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原来是向前

沧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乡村记忆“渔樵耕读”系列之五</span></p> <p class="ql-block">  披星且戴月,挥汗田垄间。辛苦紧张的“双抢”工作进行到一大半,大家都很辛劳,少年时期的我们更是疲惫不堪,早上贪睡一会儿都感觉特别幸福。这时耳畔总能响起老妈喋喋不休叫我们起床的声音,其实他们已经起早拔了一担多秧苗了,这会儿正赶回来做早饭呢。</p><p class="ql-block"> 既然躲不过就先容我打个哈欠,上个厕所吧,因为赖在床上懒得动现在已经憋不住了,然后再坐到门槛石上发会呆。怎么又在叫唤啦?急忙用清凉的井水搓把脸,这时才感觉肚子有点儿饿了,赶紧挑一个上好的西瓜,用勺更囫囵吞枣吃下半个西瓜,然后腆着个肚子,慢腾腾的走到秧苗田里,还没拔上二三十颗秧把就要回家吃早餐了。你看看我们这些少年有多误事,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拔够秧苗可供大半天栽种的,双抢速度干的快的人家,就是在这儿拉下差距的。人生有许多事情也复如是。</p> <p class="ql-block">  这农活里面,拔秧苗插秧苗可都是技术活,不服气不行。右手抓住一束秧苗的头部,左手抓住秧苗的底部,同时向怀里一使劲就拔起来了,往复四五次就可用稻草扎成一把。一次性拔的多容易断,拔的少速度慢,这个准头要在体验中总结获取,另外每一把秧苗以一手掐住为好,多了不方便栽插。所谓熟能生巧、巧可生精。</p> <p class="ql-block">  秧苗挑到水田里分散开,以尼龙线拉一条分隔线,在这每一茬水田里插六行秧苗,如同排兵布阵,能够做到横平竖直者为高手。栽插时左手添喂,以右手三指接住然后下插,击水有声,韵律天成。这时我常有一种想法,如此反复练习,是不是也能练成像海灯法师一样的二指禅神功。</p><p class="ql-block"> 传说舅爷爷插秧时就不需要分隔线,你任意指定两点,他都能栽插成笔直的一条线。我没有学到这种本领,家里老爸是冠军,没人会跟我争亚军。但我窃喜,因为老妈常说老爸栽的秧苗有飘颗,容易被晒死;老二总是把左手架在左腿膝盖上打杵,栽种的速度太慢;最想不通的是老三,那六颗秧苗逶迤而行,从来没有栽成直线过。</p> <p class="ql-block">  彼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下午两三点的时候,田里的水是烫脚的,一些泥鳅和小鱼耐不住高温,身体素质差便翻了白肚。俯身插秧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泥土的原味中混杂着腐臭的气息,腿上皮肤也被灼烫的发红,蚂蝗最喜欢叮在上面吸血,怪事这东西热不死、摔不死、踩不死,甚至用树枝穿起来暴晒都不容易死去,难道是成精了不成,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p>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经常光顾的暴风雨,是夏季午后的小插曲。农谚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鱼儿水面游,大雨在后头。经验丰富的老农就会识别有没有暴雨,还是光有狂风肆虐,但也会有失算之时被淋成落汤鸡的。乌云翻滚着,乡亲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家里,收集晒场上的稻谷,有时虚惊一场,权当短暂的休息一下;有时却不抵暴风雨来的猛烈,晒场的稻谷因为来不及收集而被淋湿,风雨中就会伴杂着家长们的抱怨声和责骂声。而我们在这时候却异常的兴奋,一边奔跑一边还要在草众边捉几只蜻蜓,要不就是惦记着梨子被大风刮下了几只?摔烂了没有?</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插秧活动,其实还蕴含着博大的生活哲理,正如五代时期布袋和尚有诗云:手捏青秧栽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