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农历龙年。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其地位之高却是其他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的。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是真龙天子,百姓则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其于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p><p class="ql-block"> 龙年来临之际,在网上看到了北京日报客户端的“龙年将至,来市属公园寻龙!”的新闻报导,引起了我的兴趣开始行走在十一个市属公园寻找、拍摄龙的足迹,结合历年来手中留存的有关资料完成了此篇的创作以馈读者。</p> <h1><b>(一)景山公园</b></h1><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位于故宫北部,被称作“故宫的后花园”。始建于元代,是明、清两代的御苑。也是十一所市属公园中的六个皇家宫苑之一。皇家宫苑的出身决定了它们龙的踪迹比其他公园有更大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的龙迹在皇家建筑、牌楼中随处可见,尤以寿皇殿建筑群为最多。元月27日(腊月17)我第一个寻龙点选择在景山公园。</p> 绮望楼前“双龙戏珠”(建国七十华诞花坛) 万春亭三层重檐下的龙纹天花彩画 龙纹天花彩画 寿皇殿砖城门外广场上耸立着三座牌楼,这三座牌楼无论是规制、彩画、还是坊额,在京城所有的牌楼中均可名列前茅。 三座牌楼形制统一,均为四柱三间九楼式,是牌楼中规制等级最高的;彩画皆绘以金龙枋心旋子彩画,仅低于和玺彩画,只有皇家宫殿才能见到;三座牌楼上面三块六面汉白玉坊额均为乾隆皇帝的御题。 西面牌楼上栩栩如生的龙 砖城门上众多的龙元素 寿皇门是寿皇殿的大门,除了黄琉璃瓦,还用上了最高规格的庑殿顶,金龙和玺彩画,是寿皇殿建筑群中龙迹最多、最靓丽的建筑。 寿皇门匾额 匾额上部精美的金龙 寿皇门云龙阶石石雕 群龙环绕的寿皇门门钉 寿皇殿及殿前台阶中央的团龙御路石 屏风上的金龙玉凤 寿皇殿建筑群众多的屋脊上精美的龙首比比皆是。 景山公园观德殿东护国忠义庙中供奉的关公塑像旁两根金龙门柱。 龙年春节前夕景山公园小卖部门前的卡通人、龙。 <h1><b>(二)北海公园</b></h1><h3><b> </b>北海原为永定河一段故道积水而成。辽、金、元在此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现存世界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h3><div> 北海作为皇家御苑,自然到处留有龙的足迹,其数量虽与故宫、天坛难以较量,但在市属公园中也名列前茅。团城、琼岛、五龙亭、小西天等建筑群及众多的牌楼、石碑中龙行天下,还有那著名的九龙壁更堪称一绝。</div> 团城,享有“北京城中之城”之称。“城内”的承光殿堂皇别致,建筑形式颇似故宫角楼,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龙迹满满。 承光殿前庭院玉瓮亭中的玉瓮,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劳将士而特制的酒瓮,原名“渎山大玉海”。瓮身四周刻有云涛、胶龙、海马,鱼龙出没,其雕刻之精美,形象之生动,堪称鬼斧神工,与承光殿内的白玉佛并为团城二绝,堪称国宝。 琼岛建筑群是北海公园的核心景区,可谓处处皆龙。 登塔途中的“龙光”牌楼自然不会缺少龙。 白塔与善因殿基座四周汉白玉拦格,望柱和排水包含龙的元素。 善因殿屋脊的龙,数也数不清。 琼岛北侧长廊与汉白玉栏杆。 琼岛西部有一铜仙承露盘,是乾隆皇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 琼岛东侧倚晴楼南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乾隆最终御定燕京八景并刻石立碑以记之。碑首四脊雕龙,碑额浮雕龙纹,正中雕刻有篆书“御制”二字。 北海公园东岸有皇家邮驿,门口一座仿古盘龙造型的“大清邮政”邮筒和投递雕塑画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合影留念。 北海公园有两个以龙为名的建筑,一是五龙亭,二是九龙壁。<div> 九龙壁是中国三块九龙壁中唯一的一座双面壁,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加壁顶和两侧五面共有32条,群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该九龙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工艺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精品。</div> 九龙壁上面的九龙,正中黄色的为正龙,两侧的分别为升龙和降龙。正龙威严、尊贵,升龙刚猛而充满力量,降龙则温文尔雅。九龙汇聚寓意群贤共济,圆满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壁顶之龙 两侧之龙 五龙亭是北海北岸区最重要的景点,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彩,曲桥连缀,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故称五龙亭。 五龙亭正中的主亭龙泽亭为皇帝休息时所用,是唯一的上圆下方的双重檐。 