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

马哥

<p class="ql-block">今天整理书柜翻出了一本保存五十几年的《红灯记》总谱,让我一下子回到那个红旗招展的年代。</p><p class="ql-block">1969年父亲虽然已经被“解放”,恢复了领导职物,可总还是不“太平”,就连我们家养的那条黑背,也成了那些人大字报的素材,父亲忍痛让人杀了。父亲怕我们受牵连,决定先送我去当兵。</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一直是宣传队员的我,本可以找一个部队的文艺团体,可我天真的认为,当兵就要去扛枪,冲冲杀杀那才算是真正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在成贤街军分区大院里,我们一帮子干部子弟换上了军装,乘上了闷罐车“一种运货的火车”,到了淮南,又换乘了船来到安徽霍邱县,下船一打听都傻了,原来是个军队农场,是让我们这群城市兵锻炼来了,</p> <p class="ql-block">下驻地更是让人失望,土坯墙稻草顶,两边砖垒起来架上一块铺板就是床,大热天去除草,下雨天去排水,上来两腿泥,扣下泥块连汗毛都拔了下来,不过几个月下来也慢慢习惯了,饭量也增大了,皮肤也黑油油的,胳膊上也有了一团鼓鼓的二头肌。</p><p class="ql-block">一天书记官来通知我,打背包带上日常生活用品去师部政治部报道,到了才知道,为了适应政治形势,师部成立宣传队,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我作为一个好嗓子和外形选入了宣传队。可最终还是因为个子太小不符合英雄形象而没能上主角,(那年我们才16岁,穿5号军装还嫌长)。可我也没闲着,缺什么我补什么,缺游击队员我就去跟着跳游击队舞;缺一个演卖木梳的我就上;打击乐组缺一个铙钹我来,有时候也会用我这好嗓子去帮唱,只是到头来也没弄明白,我怎么最终还是干上了宣传队……,几十年过了,红灯记总谱我还可以倒背如流,虽然嗓子已没那么清亮了,可《红灯记》里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我都可以有模有样的来上一段,手里捧着《红灯记》总谱,心里怀念着那段大兵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