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冈镇记忆

无愁行摄一一王林

<p class="ql-block"> <b>上冈镇记忆</b></p><p class="ql-block"> 郑建祥</p><p class="ql-block"> 上冈镇,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大名鼎鼎的全国重点镇、江苏省百家名镇。上冈镇之名始见明万历年间编写的《盐城县志》。明清之际,海岸接涨,沿冈古灶地卤气渐消,盐灶陆续东迁范公堤外,垣商亦占用卤旺草茂的滩涂兴办商灶,垄断盐产。堤西报废灶地,经人们长期爽碱种青,宜稻宜麦。</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政府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退出历史舞台的上冈农机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退出历史舞台的上冈农机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退出历史舞台的上冈农机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煤矿机械厂</p> <p class="ql-block">位于上冈镇的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区卫生室</p> <p class="ql-block">  上冈镇因位于古海岸沙丘遗址东冈的最高处而得名。上冈地带古临黄海,秦汉时已兴渔盐之利。从南唐起,为新兴场北部灶区。明初,新兴场于上冈设便仓收盐,集市贸易由此而兴。明代中后期盐法改制,实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政策,安徽歙县盐商在该镇设垣收盐,新安江商人利用盐商的同乡关系,来该镇经营店铺。</p> <p class="ql-block">人民剧场</p> <p class="ql-block">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录像厅</p> <p class="ql-block">文体活动室</p> <p class="ql-block">广播站修理部</p> <p class="ql-block">  上冈旧有南北两海口,地处要冲。明盐城千户所曾设沙沟海口寨于大团口东备倭。清雍正十年(1732)又设巡检司署于该镇以维护治安。嘉庆九年(1804)新兴场盐课司署由新兴镇北迁上冈,文武坛庙,应制而建,典当、钱庄应时而设,上冈成了新兴场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位于老街的上冈沧浪池浴室</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安徽歙县商人为避战乱一次迁入上冈经商的就达15家。自此,徽帮商人在该镇的商业活动中占绝对优势,并建造了新安会馆以联乡谊。同治八年(1869),镇江商人来该镇设蛋厂,加工的半成品运交洋行出口,这是县境内与外资有联系的现代加工工业之始。民初废灶兴垦,上冈又成为旧制盐城最大的棉花集散市场。每逢花市,舟车云集,贸易繁荣。花市带动了其他商业的发展,人口增至2万多。民国4年(1915)该镇所产三伏酱油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抗战前所建的沙明火力发电厂,是县境首创的电力工业。</p> <p class="ql-block">依稀清晰的国营建湖县上冈水产站旧址</p> <p class="ql-block">依稀可见的建湖县水产供销公司上冈站旧址</p> <p class="ql-block">上冈招商场</p> <p class="ql-block">有着百年历史的居民旧宅,门两侧设一对门档。</p> <p class="ql-block">有着数十载的古旧民宅</p> <p class="ql-block">  上冈镇先后为旧制盐城县上冈市与十四区行政机关驻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冈地区已建有中共基层组织。抗日战争初期,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活动十分活跃,影响深远。民国27年(1938)4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首犯上冈,先后68天。日军兽行,惨绝人寰,街市、民居、工厂大部分被毁。次年秋,中共地下党员在该镇创建盐城县第一中学生补习团。民国29年10月9日,八路军五纵队某部首次解放上冈,建立了民主政权。次年7月下旬,上冈再度沦陷,时间长达4年之久,工厂倒闭,商店关门,人户锐减,70%的居民迁往农村避难。民国34年夏,日军撤离上冈,同年秋伪军亦全部撤离,上冈第二次获得解放。民国35年年底,国民党军队占领上冈,逃亡地主和漏网汉奸、恶霸拼凑的武装还乡团,向我沿冈地区的翻身农民反攻倒算。党领导武装农民进行反复辟斗争。次年夏,上冈再次获得解放,凋敝不堪的工商业才得以逐步复苏。1951年上冈由区属镇升为县属镇。1985年,前上冈乡与该镇合并。</p> <p class="ql-block">历经数十载岁月的建湖县东方商场</p> <p class="ql-block">五金日杂店</p> <p class="ql-block">上冈酱醋厂门市</p> <p class="ql-block">酱醋厂门市部</p> <p class="ql-block">  铁丝湾,旧名铁屎湾,因串场河边有铁块堆集层,附近有20多亩面积的地里挖出过大小不等的铁块而得名,后因人们的审美习惯改作铁丝湾。这里还挖出过大量的汉代筒瓦、瓦当,烧盐用的直径一米五的磨盘状铁盘。</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上冈粮库东路北大堆上的文庙</p> <p class="ql-block">记载着上冈民俗文化的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上冈素有“四县通衢、盐阜咽喉、建湖东大门”之称,也被冠名“小上海”的美誉。老上冈人喜欢老街,还有说是“农民街”,据说全国的百货,只要你想的,那里应有尽有。的确没错,走在老街上,是一种旧旧的感觉,一下子勾起了人们复古的“情结”。街上的老浴室、小卖部、粮油店、草炉饼店、馄饨店、服装店都是“旧式样”“老款式”,着实让我们对这个保留了1个世纪的老街心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老店”草炉饼</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新街”草炉饼</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徐记”草炉饼</p> <p class="ql-block">桥北头东侧“王三”熏烧,是上冈“卤菜”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有着三十余载的“风华小吃”,是老上冈餐饮文化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昔日上冈老车站旧址前的公交车站台</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冈镇北黄沙港大桥旧址上的老桥墩</p> <p class="ql-block">位于沙冈带上的沙坑,该坑位于上冈镇榆西村境内。</p> <p class="ql-block">有着“盐文化”的地名------王家灶</p> <p class="ql-block">上冈粮库</p> <p class="ql-block">有着“盐文化”的地名------大团口境内的粮食储运场交易点(亭)</p> <p class="ql-block">原江苏省副省长陈必亭到上冈中学考察工作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原盐城市教育局局长常逢生为上冈中学校庆题词</p> <p class="ql-block">上冈镇东小学和冈南中学校徽</p> <p class="ql-block">1952年座落于上冈镇的“苏北上冈初级师范学校”学期成绩单,学生姓名:崔汉明</p> <p class="ql-block">1985年上冈小学工作人员通现讯录</p> <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年代上冈供销社票据</p> <p class="ql-block">  上冈区蔡港乡齐心农业生产合作社副叶(业)饲养劳模经验。</p> <p class="ql-block">  上冈区冈西农业社萧揖清董鹤和对繁殖小牛的经验介绍。</p> <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5日,上冈区德辉乡永丰高级社社员时如扬是如何养好肥猪及二十几年不死猪的经验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