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的寺院

白头翁

<p class="ql-block">乡村中有一座古寺院在无锡地区比较普遍,寺院依乡村生存,乡村以寺院出名。今天3月6日,去礼佛的这座寺院是在厚桥嵩山,嵩山在古代叫少孤山,据史籍记载,该寺最初由西域嵩头陀和达摩创立,最初名为“双林寺”,并因嵩头陀而得名“嵩”,少孤山也就改称嵩山。寺院历史悠久,但灾难多多,几经焚毁,所留古迹几乎荡然无存。今遇寺院明俊师傅,问有回音,答疑畅怀,一直陪伴我,引我看众人难见之宝,解众人难懂之相。一千四百多年的古井,是嵩山古寺的唯一见证物,青石井圈被井绳磨出的痕迹,已是无语胜有声。寺院供奉着近几年收藏的木雕十八罗汉,材料是千百年前的乌木,又沉入深水千百年而成阴沉木,虔诚的工匠用心雕刻成了十八罗汉,造型神妙,刀法精湛,尽力表现出艺术美和理想美。置身其间,仿佛感悟到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超凡脱俗,又充盈着无限的生命力。寺院周边建立了绿化植物园,形成了“三夏自生寒,九冬亦见翠”的古刹氛围。这座寺院还有一段光辉的历史,曾是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3月7日。今天下午和风暖阳,准备去宛山云庆古寺礼佛寻宝。乘地铁到东站,错过乘公交车5分钟,要再等2小时才有车,我只能约滴滴打车前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滴滴司机对宛山云庆寺也感兴趣,一路话语投机,听他讲了一个宛山云庆寺院的“聊斋”故事。据说电影《追鱼》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情节改变的。宛山是九阴之地,常有妖精出没,鲤鱼精爱慕书生,成了一段佳话。但当地百姓总感觉有妖气,所以造石塔镇妖。车到宛山云庆寺院脚下,遇年轻师傅,法号隆航,我说明来意,隆航师傅非常热心地陪同我们,讲解寺院之过往今生。现在的云庆寺院还在重建中,这已经是第三次重建,所以山门尚未打基石。建造云庆寺院最早的地方,已完全毁灭了,只剩一口古井(在一家面店里锁着)没有看到。我们还到第二次重建的地方去探寻,寺庙在荒草丛中只剩断垣残壁。在一位当地人囗中又听到“聊斋”的另一种说法:宛山顶有一水池,里边有一条七星大鲤鱼,成精遭雷劈死了,所以造石塔镇妖。其实石塔是当地人顾大栋在明.嘉靖二十六年,为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而造,现是江苏省文保单位。传说归传说,勒石造塔才是历史真相。很早以前云庆寺僧人还能操琴作曲,乐曲流入民间,这就是流传当今乐坛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的《云庆》乐谱。此行值得!</p> <p class="ql-block">4月5日。石塘湾花园里有座小庙叫青墩庙,原本古庙的屋舍已荡然无存,但有500年树龄的古银杏证实它的存在,村民在旧址上重建了老庙,青墩庙最早供奉的是唐代名将张巡和许远。惠山古镇也有张中丞祠堂,也是供奉这二位名将,并有楹联褒奖: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庙中只有一位师傅,法号演超,负责做一些日常进香杂活,有法事要做就请外面寺院的师傅来撑场面。</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上次去广惠禅寺因时间关系,没有再往前去参拜在一条线上的凤阜寺,今天去参拜了凤阜寺。寺院的觉荣师傅热心耐心地给我介绍了寺院现在的规模与未来的打算。凤阜寺最早是一个大墩遗址,考古时曾挖出过穿孔石斧、有肩石斧和石锛三件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后来在康熙年间,大墩址上修了一个道观,再后来在清.道光时期,道观的旁边修了寺院,取名凤阜寺。文昌阁和灵霄宝殿是县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5月1日。节假日的旅游点和网红打卡地一定是摩肩接踵,我还是喜欢去农村转悠,因为田野里空气清新,旷野宁静,在这爽人神魄的慈惠的自然之中,艳阳的天气,含烟吐翠的青麦,欲绝还飞的鸟唱,有我感兴趣的寺院。</p><p class="ql-block">今天参拜的寺院名圆通禅寺,寺院正在修建中,没有山门,立石柱一座标识寺院名。这个寺院在我看来应该称寺庙,寺供奉佛,庙供奉神仙,圆通禅寺都供奉。圆通禅寺有五位比丘尼,住持法号星仁。和我交谈的女师傅法号常耀,东北吉林人氏,无论神态、举止、谈吐与青山寺的女师傅相比,只能说修炼差异太大了。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参拜了五十多个寺院,主要是看建筑规制与文物,建筑规模与历史文化,仪式仪规与伙食。我已通过朋友向宗教局徐敏付局长要无锡寺院总汇资料,继续我的参拜路程,在信仰的路上洗涤心灵,兼学寺院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5月2日,参拜阳山丁庄青龙庵。青龙庵实是一座小寺庙,供奉的是桃农求利求福的菩萨与神仙。寺庙只有一位比丘尼,没有管理权与财产权,只是桃农聘用的雇工,负责照看寺庙而已。</p> <p class="ql-block">5月7日,参拜鸿山泗洲寺。泗洲寺在无锡知晓的人很少,这与寺院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寺院犹如一座大花园,没有山门,进出都在寺院后门,一进门滿坡的金鸡菊夺人目光,确实疏忽了不是传统黄色建筑的寺院,大多数人把它当成公园中的楼阁,寺院内花木扶苏,有荷池、风亭、水榭。我转了二大圈才遇到一位师傅,法号宗明。宗明师傅非常热心的带我看了重建寺院时保存下来的古物,介绍了800年以前寺院的创办宗师圆照和尚。圆照禅师,法号宗本,无锡鸿山瞻桥人氏,年轻时在苏州出家,到安徽、浙江一带寺院修行,高龄时请老归乡创办了祈福庵,有祈福庵遗物为证。泗洲寺始建于宋代,后几经毁建,在2020年宗本禅师诞辰1000周年之际,泗洲寺终成今天的规模。寺院内收藏明成化十七年古碑一方,古碑记《管罗汉神像记》清康熙午年小石桥一座,桥名“毓秀”,已毁祈福庵建筑遗物五件,有八百年历史的遗石四块。寺院虽小,规制齐全,全寺院才五位师傅,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想来寺院有如此美好的环境,一定与义工的勤劳分不开。</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佛诞日。今日阳光明媚,风很大,所以感觉很舒服。一路到东港,参拜二座寺院,先到正法禅寺,再到福慧寺。正法禅寺较小,规制也不完整,全寺灰色粉饰。正法禅寺原名“鸣玉庵”,清光绪三年始建。寺内有伲僧十多位,虽避男香客,伲僧觉念师傅仍很有耐心回答我的提问。</p> <p class="ql-block">福慧寺缺山门,缺锺鼓楼,缺藏经楼,所以规制也不齐全。整个寺院建筑还是有点气势的,深咖色琉璃瓦顶,重檐歇山顶结构,飞檐翘角,飞檐饰走兽,翘角挂风铃,今天风大很远就能听见铃声铛铛。往持东北人氏,俗姓鲍,法号觉顿。寺庙开初起名“积庆庵”,建于明末清初,有二棵2020年豋记入册名木银杏树已有410年树龄为证。寺院后改称老爷殿,现在仍存有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