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物忆旧之三百四十九:打篮球🏀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  原载2024年3月7日《中老年时报》家庭版,署名:姬志(侯福志) </p><p class="ql-block"> 小学同学在朋友圈里曾晒出一张老照片,画面为小学篮球队的集体合影,这张照片虽然没有我,但却这让我想起儿时打篮球的往事。 </p><p class="ql-block"> 儿时,学校南侧的操场上,经常有孩子们打篮球,其中的骨干份子就有我,无论冬夏春秋,都有我的身影。记得“李支书”负责看学校。李支书是一个位老八路,因为在上世纪 50 年代当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所以,被大家冠以李支书的爱称。李支书很敬业,脾气特别好,他几乎 24 小时长在学校。我们想什么时候打篮球,都可以随时找他从学校借出来。他还是一个热心观众,经常在旁边看大家打篮球。如果有谁投篮命中了,他还会加油叫好。有的时候,我们贪玩忘了还篮球,他都会到操场上自己把球捡回来放回学校。</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的篮球队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经常在比赛中拿第一。记忆里,学校篮球队有几位蓝球高手,印象比较深的是继庆,他身材高大,长得很帅气,跳起来投篮姿式特别优美,而且投蓝很准,一般的对手根本无法阻拦。福银身材虽然不高,但他灵活,跑跳都很自如。重要的是,他投篮比不少队员都准。运芳晒出来老照片,里面除继庆、福银外,还有继锁、福龙、殿军等。 </p><p class="ql-block"> 我儿时爱打篮球,但因我那时候年龄过小,所以并不在校篮球队里。记得每天下课后,我都要去篮板下玩一会儿,无论是谁在那玩,我都会凑热闹。放假时,我还会找小伙伴一起打篮球。但打篮球是有风险的,由于跑跳时容易冲撞,不注意的话会受到伤害。有一次,我与瑞生一起打球,也许是速度过快,我们在抢球的时候发生了冲撞,因他比我力气大,一下子就把我撞倒了,头部正 好磕在地上的一块砖头上,当时就血流满面,疼得我直打滚。瑞生给吓坏了,他急忙与小伙伴一起把我抬到医务室治疗。自从这次事故之后,我很长时间都不敢上场。待伤好了之后,总想继续打篮球。但却受到母亲的阻止。打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摸过篮球,一直到现在。 </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之后,我曾邂逅已迁至宜兴埠居住的瑞生,提起当年的往事,他仍后悔不已。如今,老家的篮球场已变成了自来水塔,</p> <p class="ql-block">侯福志,1964年11月11日生于武清县石各庄公社(今石各庄镇)李各庄村。天津知名文史学者、乡土文学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档案馆近代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运河词典(天津卷)》编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原处长。现任地质勘查处处长。</p><p class="ql-block"> 自198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报纸及《地球》《化石》《天津文史》《天津史志》等杂志上,发表文史随笔、科普作品及散文作品2000余篇(笔名有御河轩主、柳福、雍楠、柳士心、四海、武邑等)。累计出版著作有:《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大地史诗——地质史上的天津》《津沽谈往录》《津沽乡情录》《沽水旧闻录》《桑梓纪闻》(卷二)、《桑梓纪闻》(增补本)、《津沽诗集六种》《老天津的旧报旧刊》《老天津的地质风物》《评剧皇后刘翠霞》《老天津的诗社和诗人》《李各庄风土记》《武清乡村老物件》《报人王小隐其人其事》《武清村庄史话》等20余部。主编或参与主编了《天津地矿工作二十年》《天津地热(温泉)志》《天津历史地图集》等著作。另参与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及武清等5个区的30余本文史资料编辑或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崔黄口史话》编辑撰稿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