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中国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人——张民觉(一)

百年

<p class="ql-block">张明觉(1908年10月10日—1991年6月5日),又名张民觉,字幼先,美籍华裔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和甾体避孕药的创始人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1933年张明觉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留学英国;194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5年赴美入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工作;1954年任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高级科学家;1970年任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1989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明觉早年从事生殖生理学研究,后从事卵子移植和体外受精的研究。人物生平1908年10月10日,张明觉出生于中国山西岚县1929年,从太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张明觉跟随清华大学内迁到长沙,成为叶公超先生的打字生。193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4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1年,任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1945年,赴美入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工作。1952年,加入美国籍。1954年,任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高级科学家。1968年,剑桥大学授予张明觉科学博士学位。1970年,任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1972年7月,受中国政府邀请,随从以任之恭、林家翘为团长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第一次回到了的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9年,接受了上海生理研究所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980年,和陈省身、林同炎、杨振宁等数十位学者在美国编纂出版《科学导报》;同年,参加在北京、上海,广州举行的生育调节进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82年,任马萨诸塞前伊斯特基金会生物研究所首席荣誉科学家;同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同年又获美国乌斯托综合科技研究所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6月5日,病逝于美国。1994年,依照张明觉先生遗愿,他的骨灰安葬于家乡艾蒿沟,魂归故里。主要科研成就20世纪50年代初,张明觉与人合作共同发明了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口服避孕药。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化”的概念,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1951年,他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同年澳大利亚学者奥斯汀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相同现象。国际生理学界把他们俩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张—奥原理”。这一现象的发现解开了精卵受精之谜,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张明觉还直接参与和指导了多项重要研究。如翌日清晨丸的研制(供妇女房事后服用),避孕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放射线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动物卵胚胎移植以及为农业部动物育种咨询服务等。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张明觉鼓励下属大胆摸索创新。不可思议、近于狂想的主意他也不反对,但他不原谅实际上的愚蠢设计和疏忽。培养中国人才张明觉多次来华讲学,并邀请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到他的实验室工作。1979年他向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和故乡岚县捐款作为奖学金,培养优秀人才。社会任职1951年起,张明觉兼任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1978年,应聘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名誉教授。个人生活家庭背景张明觉祖父在清朝曾考中秀才,父亲在辛亥革命前肄业于山西大学。民国初年,其父任岚县县长。家庭成员张明觉有一子三女。其长女张燕林系张明觉与原配夫人李民淑所生,定居中国;儿子张板桥和次女张乐地、三女张品梅,系张民觉与美籍夫人陈川宇(伊莎贝)所生,定居美国。人物评价张明觉为体外受精研究的先驱和权威。(清华校友总会评)他(张明觉)是试管婴儿实验的先驱。(《统一战线工作手册》评)他(张明觉)不仅是一位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爱国者和道德高尚的人。(《世界医学》评)张明觉博士虽然身居海外,却心系祖国,情系家乡。(吕梁新闻网评)人物影响1978年,英国两位医生在试管里培养成活了人的受精卵,植到供卵妇女的子宫后,生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为了纪念张氏在体外受精和卵子移植技术上开创的功绩,新闻界把这个女孩子称为“张明觉的女儿”。岚县是一个文明古县,也是一个充满智慧、人才辈出的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岚县涌现出了无数名人,张民觉就是其中之一。每次因公前往岚县,途径王狮乡209国道一带,时常看到“张民觉故居”路标。说起张民觉这个名字,起先只听说他是岚县的名人,后又听说他是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岚县城还有以张民觉名字冠名的“民觉公园”、“民觉学校”,塑有张民觉铜像等,戊戌之年,仲冬时节,走近张民觉故居,漫步小村庄,参观小故居,感悟大情怀,领悟爱国心,体悟故乡情,受教匪浅,所感所悟。1908年,张民觉出生在吕梁岚县敦厚乡(今王狮乡)一个叫做艾蒿沟的小村庄里。他从小勤奋好学,上中学的时候迷上了生物学,后来考取了清华大学动物心理系。25岁的时候,张民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动物心理学学士学位,当时的系主任孙国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就留他做助教,后来又介绍他到协和医院拜师学习组织解剖术。在做老鼠脑组织染色实验时,张民觉创新了染色技术,很快在美国《解剖学记录》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影响的论文。1938年10月,张民觉进入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很快就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研究中,他发现用速冻法冷藏的精子不如用逐渐降温冷藏的活力高,这个结果在英国皇家学会年会上一报告,备受同行瞩目。紧接着,他协助剑桥大学农场用人工授精方法首次培育出健壮的小牛。1941年冬,张民觉获剑桥博士学位。