北海公园是多年来市属公园中我去得最多的公园,保存影像资料的就不下百次,含有五龙亭的少说也有二三十次,但唯有龙年正月初四这次在此停留时间最长,观察、拍摄最全面、最认真,收获也最大。 五龙亭的藻井,处处皆龙,可谓龙的世界。 国庆70周年北海公园花坛之龙布置在太液池水中。 <h1><b>(三)中山公园</b></h1><h3> 中山公园,原为明代的“社稷祭坛”。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对于农耕民族,社稷就是江山,就是国家的象征。中山公园相比市属公园中的其他五所皇家宫苑来说,“龙”是较少、最难寻的,建筑物中主要分布在习礼亭和宰牲亭建筑群中。</h3> 龙年前夕,中山公园南门保卫和平坊前欢喜的卡通龙。 习礼亭,是明清两朝专为初次来京的文武官员、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贡使等演习朝觐皇帝礼仪之用,亦称演礼亭。原址在正阳门内,1915年4月移建到中山公园。 习礼亭匾额 习礼亭运用了不同的龙元素,如金龙和玺彩画、坐龙纹等。 习礼亭顶部充满龙迹 宰牲亭为祭祀时屠宰牲畜处所,位于唐花坞的北面去西门的路旁。 宰牲亭建筑群屋脊精美的龙 来今雨轩东侧栽有一排龙柏。其树形优美,枝叶碧绿青翠,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稳重的绿色,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园内正在展出的中央美院师生书画作品展“龙游四海吉语贺年”中的祥龙。 <h1><b>(四)天坛公园</b></h1><h3><b> </b>天坛位居北京四坛之首,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祭天建筑。天坛的建筑布局和造型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创造性的建筑艺术和高超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和珍贵遗产。</h3><div> 天坛作为皇家的祭天建筑,主体建筑祈年殿、圜丘台、皇穹宇中处处展现着天之骄子龙的足迹。</div> 祈年殿院落内大量使用了龙的元素,如龙凤和玺彩画、龙井柱,龙纹石刻、望柱和排水等等。<div> 祈年门</div> 祈年殿, 建筑彩画为龙凤和玺彩画。 祈年殿鎏金宝顶龙迹清晰可见 祈年殿南北两向的石陛中镶有巨幅石浮雕三块,最上边的是双龙山海“。 祈年殿四周龙纹石刻、望柱、排水等比比皆是。 祈年殿内,四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龙凤藻井由两层斗栱和一层天花组成,中间是金色的龙凤浮雕,绝对堪称精巧华丽。 皇乾殿建筑群,龙行天下。 皇穹宇建筑群 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汉白玉柱、栏,处处皆龙。 九龙柏。树冠蜿蜒起伏,树干有纵向褶皱,扭曲缠绕,宛如九龙盘旋,森然欲动。 双环亭藻井中央的金龙 龙年春节的天坛公园 龙年大吉 <h1><b>(五)国家植物园</b></h1><h3> 国家植物园成立于2021年12月28日,其前身是北京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相当凑巧,那天我在那里拍摄桃花,7点前进门时门前的大石头上写的还是北京植物园,11点不到走出大门,名称已更改为“国家植物园”。</h3> 2024年2月10日(龙年正月初一),国家植物园北京园区第二届兰花展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万生苑温室、盆景园和南园展览温室的四季花厅开展。 2月16日(初七),我来到万生苑和盆景园参观和拍摄兰花。 恰逢农历龙年,万生苑温室展区内一派祥龙迎春的景象。 各色兰花将这里装扮成花的海洋。 多种“龙年植物”,悉数亮相。<br> 首次展出的盘龙参,因花开之时如游龙盘旋而上得名,为甲辰龙年带来美好寓意(盘龙参放在玻璃罩内展出)。 【玉娇龙】卡特兰 盆景园展区,各种与龙沾边的国兰悉数亮相。 <div> 【中国龙】墨兰</div> 【云龙素荷】莲瓣兰 【龙字】春兰(第二届兰花展银奖) <h1><b>(六)颐和园</b></h1><h3>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既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h3><h3> 2月10日(龙年正月初一)清早,我来到颐和园。这里的龙迹,主要分布在东宫门建筑群、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h3> 节日的东宫门建筑群,大量的龙元素,包括井字团龙天花、绘金龙和玺彩画、雕龙云路石等。 仁寿殿屋檐下的和玺彩画。 颐和园内有两对铜龙,其中仁寿殿前有一对,这是突显清代皇家威仪气派的特殊陈设。它们是香炉,逢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口中袅袅冒出。 “龙”与“铜龙”合影,实属难得。 另一对铜龙在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云辉玉宇牌楼,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顶覆黄色琉璃瓦,九龙盘框鎏金龙,两面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 排云殿前的铜龙,可惜被困在笼中。 佛香阁建筑群屋脊群龙荟萃 佛香阁匾额之龙 瓦当上的龙 智慧海殿外壁面上的龙 四大部洲建筑群之龙 万寿山东侧转轮藏建筑群中心,耸立着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座石碑——万寿山昆明湖碑,碑首顶部四脊的四条行龙栩栩如生。 