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知识分子》阳光下的阴影

辑安文馆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知道西方大牌知识分子的操守德行究竟怎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牛津大学历史学家</span>保罗·约翰逊的《所谓的知识分子》会让你管中窥豹,大开眼界。他在书中大揭这些名人的短,撕开他们华丽外衣的一角,直逼真相。虽然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名声显赫,令人仰慕。但他们光鲜外表后面,都留有一道道潮湿阴暗的倒影。此书用一个个实例解构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复杂性、多面性及混乱的两.性.关系。</p><p class="ql-block"> 保罗·约翰逊说,知识分子这个词最初在法国不是个好词,有点类似现在臭大街的“公知”,是个带有贬义的负面形容词,用来讽刺一个人猴精、鸡贼,聪明过头了。保罗约翰逊笔下的知识分子,各个绝顶聪明,且精力旺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卢梭,这个法国人头顶上的光环不少,即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大作《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为传世经典,影响深远。卢梭说,自己是个生来就为了爱的人,而且说起有关爱的教义来,比大多数的教士都执著得多。</p><p class="ql-block"> 众多大学者对卢梭有很高的评价。康德赞美卢梭有一个无比完美的敏感的心灵。雪莱把卢梭看成卓越的天才。席勒认为,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与他的基督一般的灵魂相匹配。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乔治·艾略特、雨果、福楼拜都向卢梭表示过深深的敬意。托尔斯泰曾说,卢梭与福音书“两者对我的一生起过重大和有益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但保罗·约翰逊显然没有康德们那么客气,他在书中撕开卢梭一道道伤疤。他批评卢梭是个极端的自私主义者,他口口声声大爱无疆,但对身边的人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情感和爱。</p><p class="ql-block"> 卢梭穷困潦倒时,贵妇华伦夫人收养了他。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充当了卢梭的保护人,做他的情人兼精神母亲。在卢梭外出闯荡生活几次陷入困境,衣食无着,都是华伦夫人出资接济。可当华伦夫人晚年贫病交加,最后饿死在床上那段时间,已名利双收、大富大贵的卢梭却没伸一下援助之手,他早忘了这个人。</p> <p class="ql-block">  卢梭对待自己的家人也同样冷酷无情。勒瓦瑟是卢梭人生后半程的伴侣,一直伺候陪伴他,并给他先后生了5个孩子。但卢梭对她从未有过爱,有的只是肉体的需要。卢梭对自己的孩子毫无父子之情,他不愿承担抚养义务,未给任何一个孩子取名字,就直接把他们送进孤儿院,此后再没有过问,彻底抛弃了。卢梭声称的对人类的爱,在他的恩人、家人和孩子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卢梭呈现出知识分子典型的复杂性、多面性和矛盾性。他曾经的一些朋友如何评价他呢?</p><p class="ql-block"> 休谟刚认识卢梭时这样说:卢梭和蔼,谦逊,多情,无私,极其敏感。但接触多了以后他的判断是,卢梭简直是个怪物。他自以为是世间唯一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 卢梭的老朋友狄德罗点评他的为人,不老实,像撒旦一样自负,忘恩负义,残忍,伪善,充满敌意。伏尔泰说他是个自负而卑鄙的怪物。</p><p class="ql-block"> 居德托伯爵夫人是卢梭唯一爱过的女人,她说,他丑陋的令我害怕,爱情没有使他更有吸引力,不过他是个可怜的人。我只有用温柔和仁慈对待他,他是一个有趣的疯子。</p><p class="ql-block"> 保罗·约翰逊总结了一些当时学界,对卢梭的令人不堪的负面评价。说他是受虐狂、暴露狂、神经衰弱者、疑心病患者、手淫者、隐性同性恋、缺乏父母人情、早期妄想症患者、孤芳自赏、满腹内疚、病态的胆怯、盗窃癖、幼稚病、易怒且贪财。《所谓的知识分子》在卢梭的伤口上撒了许多盐,让他的形象黯淡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他英年早逝,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不朽诗篇。他的那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成为响彻世界的呐喊。</p><p class="ql-block"> 雪莱第一任妻子哈丽艾特,是一位酒馆老板16岁的女儿。她被雪莱的才华倾倒,跟他私奔了。俩人的日子过得并不稳定,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她帮助雪莱从事革命活动,散发非法的政治传单。为此,雪莱把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献给了哈丽艾特。</p><p class="ql-block"> 虽然雪莱的爱深沉热烈,但并不专一,总是不停地变换对象。他与思想家葛德文相识后爱上了他女儿。于是有一天,雪莱突然向哈丽艾特宣布,他与玛丽相爱了,希望哈丽艾特能够理解,并服从他这个决定,为他们的爱情欢呼。