1945年,张民世博士应美国麻省渥斯特生物实验研究所的邀请,离英赴美,担任这个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1947年,他独立完成了通过受精卵回收转移到别的兔子体内,借腹生下幼兔的著名实验,这个实验结果发表于当年英国《自然》杂志,这个实验的成功,使他跻身于世界生殖生理学界一流科学家之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用兔子做借腹怀胎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人,张民觉同时还在进行着对兔子体外授精的研究,通过艰苦的研究和试验,他发现了精子获能现象。同年,澳大利亚学者奥斯汀博士,也在兔子和大老鼠的实验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张-奥斯汀原理”。精子获能的发现是人类最终实现体外受精、试管受精的重要里程碑。揭开精子获能现象的奥秘后,张民觉对原先屡试不成的兔子体外受精实验作了很多改进。经过不断的摸索,他终于在1959年成功地完成了兔子体外受精实验,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兔卵体外受精获得成功》的学术论文。1969年,他和他的试验小组还完成了人卵的体外受精。这一切都为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也正是他为什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的原因。1978年7月25日晚11时47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英国女婴路易斯·布朗诞生了。主持这个项目的两位英国医生斯蒂伯托和爱德华,在回忆完成这一医学史上奇迹的艰辛过程时,数次提到了张民觉的名字。他们说经历过几百次失败的痛苦后,有幸读到张民觉早期的研究论文,因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帮助。张民觉博士被誉为“避孕药之父”,是基于他在口服避孕药研究方面的交出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激增。1945年,张民觉与生物实验研究所的平格斯教授,承担了全美家庭计划委员会交付的研究口服避孕药的任务。经过3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选出两种最有效的避孕药物用于临床,世界药学界认为,口服避孕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生理学原理直接应用于人口控制,是用生理学原理控制人口增劲的一次革命鉴于张民觉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和地位,许多国家及国际学术组织先后授予张民觉各种奖章和奖金:1950年他获美国不育研究会授予的奥尔索奖金;1954年获美国计划生育研究会授予的拉斯克尔资金;1971年获英国生育研究会授予的马歇尔奖章;1975年获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操予的福兰斯奖金;1978年获意大利农业科学院投予的科字奖章;1983年获国际胚胎移植学会授予的“先驱者”奖章等。他还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1990年,81岁的张民觉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民觉博士虽然身居海外,却心系祖国,情系家乡。他多次为家乡捐款,成立了“岚县张民觉教育基金会”,为家乡兴建学校,资助受灾群众。1991年,张民世在美国弥留之阵,嘱咐有关人员将其研究资料全部换赠给上海计划生育研究中心与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994年,依照强民贵先生迹愿,他的骨沃安葬于家乡艾蒿沟,魂归故里。2004年10月10日,家乡人民为他在岚县政府广场竖立了铜像,并将这个广场命名为觉民广场。山西省吕梁市岚县艾蒿沟村位于岚县王狮乡,这里是张民觉的故乡,这里有他的故居。艾蒿沟村现为李家湾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74户253人,村子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依山傍水,清秀自然。在村子里有个标志性的大杨树,据说已有500年的历史,树高达16米,至今仍枝繁叶茂,那粗壮干裂的树干向四周伸展,经久的年轮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见证了世事的沧桑。远远望去,就象一个久经风霜的卫士,在守护着村民的老宅,守护着故乡的一片安宁,大杨树犹如一幅如诗如画不倦变化的美丽画卷,演绎着久远而迷人的风采故事。张民觉故居原有石窑洞8孔,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现存仅有三间,人去屋空,芳草萋萋,一派凄景。据当地村民介绍,张民觉1908年出生,1991年逝世,享年83岁,1994年魂归故里,叶落归根,骨灰安葬于艾蒿沟村泉水沟的二青山。去年新修了5公里柏油路,直通张民觉所葬之处。据有关资料介绍,张民觉自幼勤奋好学,上中学时就迷上了生物学,后来凭自己的努力,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物心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8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39年入剑桥大学,1941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入美国麻省伍斯特实验生物学研究基金会,从事哺乳类卵子体外授精的实验研究。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现象,被世界生理学界命名为“张氏—奥斯汀原理”,1954年,获美国计划生育研究会授予的拉斯克尔奖,这一奖项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敲门砖。1959年,在全世界第一个完成了动物体外授精实验,并与科学家品克斯研制成功口服避孕药。1971年,获英国生育研究会授予的马歇尔奖。1972年,应周恩来总理之邀,以美籍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团员身份归国访问讲学,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8年,英国医生斯蒂伯特?爱德华应用张民觉哺乳动物体外授予精科研成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媒体称其为“张民觉的女儿”。1982年,张民觉先生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教授称号、伍期特综合科技研究所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作为该研究所首位终身荣誉研究员身份引退。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逝世于美国。张民觉虽然一生身居海外,但他心系祖国,情系家乡,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多次为家乡捐款,成立了“岚县张民觉教育基金会”,为家乡兴建学校,资助受灾群众。1991年,张民觉在美国弥留之际,嘱咐有关人员将其研究资料全部捐赠给上海计划生育研究中心与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994年,依照张民觉先生遗愿,他的骨灰安葬于家乡艾蒿沟。对于张民觉的卓著成就,我们可以透过上述浓缩的简介,看到他艰辛的奋斗历程,卓越的医学贡献,高尚的爱国情怀,真挚的家乡情结,含辛茹苦的心路历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感怀和回味的细节与轶事。有人说,张民觉的科研成果的伟大之处,令无数无生育能力的妇女得以生育,令无数有生育能力的妇女能够计划生育,这一伟大奇迹是对全人类的造福。张民觉曾说:“我并不聪明,一生因学求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在科学上取得成就,主要依靠刻苦努力和独创精神,要有大胆的设想,探索的勇气,人就要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毅力。”在美国,张民觉教护士的小女儿用汉语数数,教她说“莜面、土豆、玉米……”因为他的岚县口音太重了,以至于他所说的中国话就连许多中国人也听不懂,于是好多人就用英语和他交谈交流。而张民觉却说:”我现在住在美国,美国人把我当外国人,我常到欧洲参加科学会议,欧洲人都把我当外国人,当我回到中国,又因生活方式的不同,就连亲友们也把我当外国人看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