,一个别有洞天的精巧布局,一种专属中国的精神和文化,这些从传统中式元素中提炼出来的神韵,唤醒了中国人心中深藏已久的院落情结。</p> <p class="ql-block">益寿轩(佛楼)是锄经园的主体建筑,为书房兼客厅。该轩体量较大,二层三间连侧厢房,底层后面附有耳房。明间正在中置楠木缠枝葫芦飞罩。出益寿轩,过月洞门,门上砖额题“鉏经”二字。</p> <p class="ql-block">左边为四面厅,名之为厅,实质为亭,一丈左右见方,四周共28扇雕花长短窗,精美绝伦。厅的四沿为翻轩,顶部藻井下垂四只木雕花篮,刻梅兰竹菊和富贵牡丹。厅内布置圆桌圆凳,嵌云石面。厅外撑拱雕刻四尊护法神。檐枋雕刻四意、八宝和人物故事。</p> <p class="ql-block">要说古镇中最打眼的便是慈云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间,明正统中重建,旧名广济寺。古刹名寺历来文人游踪不绝,留下诗篇甚多。 慈云禅寺于60年代末,佛地蚕蚀经受历史风云,毁寺扩厂,面目全非。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慈云禅寺,旨在恢复佛教寺院,弘扬宗教文化,完美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观音像高十余米,必须仰视,白色的雕像在蓝天的衬托下分外慈祥。</p> <p class="ql-block">自明万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历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轩,成为吴江市(县)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明有道泽、慈林,清有净眼、超伟法师及断手誓修天王殿的化主天衣僧。</p> <p class="ql-block">每于农历初一、月半,佛门信徒烧香点烛、顶礼膜拜,虔诚祈祷四季平安。大殿前,卵石铺地,花圃曲径。凿有古洗钵池一个,后称放生池。寺的左右还有住轩、大树轩、续灯堂、饭僧堂、钟堂、方丈及和尚的僧舍。</p> <p class="ql-block">寺前河埠文石砌成台阶,可停舟登岸。正山门黄墙黑瓦,嵌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砖刻大字。大树蔽荫,庄严肃穆。宏伟佛寺,殿宇宽畅,重檐复宇,翚飞轮奂,极土木之胜,完美地显示了古代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宝塔街西侧拐弯右行,到了震泽公园。震泽公园于1935年初即成规模,原为震泽八景之一“虹桥远眺”旧处。园内巧借地物,开池疏浚,起伏错落,复再广植松柏花卉,草木葱茏,绿树长青,四时争妍。</p> <p class="ql-block">震泽公园的主体建筑名为“四面厅”,高爽轩敞,屋面铺以绿琉璃瓦,端庄凝重。在春天日的阳光和叶已翡翠的树荫映衬下,更显得古朴而富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贯穿古镇的頔塘河是一条重要的水道,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支线,頔塘可和京杭大运河相接而达北京,可进入长江,近代又与长湖申航道相接,成为通往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石桥、弄巷、人家、青石板......震泽给人的感觉是温婉柔情的。临河的街道有廊棚连着,来这里游玩购物,雨天不用打伞,晴天不用搽防晒霜。</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沿街大小茶馆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周末一天可以卖出上千杯茶。走在水巷边,时常可见当地的阿叔阿公们坐在长廊里喝茶聊天,一派悠闲的市井风貌。当地虽不产茶叶,但却酷爱喝茶,本地人特别喜欢喝安吉白茶、桑芽茶。</p>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是一番毫无掩饰的江南原生态生活烟火气,宝塔街边、驳岸路上,居民家屋前廊下挂起的一串串酱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震泽,酱肉是年味当之无愧的代表,是对家人辛苦忙活一年的犒劳,也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河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轻轻摩挲古老的砖瓦古墙,仔细聆听这里的草木屋宇与我进行内心的对话。假如你腻了周庄、乌镇,不想去千篇一律的古镇凑热闹,那不妨来震泽走一走,这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