万寿山西侧铜亭望柱上的龙纹 <h1><b>(七)北京动物园</b></h1><h3><b> </b> 北京动物园龙的元素数量在十一所市属公园中是排在倒数行列中的,若不算龙年节日庆典装饰中的龙外,只有南门顶部和一处建筑物墙壁两边有龙。</h3> 南门原是北京动物园的入口,正门上方砖雕中部为长方形山墙,中央图案两条升龙在浪花之上直立于云与牡丹丛中,用龙的威严彰显皇家的尊贵。<div><br></div> 另一有龙的地方在入园后东侧去熊猫馆途中的过街楼墙上, 通道两侧各有一幅龙的墙雕 龙年之际北京动物园红红火火迎龙年 <h1><b>(八)陶然亭公园</b></h1><h3> 陶然亭公园因园内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陶然亭得名,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这里龙的痕迹也不是很多。</h3><div> 元月30日(腊月20)我来到陶然亭。</div> 陶然牌楼和佳境牌楼上均绘有龙纹纹饰。 云绘楼院内有一个龙头,是2009年2月公园在对地下水管进行施工改造过程中挖掘出来的。这个用石头雕成的“龙头”长约1米,高约70厘米,造型精致,花纹清晰,栩栩如生,椐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为元代文物,后安放在云绘楼院内。龙头与云绘楼相映,更显古建的大气磅礴,迎来了众多的游客到此打卡留念。 龙年前夕的陶然亭滑雪场 场内龙年年味十足 <h1><b>(九)紫竹院公园</b></h1><h3> 紫竹院公园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是国家4A景区、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我曾九次到紫竹院,但从未关注过其园内的龙。2月14日(大年初五)在结束动物园寻龙后我来到紫竹院。原指望能在“福荫紫竹院”这个皇家庙宇中有较大的收获,遗憾的是因寺庙进行整体二期修缮而暂停开放,好在找到了紫御湾并寻到了龙。</h3> 东门内喜迎龙年新春景观 进入东门后南长河上第一座桥中央的龙头 不知是龙的第几子? 菡萏亭,“菡萏”是古人对未含苞未开的荷花的爱称,四根柱子边上有四只神兽,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神龟),亭子四角有此神兽的很罕见。 菡萏亭东南一侧的青龙 紫竹禅院山门前的石碑,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碑记。 石碑顶部 紫御湾桥位于紫竹院的西北部的紫御湾,2006年我第一次到紫竹院时曾到此来过。此次从南门进入后在导览图中怎么也搜不到此桥,最后又走出东门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其在北门附近。 紫御湾桥,桥下两岸分别有一只息水神兽,它们是龙生九子之一的“霸下”。 神兽的造型非常呆萌,好似趴在岸边照镜子一般。 <h1><b>(十)玉渊潭公园</b></h1><h3> 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三环中路,国家4A级景区,以樱花最为著名,是北京市内春季赏樱最佳去处。2月15日正月初六,为寻龙我专程来到玉渊潭。</h3> 龙年的春节,卡通龙腾云驾雾。 非皇家宫苑中的龙确实少多了,玉渊潭又是市属公园中五所非皇家宫苑中最少的一所,唯一的龙在中堤桥,该桥下四个桥基处各有一条龙。 东北角的龙 东南角的龙 西南角的龙 西北角的龙 桥东侧正中桥洞上的龙头 <h1><b>(十一)香山公园</b></h1><h3> 香山公园,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早在元、明、清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h3><div> 香山公园的“龙”主要分布在勤政殿、致远斋、昭庙和香山寺及一些牌楼等处。</div><div> 2月11日龙年初二,为寻龙我再次来到香山。</div> 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是清代皇帝在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公大臣的场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匾额和殿外屋檐下满是金龙和玺彩画。 大殿彩画采用金龙和玺,殿内匾额、屏风、地平、五屏金漆龙椅、蟠龙香筒和香炉等,均遍布龙纹龙饰。 皇帝宝座上方金龙满满 宝座两侧的金龙 致远斋与勤政殿、虚朗斋、丽瞩楼同为静宜园皇家宫殿区,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和围廊组成。 致远斋中的乾隆宝座 御座上部的金龙 致远斋围廊中的宫灯处处皆龙。 诏庙,是乾隆皇帝为接待前来祝寿的西藏班禅六世而建,世人称之为班禅行宫。 历史上先后两次遭英法联军焚毁,只留下红墙、琉璃牌坊和琉璃塔等遗迹。2010年,国家昭庙修缮工程启动,已修缮完成的建筑陆续对外开放。<div> 作为皇家高规格的寺庙,该建筑群无论是琉璃牌楼、清净法智殿(众妙之门)、八方重檐御碑亭等处都充满龙的元素。 </div> 琉璃牌楼上精美的双龙戏珠 众妙之门屋脊上精美的龙头翘首远眺 众妙之门长廊中的龙整整齐齐排成一列 八方重檐御碑亭屋脊群龙聚会 香山寺牌楼及两面的龙纹 坛城建筑顶部之龙 大雄宝殿是香山寺“龙迹”最多的地方 大雄宝殿匾额“龙迹”满满 匾额上部 匾额下部的二龙戏珠 谢谢观看!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div>龙年大吉!万事如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