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慎吾 ( 1897-1972 ) , 福建闽侯人。生平推崇仲景医学。他指出: “ 《伤寒论》是中医基础医学,同时又是临床应用医学 ” 。几十年中,坚持用经方治病。《伤寒论》 113 方,其中用过者在 90% 以上,《金匮要略》 262 方,用过者在 80% 以上,其中尤擅用桂枝剂、柴胡剂、苓桂剂、泻心汤剂、四逆汤剂等类方剂。</p> <p class="ql-block">陈会心 (1898-1980) ,字贯一,沈阳市虎石台人。 1921 年取得中医师资格,先后在抚顺、沈阳等地行医。曾师承经方名家窦有亭。一生推崇张仲景,擅用经方治疗传染病及各科杂病。 1959 年 1 月沈阳市麻疹大流行,死亡率极高,陈应心一反当时温病治法,力主用真武汤抢救麻疹肺炎见高热神萎,气促汗出、下利脉促者,如此治疗者往往一剂热降而神清,三剂热退而转危为安,死亡率迅速下降,受到辽宁省卫生厅、沈阳市卫生局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广。再如用白虎汤、大承气汤抢救小儿中毒性痢疾,用五苓散、附子理中汤、桂枝汤等治疗中毒性消化不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五积散治疗中风,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再障,用大建中汤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这些经验经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小组整理成《陈会心医案》于 1976 年内部发行。</p> <p class="ql-block">胡希恕 ( 1899-1984 ) ,沈阳市人。 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 刘渡舟 先生称其为 “ 经方学派的大师 ”, 并介绍说: “ 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 (《经方传真 · 刘序》)。胡氏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惜不易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经方传真》一书,为其门人冯世纶等整理先生医轶而成。胡氏尚谓: “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 、 “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准确 ” ,强调了方证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余无言 ( 1900-1963 ) ,原名余愚,字择明,又字愚庵,江苏阜宁县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经方家。幼习经史,后随父余奉仙学医, 18 岁即悬壶乡里。后定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任教,并与张赞臣合作创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担任教务长,兼授《伤寒论》《金匮要略》《外科学》等课。建国后曾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任职。余氏兼通中西医学,对仲景学说深有研究,临床上擅长运用白虎汤、承气汤、泻心汤、大小陷胸汤等治疗各种温热重症,如肠伤寒及并发症,被人称为“石膏大 黄 先生”。著有《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斑疹伤寒病篇》《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混合外科学各论》《翼经经验录》等。</p> <p class="ql-block">翟冷仙 ( 1900-1990 ),江苏东台市人。于仲景之学造诣极深,临床善用经方治疗急症大病。如突破暑温常规治则而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乙脑”、“ 流脑”,用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用硝石矾石散治疗钩虫病、血吸虫病黄疸,用大剂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顽固性呕吐。有手稿《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一部,以白云阁本《伤寒论》为底本而作注疏,该书 1987 年起由《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连载刊出。</p> <p class="ql-block">岳美中 ( 1900-1982 )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他一生临床擅用经方治病。主要著作有《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等。岳氏主张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他认为,《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 “ 辨病脉证并治 ” ,金匮要略也是如此,书中指出某病某证某方 “ 主之 ” ,此即为专方专药;某症证 “ 可与 ” 或 “ 宜 ” 某方,是在辨证之下随宜治之之意。后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皆依此法。因此,他认为 “ 可知汉唐医家之辨证论治是外感杂病分论各治,在专方专药的基础上照顾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 。岳氏说:专学《伤寒》容易涉于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轻淡。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必须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所以,他并不局限在经方上。他对方药配伍和药物剂量十分重视,如仲景方半夏是以升计量的,岳老遂用实测的方法得到实际重量。</p> <p class="ql-block">赵锡武 (1902-1980) ,河南夏邑人。原名钟禄。早年到北京学习中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员。建国后,历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较深,擅用经方。对心脏血管病、糖尿病、小儿麻痹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有《赵锡武医疗经验》。</p> <p class="ql-block">陈达夫 ( 1905-1979 ) ,四川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临床擅用经方。他认为,仲景之方,立法严谨,组合精当,力专效宏,虽本为伤寒杂病而设,却同样可用于各种眼病。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书中,六经篇所列 86 节证候剧药中,学用经方及加减者竟占一半。其中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气轮肿胀,炙甘草汤加柴胡治疗视物易色,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视物颠倒、视正反斜等,均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姜春华 (1908-1992) ,江苏省南通县人。自幼跟随其父学医,迁居上海后师 从陆渊雷 先生学习中医。先后在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内科医院(今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兼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姜氏认为:“既要为病寻药,又不废辨证论治,为医者须识病辨证,才能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他临证既注重辨证论治,善用经方,又注重挖掘民间单方、验方和专病专药。对温病治疗提出在辨病辨证基础上掌握“截断扭转”的治法。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论医集》,主编有《肾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新编》《历代中医学家评析》等。</p> <p class="ql-block">范中林 ,四川现代老中医,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以治疗外感病和内伤杂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临床擅用经方,如用四逆散治疗尿路感染,用桂枝汤治疗长期低热,用四逆汤加肉桂治疗前列腺炎等。其部分医案经人整理出版,名《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p> <p class="ql-block">宋孝志 ( 1911-1994 ) , 字鸿禧,湖南省宜章县人,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 任 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60 余载。自幼跟随舅舅刘希盛学习《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并侍诊于侧。刘氏乃湖南名医,擅用经方,精通内妇二科。宋老传承其舅的临证治学特点,重视研究方剂的配伍、剂量、煎服法,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他还说,在治疗疾病时应尽可能地选用原有成方治疗疾病,古今大量的方剂均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其方药配伍严谨,尤其是仲景方,药专力宏。他临床善用古方,有经方家风范,如用抵当丸治疗脑血管瘤,用栀子豉汤治疗过敏性哮喘,用桂枝生姜枳实汤、一味白术汤治疗房颤,蒲灰散合葵子茯苓散治疗顽固性水肿,鸡鸣散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防己地黄汤治疗癫证等。</p> <p class="ql-block">门纯德 ( 1917-1984 ),字秉洁,河北蔚县人,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治学崇尚仲景学说,临证擅用“兴阳温经祛寒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儿腺病毒性肺炎危证,通脉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大黄附子汤治麻痹性肠梗阻,白术附子汤与附子汤治疗不孕症,乌头桂枝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桂枝甘草汤治疗严重失眠等。临证创“联合方组”法,用数方主辅相承,互依互用,循渐进轮流交替服用,达到病体同调、标本兼顾、缓缓图本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全文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