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纪行④—南雄珠玑古巷

大漠胡杨

<p class="ql-block">珠玑古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市之间。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古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最重要的道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凡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等大都经过此道。</span>珠玑巷就在古驿道上,是古代中原人翻越梅岭后到达岭南的第一个商业重镇。</p> 珠玑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地,也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海外华侨的发祥地和祖居地,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当年,珠玑巷的住户又再南迁到珠三角地区乃至港澳及海外,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一百八十三个,其后裔繁衍约八千多万人,形成了以粤语为语言体系的广府民系,同时也开创了灿烂的广府文化,是广府人的发祥地、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 <p class="ql-block">珠玑古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古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00多米。巷内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巷道用鹅卵石和花岗石砌成,路面宽4至5米。巷内的古楼、古塔、古桥、古祠、古榕、古建筑遗址犹存。巷内曾经是五户一楼,十户一阁,两旁的酒肆饭馆、店铺客栈鳞次栉比。</p> 南门楼,位于珠玑古巷南端入口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人重新修葺南门楼时,在楼门上方嵌镶两块石刻,一日“珠玑古巷”,二日“祖宗故居”。南门楼基为麻石所砌,红朱柱,双层古建筑楼顶,上盖绿色琉璃瓦。通高9.5米,门宽3.25米,门进深3.26米,拱门高4.85米。 <p class="ql-block">贵妃塔,位于古巷钟氏宗祠大门南侧。据清代简朝亮编纂的《粤东简氏大同谱》载:“珠玑巷在今南雄府北三十里沙水村,路旁有铁舍利一座。”该塔始建于宋末,被兵毁。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置放在一古井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