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行宫遗址公园之苑囿博物馆

刘华周

<p class="ql-block">这中间插入《中国园林发展史》,链接已经放在下面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园林发展史</b></p> <p class="ql-block">一、最初的园林(夏商周时期)</p><p class="ql-block">周朝时期,前有周文王建灵囿,四周圈围起来,其内放养珍禽奇兽,以供观赏。四时花木繁盛,水中鱼跃。这就是最初的囿。</p><p class="ql-block">后来比较有名的苑囿是吴王夫差建姑苏台,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这是前所未有的。</p> <p class="ql-block">二、秦汉时期园林发展</p><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园林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它除了继承囿的传统特点,还设有大量的园林建筑,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如汉武帝的“上林苑”, 就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林工程手法,有名的是“太液池”“建章宫”,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之先河,首创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p><p class="ql-block">后来私家园林又得到了发展,如梁冀的苑囿、袁广汉园都是当时非常有特色的私园,其中袁广汉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是古代园林建造的神来之笔。</p> <p class="ql-block">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p><p class="ql-block">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由秦汉时期的宫苑向自然山水园林转变,造园不再追求高大雄伟,而在“穷极技巧”上下功夫,使楼阁为景所设,苑囿精巧雅致,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但由于当时人们苦于战乱,只好人心向佛,以修来世,这样就促进了佛寺园林的出现和发展,比如有名的“寒山寺”“永宁寺”等。</p> <p class="ql-block">四、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p><p class="ql-block">在唐朝,园林的建设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园林中常常出现有关诗词和文字的装饰,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如王维的辋川。</p><p class="ql-block">两宋时期的园林受当时诗画的影响较大,所以出现了以自然山水为蓝本而建造的写意山水园,诗画与园林之间相互影响渗透,使得宋代文人园林兴盛,园林趋于小型多样化、趣味化,向宅邸园林发展,并在各地大量兴建。我国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写意山水园在宋代已趋于成熟,为以后明清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五、辽夏金元时期的园林发展</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园林极力吸取汉族的文化,极力继承宋代园林风格,如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的“西夏王陵”,人工再现自然山水的典范——万岁山的太液池,还有位于苏州的狮子林,远看有如狮子吼、狮子舞,狮子斗、狮子滚,最高处石峰为狮子峰,人在其中,有如置身于石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六、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园林是我国诗情画意的山水园进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全面发展的阶段,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p><p class="ql-block">私家园林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拙政园”等。</p><p class="ql-block">明末还出现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在创作思想上,明清园林建造沿袭了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p><p class="ql-block">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p><p class="ql-block">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