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竦峙锦屏开(上)

高山明珠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25日,我与好友Aw及其外甥女乘太原旅游大巴踏上了前往晋北的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的路途,开始了六地二日游。</p> 登上恒山 <p class="ql-block">登临恒山是本次旅游的第一站。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区62公里。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p> <p class="ql-block">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恒山拥有数百里内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200多座,自古以来是中原和边塞的天然屏障。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比泰山主峰的海拔1545米还高了471.1米。从下往上看,只见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气势磅礴。真不愧为“人天北柱”和“绝塞名山”。元代汪承爵 的《登恒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足见恒山之雄伟壮观。唐代大诗人贾岛也曾用</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的诗句来描绘北岳恒山的雄浑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9年恒山又被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坐缆车到半山腰,再徒步登山,沿途树木成荫,植被茂密,奇花馨香,峰峦叠翠,空气清新,云蒸霞蔚。虽时值盛夏,但感到凉爽怡人,十分惬意。路边山岗上有许多古庙奇阁,所谓“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算是恒山十八景之一。唐·贾岛《北岳庙》诗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但因时间紧,故都没进去看。</span></p> <p class="ql-block">恒山上还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恒宗”二字是现存于我国最大的摩崖石刻,远远望去,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据说此题词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爬到了叫邈幽亭处,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坐下来休息的当儿,环顾四周,只见重山峻岭,郁郁葱葱。大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span>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因随行人体力不支,没有登上最高峰,留下了终身遗憾。人生就是这样,关键点的一念之差,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坚持一下,理想就会实现。</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恒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险峻的地势特点,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旅游胜地。</p> 今古奇观的悬空寺 <p class="ql-block">从恒山上下来,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第二主峰翠屏峰的半崖峭壁之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来到悬空寺脚下,自下而上观瞻,只见这里山势陡峭,如同斧劈刀削一般,而就在这悬崖峭壁之上,粘贴着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这些殿阁下面只有十数根木柱子支撑着,看起来十分危险。而上面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好像随时都会塌下来似的。俗语说:“平地起高楼”。可是,悬空寺却反其道而行之,悬空建在这绝壁之上,蔚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过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后,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p> <p class="ql-block">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梁又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这不正是修筑栈道的古方吗?看来,悬空寺就是用类似筑栈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实,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借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脚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之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崇,便想到建寺庙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古人真是了不起!</p> 应县木塔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我们参观了仰慕已久的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也叫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吨。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亦为八角形,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p> <p class="ql-block">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建。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卯榫咬合。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栿联系,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攀登而上。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p> <p class="ql-block">塔内各明层中间都有塑像,共计24尊。其中底层佛坛上有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全身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南北门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壁画。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槽南面门额壁板上的三位女供养人,她们体态匀称、面容丰满,衣着华丽,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观瞻木塔成一大乐事,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官员缙绅、文人墨客、佛门弟子为木塔挥毫泼墨,留下不少赞美佳句。塔上现存54面珍贵的匾联,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明成祖朱棣题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竣极神工”、</span>明武宗朱厚照题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下奇观”,</span>笔划苍劲凝重,笔力雄健,神韵连贯,为难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惊叹的是,应县木塔历经苍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而它仍巍然屹立。明·乔宇 的《题应县木塔》中写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矗矗栏杆面面迎,盘空万木费支撑,山川一览云中胜,烽火遥连塞上兵,岁纪辽金留往迹,郡经秦汉有威名,云梯踏遍穹窿顶,蜂蚁纷纷下界行”。</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真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大同晨光大酒店,晚饭后冒雨在大同街上赏夜景。站在一座街心桥上,俯瞰整个城市,高楼林立,车流如注,华灯璀璨,鎏光溢彩,细雨如纱,朦胧如幻。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前几年的修整,又焕发出了青春。</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1ij4u9v" target="_blank">北岳恒山周边二日游(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