雪莱就是这样一个在婚姻与女性之间随性而为、自以为是的人。</p><p class="ql-block"> 雪莱认为,谈论贞操是邪恶和荒谬的。任何年轻人与他妻子睡觉,他都不会介意。他告诉哈丽艾特可以跟她的朋友豪戈睡觉。他也给玛丽与其他男人上床,提供了同样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  雪莱是个能把索取和最伤人的辱骂结合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的人。他给哈丽艾特写信,辱骂她的同时,还跟她要钱、要衣物。他在信中说,亲爱的哈丽艾特,快给我寄些钱来,我快饿死了。他给母亲写信,一方面指责母亲与他人通奸,随后又要求母亲给他寄东西。</p> <p class="ql-block">  雪莱与哈丽艾特因争夺孩子抚养权,闹上了法庭。哈丽艾特万念俱灰,在海德公园投河自杀。雪莱在解释这件事时编造谎言说,他与哈丽艾特有协议,她被父亲从家中赶出来,无家可归,堕落成妓女。后来又跟一个马夫同居,那家伙抛弃了她,因此她才自杀。</p><p class="ql-block"> 雪莱的另一个妻子玛丽,俩人结婚后,他又看上了她姐姐范妮,便用尽办法勾引并诱奸了她。后来,范妮忍受不了屈辱,含恨自杀。这是第二个死在雪莱手中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雪莱在进行诗文创作、从事革命活动及男女之事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惊天动地,把每一件事做到了极致,着实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把俄罗斯文学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世界文坛举足轻重的一大板块。契诃夫评价说,我惧怕托尔斯泰离开人世,如果他死了,那么我的生命中将出现巨大的空白。我从没有像爱他那样爱过任何人,只要文学界还有一个托尔斯泰存在,那么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p><p class="ql-block"> 不过,伟大与渺小往往如影随形,相生相伴,在托尔斯泰身上同样凸显了这些特征。</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与卢梭存在相同的毛病。他也声称自己有爱,充满对人类的爱。保罗·约翰逊说,他所爱的只是作为概念的人类,而非具体的人。例如,他的一个哥哥穷困潦倒,住在贫民窟里,年纪不大就死于肺结核。在他临终前,托尔斯泰勉强抽出一个小时去看望,但拒绝参加葬礼,因为他要去参加一个晚会。他的另一个哥哥也死于肺结核,但托尔斯泰未去探望过。托尔斯泰的三哥谢尔盖一贫如洗,但富足的托尔斯泰几乎没给他任何帮助。</p><p class="ql-block"> 原本托尔斯泰信奉的原则之一,就是强者应该帮助弱者。可在他身上看不到实际行动,名副其实的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不是有点讽刺?</p> <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是个嗜赌成性的赌徒。他曾想办一份报纸,卖掉房产筹措了5000卢布。但他赌瘾发作,把准备办报的钱拿去赌博,输得一干二净。他还迷上了轮盘赌,输光了身上的3000法郎。他在日记中写到,轮盘赌玩了6轮,输掉了一切。他让哥哥卖掉房产,以偿还另一笔3500卢布的赌债。</p> <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有很强的性欲,年轻时常去妓院,多次感染性病。他在日记中写到,为了维护家庭,娼妓是必不可少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告诉他的传记作者莫德,自己的欲望太强烈了,以至于不能没有性生活。</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的一大爱好是写黄色日记,并公开展示。他认为,保守性生活的秘密是有害的,所有的性生活都应该公开,丈夫和妻子应该相互告诉对方所有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按照他的公开性原则,给妻子索妮亚布置任务,要求她必须阅读他写了长达15年的大量日记。里面记载着所有他性生活的细节,包括光顾妓院,以及他与妓女、吉普赛女郎、乡村妇女、女农奴,特别是还有他与他母亲的女友等人的文采飞扬的性关系描写。</p><p class="ql-block"> 索妮亚<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道丈夫是一个性怪物并受到惊吓后,</span>在日记里详细地记述了这些。她非常厌恶托尔斯泰如此行径,责问他,为什么你要把这些日记拿给我看?</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的人生轨迹,竟是如此的光艳夺目,又如此的光怪陆离。实乃奇才、奇人、奇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的名字如雷贯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span>他的小说曾影响几代人。海明威的父亲是个医生,能骑马、钓鱼、射击、航海、野营、探险和打猎。母亲能诗能文,能歌善舞,会弹奏多种乐器,出版过原创歌曲。海明威继承了父母遗传的基因,写作和体育也样样在行,诗文更是青出于蓝。</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是个典型的叛逆者,拒绝接受父母的宗教信仰。他与母亲关系十分紧张,甚至到了视如仇寇的程度。保罗·约翰逊把这种仇恨类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仇恨。