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五个著名大书法家排行,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小卫@书画*

<h3>1、王羲之</h3></br><h3>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h3></br><h3>王羲之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影响深远。</h3></br><h3>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h3></br><h3> <h3>2、欧阳询</h3></br><h3>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h3></br><h3>隋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隋朝灭亡后,归顺唐朝高,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h3></br><h3>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h3></br><h3> <h3>3、颜真卿</h3></br><h3>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唐朝名臣、书法家。</h3></br><h3>颜真卿进士出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死后追赠司徒,谥号“文忠”。</h3></br><h3>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h3></br><h3> <h3>4、柳公权</h3></br><h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h3></br><h3>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去世后获赠太子太师。</h3></br><h3>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h3></br><h3> <h3>5、怀素</h3></br><h3>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h3></br><h3>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h3></br><h3>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h3></br><h3> <h3>6. 王献之</h3></br><h3>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h3></br><h3>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死后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h3></br><h3>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代表作:《鸭头丸帖》《中秋帖》</h3></br><h3> <h3>7. 苏轼</h3></br><h3>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h3></br><h3>苏轼进士出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死后追赠太师;谥“文忠”。</h3></br><h3>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h3></br><h3> <h3>8. 张旭</h3></br><h3>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h3></br><h3>张旭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h3></br><h3>张旭在书法上被称为草圣,他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贴》。</h3></br><h3> <h3>9. 米芾</h3></br><h3>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h3></br><h3>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h3></br><h3>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h3></br><h3> <h3>10、锺繇</h3></br><h3>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h3></br><h3>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去世后谥号为“成”,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h3></br><h3>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钟繇的楷书主要代表作有《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等。</h3></br><h3> <p class="ql-block">赵孟頫fu(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末元初,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代表作《洛神赋》,《重江叠嶂图》,《秋郊饮马》等。</p> <p class="ql-block">王铎1592年到15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河南孟津人,它书法出规入矩,张驰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力量。书法《拟山园帖》,其绘画作品有《雪景触石图等》。</p> <p class="ql-block">黄坚庭,1045一1105年,北宋著明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盛称苏黄。共书法宗晋唐。深受苏轼,颜真卿,周越。怀素等影响。</p> <p class="ql-block">诸遂良。596一658年。出身名门贵族。抗卅钱塘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诸亮之子。《孟法师碑》《伊阙龛碑》。初唐四大楷书之一,欧,虞,诸,薛。</p><p class="ql-block">魏徵,诸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甚体。</p><p class="ql-block">扬无咎,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冒硕,1844一1927年。晚清民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兼用暴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用重整体,尚气势,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势,富有金石气,。讲究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蔬密轻重。配合得益。</p><p class="ql-block">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方壑,王个簃,沙孟海,均得其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