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汝归来不言苦

若有远方必有光芒

<p class="ql-block">  巴汝是川西高原上的一个地名、一个小镇,位于西昌城以西的牦牛山腹地、雅砻江东岸,离市区65公里。</p> <p class="ql-block">  说起巴汝,第一印象就是偏远。刚参加公安工作时,常遇到巴汝所的战友借用办案区。巴汝山高路远,十二年间我未曾到过那里。对于外乡人而言,无论从地理意义上还是从心理意义上讲,巴汝已然是一个不愿触及的“禁区”,是一种“高远”境界的标志和存在。</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巴汝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们扎根山区、真情奉献、为民爱民的故事有所耳闻,颇有感触。被都市喧闹揉搓得越是屑小,就越是想去体验他们的高远和伟大。恰逢市局组织退休警官下基层慰问,有幸随团到了神往已久的巴汝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 前往慰问的退休警官中多数人竟然也是第一次去巴汝,有几位从刑侦战线退休的老同志说,近十多年没再去过。到了巴汝镇、走近巴汝派出所,这里偏远和艰苦让人始料未及。巴汝镇建在半山坡上,镇上没有街道、没有超市、没有服装店、没有餐馆,仅有两间小商店、一间理发室和一家3个床位的小旅馆。巴汝派出所驻地海拔两千多米,这里紫外线强、大风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在这里工作,感觉就只有两个季节——白天是夏季、晚上是冬季。巴汝派出所出大门便是陡坡路,坡度30度左右、百余米长连接着县道,就是一个山坡上的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 巴汝派出所辖区最高海拔4085米,最低海拔1275米,境内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沟深林密。高山寒冷、二半山温热、低海拔炎热气候分布明显、且多种气候带并存,去一趟最远的村子,一天就能历经四季。巴汝派出所辖区幅员面积大、地广人稀、涯深路险,两山之间可相闻其声,但若要相见却需徒步半日。在这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开展工作,民辅警们要大路开车,小路驾摩托,上山骑马,下河渡船。</p> <p class="ql-block"> 派出所的民辅警,多数的家人都在西昌城区生活,他们与亲人聚少离多,遇到护林防火任务时更难得回家。防火期一到就连续驻村,有时一驻就是半个多月,特别是遇到红色预警,吃住都要在村警务室,警务室条件有限,连洗澡、洗衣都成问题,驻村期间一日三餐多以方便面、干粮果腹。</p> <p class="ql-block"> 建所三十六年来,几代公安人用坚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直面着一切困苦,扎根山区,用青春和热血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谱写着一个个为民爱民的感人故事。在他们面前,工作和生活中没有忍耐不住的寂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服务群众、远离家人。</p> <p class="ql-block">  巴汝所驻地环境是最艰苦的,但是在这里,能从每个人身上感受到他们有一股扎根于此的力量。有一天,所长遇见沙土村的驻村辅警马不都,发现他明显瘦了,便问他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犯了病?马不都说在村上吃得不好、饮食没得规律,早饭很少吃,中午会与村上、乡上的下沉人员一起做饭吃,晚上他们走了就一个人在警务室,要么不吃、要么就吃泡面。马不都的话让人心酸,但警察的身后是万家灯火,警察没有退路。</p> <p class="ql-block">  去年五月,巴汝所的民辅警顶着高温,乘船渡江后徒步在偏远的马鹿村开展信息采集工作。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山高路陡,花了8个多小时才完成20多户人员信息采集。返回的途中,带队民警看到马鹿村的驻村女辅警鲁小英边走边抹眼泪,便上前问她怎么了、是不是走累了?鲁小英说自己中暑了,呕吐了好几次,身体难受才流泪的。连续走几个小时山路,男同志都精疲力竭,一个女娃却也在咬牙承受这份苦与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全市管辖面积最大的派出所,也是森林草原幅员面积最大的派出所。巴汝森林草原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八成以上,这里村村都是有林村、家家都是护林防火重点户。每年一半时间处于高火险期,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护林防火,全所人员紧盯“零”森林火灾的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巴汝的绿水青山。</p> <p class="ql-block">  巴汝派出所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治安警情逐年下降。环境最艰苦,任务最艰巨,但巴汝所的民辅警们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我守护的地方,便是家园。</p> <p class="ql-block">  辖区常住人口有两万余人,实际居住的人口不足五千人,多数人已自主搬迁至礼州、安宁、太和、高草等坝区乡镇居住或外出务工,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孩童较多。