海明威特别憎恨母亲在信中写给他的一句话:我是以我认识的两个最优秀、最高贵的绅士来为你取名的。他把父亲的自杀归罪于母亲,称她为母狗,并把这种仇恨写进他的小说中。</p><p class="ql-block"> 不仅对母亲,他对姐姐也如此敌视。他在书中诋毁她:我的姐姐母狗玛萨琳娜,一个名副其实的婊.子。他还对外宣称,自己的妹妹曾经被人强.奸过。当已年过八旬的母亲想念海明威时。他就说,我不想见到她。海明威对母亲及姐妹的仇恨如此之深,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毒害了他一生。</p> <p class="ql-block">  海明威在美国作家大会上发表演说声称,作家的任务是不会改变的。作家本身可以发生变化。但他的任务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得真实。</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果真如其声称的那样吗?事实是,他的作品和他的做人都不真实。</p><p class="ql-block"> 保罗·约翰逊在书中说,撒谎是海明威成为作家的训练内容之一,他会有意地或不假思索地说谎。他对自己说谎心知肚明,在小说《士兵之家》中,他说:“最优秀的作家都是说谎者,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他们这一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撒谎或虚构……”</p><p class="ql-block"> 其实,海明威说谎的习惯由来已久。5岁时,他就谎称独自降服过一匹脱缰的马。他看了一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就对父母吹嘘说,自己和女电影演员梅·玛丝订了婚。他还不止一次地对堪萨斯城的同事们反复讲述这个谎言。甚至还夸张地说,已花了150美元买了订婚戒指。</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些到处炫耀的谎话,许多没有技术含量。海明威曾告诉朋友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而实际鱼是从集市上买的。这多少有点像高英培的相声《钓鱼》中的情节,“二斤还高高的呢”,简直滑稽可笑。</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还煞费苦心地编造自己在芝加哥充当职业拳击手的故事,说他的鼻子被打破,仍不言败,继续还击。他曾杜撰自己有印第安血统,宣称自己有印第安女儿。他的自传《流动的圣节》与卢梭的《忏悔录》一样没有可信度。</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厚颜无耻地捏造关于他在意大利的经历。说他自愿报名参军,但因为视力不佳而未被录用,可在档案中并没有找到有关资料。他编造说,他的阴.囊两次被子弹击中,不得不把睾.丸搁在垫子上。</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期的海明威有异.性.装扮.癖和异.性.转化.癖色彩。他迷恋女子的短发,小时候母亲不让他穿男孩子的衣服,不让他剪头发,男扮女装,这可能是导致他心理扭曲的一个因素。由此,海明威长大后特别强调自己男子汉的形象,尤其是喜欢到处晒自己的胸.毛,试图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真男人。</p> <p class="ql-block">  海明威很难与女性发生文明的关系,女人必须对他绝对服从。他的4个妻子中,有3个对他百依百顺。</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第一个妻子哈德莉比他大8岁,是个富家女子。海明威出名之前都是靠她养活的。她生完孩子,人老色衰,这时的海明威已与其他女人投怀送抱了。</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第二个妻子叫宝琳娜,比他小14岁。也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父亲是阿肯色州最大的富商。当时海明威还未与哈德莉离婚,三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同起同居,实际上海明威过了一段“一夫二妻”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不久,海明威又与金发碧眼的古巴人简·梅森搞到一起。宝琳娜为了挽回海明威,新买了大别墅,新修了游泳池,又请整容师给自己整容。但海明威告诉她:没有用。你对一个男人越好,越爱他,他就会越快地摆脱你。</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第三个妻子是玛莎,家境殷实,身材高挑,金发碧眼,小他10岁。但没多久,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玛莎忍受不了海明威对她的精神摧残。她说,海明威脏到了极点,是她认识的人中最不讲究的人,他口中那充满洋葱三明治的臭味,令她恶心。</p><p class="ql-block"> 玛莎喜欢写作,曾当过记者。她嫁给海明威是希望他帮她成为一个作家。可海明威非但没帮上忙,还给她写了一首淫秽下流的诗——《致玛莎的阴.道》,将她的私.处比喻为一个陈旧热水袋的颈部,上面布满了皱纹。最无耻的是,他每次与女人上.床,都把这首诗念给她们听,以此来羞辱玛莎。</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第四段婚姻的玛丽,是伐木工的女儿,是几任妻子中唯一的贫家女,且相貌平平。她比海明威小12岁,她能忍受海明威的野蛮粗暴、肮脏的体臭,及当着她的面与其他女人动手动脚。她陪伴海明威一直走到最后。