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款彩屏风 - 汉宫春晓图

东篱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包括弗利尔艺术馆和阿瑟.萨克勒美术馆。从地面上看只有一层建筑,但在地下有三层,并与邻近的非洲艺术馆相通。进入博物馆就像进入迷宫,看着看着,走着走着,常常不知身在何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看到了馆藏(弗利尔捐赠的)的一座十二幅款彩屏风 - 汉宫春晓图。不禁惊叹于其精美,上面密密麻麻刻绘了华美宫廷建筑和众多人物,共有164位人物,其中5位太监,其余均为女性和儿童,以理想化的、非历史的方式呈现汉代(公元前 206 年至公元 220 年)皇宫中妇女的生活(来自展品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幅高有216.5厘米,宽50.1厘米,总共宽606.5厘米。据记载,这件屏风于康熙年间1672年仲夏在中国制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个屏风,如同一幅巨大的工笔仕女画,盛装的婀娜多姿的宫娥穿梭于皇家园林之间,展现花神节上层贵族游乐的场景,人物众多却错落有致。展厅一侧有说明,非常有助于了解这件屏风和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跟着图解说明走进画中。屏风的画面就像中国画的画卷一样,从右向左渐渐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门外,一行人在宫娥们引领下,浩浩荡荡进入宫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园子的右上角有一群女眷在练骑术,你追我赶,技术娴熟。在唐朝时,女性还是常常跨骑马背,后来的朝代就很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园内有个湖,湖中有游船,船中有人吹箫,茶几上有书有花瓶,花瓶里插着牡丹花。湖中还有两只鸳鸯,一只站在石上,一只游在水面,相望的神态,如丝缠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光上移,湖边的宫殿里,有人下围棋。两人对弈,屏气凝神,身姿手势,静中有动。左边女子的手指中夹一颗棋子,好像在踌躇,下哪儿好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湖便有桥。画下方有一拱桥,一女娥引导一俊朗少年推着满满一车花过桥。这些花将是用来装饰花神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殿上坐着的两位带着很多珠宝的贵妇,可能是皇后和皇贵妃,正在看舞姬献舞。在小地毯上跳舞是唐代风格,从舞姬的服饰上来看,可能跳的是唐代宫廷流行的霓裳羽衣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长寿、子孙满堂和家族昌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殿前,妇女们在玩扑蝶游戏。古代妇女在花神节有扑蝶活动的传统。蝶恋花。怕老外看不懂,说明栏里解释花代表女性,蝶代表男性爱人。旁边一名宫娥抱着一个插着高耸的珊瑚枝和巨大的灵芝的花瓶,两只仙鹤展翅在松树旁。仙鹤,寓意延年益寿,代表长寿与富贵,和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中国古代文化常将鹤和松树连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珊瑚代表高贵与权势,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灵芝有瑞草之称,芝生祥瑞,是吉祥与长寿的象征。台阶附近的两个男孩正在争夺一个形状像文神魁星的玩具。道教中魁星是鬼面踢斗的大魁星君,主宰文运,可以赐予学业成功。另一个男孩戴着成年士大夫的帽子,他的同伴挥舞着桂花枝(折桂),预示他终将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男童的这些游戏预示着他们未来成为士大夫,为家庭带来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蹴鞠。古代足球。在中国有2400年历史,由于汉高祖刘邦的推行,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书画,陶冶情操。三位女士正在鉴赏桌上展开的一幅画卷,第四位女士坐在一个装满卷轴的书缸旁边读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妇容,贤妻良母的仪容 - 透过圆形的“月”窗,两个贴身丫鬟正在替一位贵女梳妆打扮,一张红漆桌子上有一面镜子,还有梳子和簪子。古代要求女性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婚姻忠诚、言语得体、仪容端庄,勤政家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汉武帝时期,皇宫把"千秋"作为祝寿之词,寓意为"千秋万寿"。为了避开忌讳,把"千秋"二字的次序倒换,便称为"秋千"。图中的树挡住了秋千一部分,可能暗示有女子正在荡秋千。荡秋千也是花神节的活动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中有一只梅花鹿。“鹿”与“禄”谐音,意为财运。鹿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同时也代表政治上的强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投壶 - 花神节活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刺绣 - 女红,古代女子必备技能。一位老妇正在和一名年轻女子一起绣凤凰,凤凰是皇后的象征。身后的漆桌上有花瓶和熏香炉,美好的环境有助于优雅的女红作品。绣架上有把剪刀,形状与当今的几无差别。汉朝还没有那样的剪刀,交叉刃的剪刀最早出现是在宋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细细观察,整个屏风所描绘的建筑和物质文化借鉴了许多时代的特征,有汉,有唐,有宋,也有明清,包括屏风制作时期的特征。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汉宫并不是汉朝时期的宫殿,可能理解为汉人的宫殿更加贴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到屏风右上角的铭文。椭圆形印章是吴门散人,两枚方形印章,一枚是盛年,一枚是大有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屏风为康熙十一年岁次壬子仲夏之吉 云南道监察御史黄敬玑 赠送给 大柱国 即京卿 元翁 孔亲家,在屏风背面刻了一篇一千多字的特恩简任劳绩序。特恩简任是文官任用中最高的一级,由皇帝亲自任命,劳绩是功劳业绩,特恩简任劳绩序是祝贺任官的褒扬颂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读《红楼梦》时,对“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一直不得概念。如今见到这样一座屏风,总算有点不再没见过世面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时,收到了不少屏风寿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方人眼中的屏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西方人眼里,古老而富足的中国一切都令人向往。特别是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后,福建沿海万商云集,而当时正是徽商兴盛时期,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福建沿海地区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最有可能的是徽商把他们家乡徽州的漆工制作的款彩漆屏风销售给了外商,特别是“汉宫春晓”款彩漆屏风,所绘人物仕女、楼台亭阁、生活场景,极好地表现了东方特色,满足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因此,款彩漆屏风被批量销售到西方。国内只是官僚富豪喜爱而非皇室青睐的款彩漆屏风,到了西方成为稀有之物,为王室贵族收藏,装点“中国房间”成为风尚。贸易商通过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东南部的港口以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万丹运送屏风。 这就产生了“科罗曼德屏风”和“矮脚鸡作品”的错误名称,这两个名称都掩盖了屏风的真正来源,并错误地给人留下了它们主要作为出口商品的印象。 本次展览拒绝常见的英文名称,回归中文“款彩”,关注屏风在中国的起源和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什么是款彩?款彩是在木板上以漆灰为底子,上黑漆或其他色漆,用类似白描的手法在漆面上勾出花纹,然后把花纹轮廓里的漆灰清空,再补上各种色漆或色油在里面,成为彩色图画。花纹轮廓高起,所以看上去像是印线装书的木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汉宫春晓》,无名漆艺师根据盛年(约 1650-70 年代)设计,非名家名作,但是视觉效果非常好,也更真实反映当年的民间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