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全心创业增收,派出所把当地优秀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充实到辅警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为辖区群众守住、守好了家园,打造出“守家派出所”的党建品牌,受群众的赞誉、上级的肯定。为更好服务于民,方便群众办事,在警力紧张情况下设立了双户籍室和一个便民服务点,辖区群众可就近选择在巴汝镇或太和镇办理户籍业务,巴汝派出所窗口服务满意率达100%。</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偏远地方属巴折村,离派出所有4小时左右的车程,路况极差,雨季泥石流频发经常断路,巴折村还不通公共汽车,村民到派出所办理业务相当不便,租车往返的成本很高。党员辅警马海友家住巴折村附近,自1995年以来,他就成巴折村村民称赞的义务“马代办”。他每次从家回所里,第一时间就往户籍室跑,笑呵呵地从挎包里拿出一打户口本、户籍材料交给户籍员。如今老马退休了,但巴汝派出所却还有十个“小马”,他们接续传承着老马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穿行于巴汝的山间林地。</p> <p class="ql-block">  驻村女辅警鲁各彩、阿克阿斤主动放弃调整工作进城的机会,毅然坚守在山里。她们说自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熟悉这里的山、这里的人,留下来就想为家乡、为亲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她们用初心坚守着最偏远的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园,诠释了真情奉献、为民爱民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  所里的故事,像沙滩上的海贝一样多、捡不完,更像大凉山的索玛花一样烂漫山涧、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  一身警服、一生荣耀、一生坚守。得知市局党委组织到最偏远的巴汝派出所慰问,退休警官艺术团的队员们群情激昂,积极响应,人人主动要求登台献艺。退休警官艺术团精选曲目、撰写主持词、认真排练,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演出大巴车翻越牦牛山时,女队员出现晕车、呕吐,司机两次停车让她们下车休息,队员韩勇、李格等人也有高原反应。两个小时的颠簸,一下车就开始演出,没人顾及休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p> <p class="ql-block">  公安事业、薪火相传,退休警察都是有功之臣,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习的榜样。之前从来没有人来巴汝派出所慰问演出过,接到市局退休警察艺术团要来的消息,全所民警、辅警很是激动,倍受鼓舞,十分期待。为了能观看这次慰问演出,10名驻村辅警赶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提前一天赶到派出所过夜。为了配合演出活动,巴汝所准备了彝风十足的小合唱《嘎约啦》。</p> <p class="ql-block"> 慰问演出在巴汝镇活动广场举行,市局领导、镇党委书记、巴汝所全体民辅警和驻地群众近百人观看了演出。大合唱《你一直在我身旁》拉开演出序幕,抒发出了人民警察的的职业情怀。诗朗诵《那是我的祖国》,表达着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制服走秀《人民警察之歌》,展现了男警的阳刚,女警的柔美。电吹管演奏《我家你中国》,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组合乐器弹奏《南归》,热情讴歌了彝乡之美,突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男声军歌联唱《打靶归来》,传承红色基因,鲜明表达在党的旗帜下铸牢警魂的决心意志。演出在警民联欢跳起的《达体舞》中结束,铺展了警爱民、民拥警的生动图景。</p> <p class="ql-block">  当历史与现实相遇、当老警与新警相拥,必然会激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次慰问演出彰显简约朴素之美、阳刚雄浑之气、民族团结之果,体现了警营文化新气象。慰问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全局上下同心圆梦的力量,激发了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斗志。</p> <p class="ql-block">  相聚是短暂的,欢乐会永恒留在人的心中。然而,这次下基层慰问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所激发出的精神力量,足以启迪心智、催人奋进、照亮人生。</p> <p class="ql-block">  告别巴汝所的战友,乘车行进在牦牛山脊的盘山路上,回望大山深处时隐时显的巴汝镇,耳旁响起……“真情奉献春秋冬夏,就让微风拂去满面的尘灰,就让暖阳烘干湿透的衣裳,我们是巍巍大凉山的卫士,一路守护美丽的家园,看那万家灯火,矗立风雨街头,无怨无悔最初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听着听着,那些人、那些事又出现在脑海里、印烙在记忆中,这歌词不就是对他们最真实、最贴切的表达吗?</p> <p class="ql-block">  慰问结束,巴汝归来,不再言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