</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的结局极为悲惨,他用猎枪毙了自己,与他的祖父、父亲走上了同样的自戕之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罗素认为,人性是复杂而多元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每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罗素的人生,就是这段话写真版的现实诠释。</p><p class="ql-block"> 罗素是位超高产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涉及广泛的学科,有一份书目清单列出了他68种著作,其中包括几何学、哲学、数学、司法、社会重建、政治思想、神秘主义、逻辑学、布尔什维主义、中国问题、人脑、工业、原子入门、自然科学、相对论、教育怀疑论、婚姻幸福、道德、休闲、宗教国。国际事务、历史、权利、真理、知识、权威、公民、伦理传记、无神论、智慧、未来、裁军、和平战争、犯罪等……此外,他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几乎包含了所有人们能想到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罗素写作之外的爱好便是与女人周旋,他一生有过四次正式的婚姻,这一点与海明威倒是不分伯仲。</p><p class="ql-block"> 罗素年轻时对待性.问题比较保守传统。长大后变成好色之徒,开始我行我素。罗素发妻艾丽丝温柔、体贴且宽容大度,对罗素怀有深厚的感情。与他一起生活了16年,忍辱负重。罗素当着她的面与其他女人调情,她为了不失去罗素,睁眼闭眼,只当没看见。为了给罗素与奥托琳夫人私通提供便利,她搬出去和她的兄弟住在一起。但最终罗素还是抛弃了她。</p><p class="ql-block"> 罗素与奥托琳夫人搞到一起,是缘于一次去贝德福德广场44号拜访奥托琳•摩勒尔,发现男主人不在家,便立马与她上了床。三年后,罗素到美国波士顿做演讲期间,又与另一个美国姑娘坠入情网。</p><p class="ql-block"> 然而,此后不到2年,罗素遇到了康斯坦斯·马勒逊夫人,被她仪态万方的气质所倾倒,俩人很快睡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罗素在芝加哥留宿了一个年轻女郎海伦·达德利,她是一妇科专家的女儿,罗素在讲学时同她住在一起。罗素说,她的3个姐妹为我俩站岗。很快罗素又勾搭上了另一位情妇,交际花康斯坦斯·梅尔斯夫人。</p><p class="ql-block"> 接着罗素又将另一位更年轻的女子多拉·布莱拥入的怀,并正式结婚,从此她被逼进了“羞耻而又丢脸的婚姻中”。</p><p class="ql-block"> 罗素与雪莱有同样的“性.共享”观念。思想开放的多拉也同意彼此相互给予性冒险的自由。罗素支持多拉成为“世界性改革同盟”英国分部的书记。她在出席“国际性问题代表大会”期间,与变性手术的先驱马格纳斯博士及妇科专家诺曼·海尔在一起,罗素没有表示反对。</p><p class="ql-block"> 但当她公开与一位新闻记者有染,并生了两个孩子后,罗素的态度就变了,感到很不舒服。他承认这不是他所想要的,他被那套“坦诚”理论所蒙蔽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罗素又移情别恋于牛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皮特·斯彭斯,把她带到家里生活在一起。尽管这是罗素坦诚原则的一部分,但多拉仍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多拉打了耗时3年的官司,与罗素离婚成功。随后,罗素把皮特娶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罗素的随性已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就连身份卑微的人、家庭女仆、保姆,或是经过屋子的随便哪位年轻漂亮的女性也不放过。他的朋友胡克说,罗素不顾高龄,仍在追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他干这类事臭名远扬。即使年轻女仆也不放过,且不背着妻子,就在她眼前,当着屋里客人的面。皮特决定绝不再蒙受羞辱,她与罗素离婚。这时罗素已80高龄,仍没有停止结婚的脚步,他娶了布莱恩莫尔学院的一个教师伊迪丝芬奇,她伺候罗素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罗素写作、女人两不误的工作作风,是那一代西方学者典型的生活方式,直到寿终正寝都没有改变。如此繁重的文事和性.事,罗素居然活了98年,这是他长寿的秘诀吗?或许书房、闺房是他最好的“健身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p><p class="ql-block">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萨特名气很大,尤其在改开之初的那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他是社会主义者,拒领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到过中国,对中国有正面的感受和评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学校园曾掀起一股萨特热,他的书《存在与虚无》《自由之路》《肮脏的手》曾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萨特一生除了教书和阶段性从事一些政治社会活动外,主要做了两件事:写作和泡妞。保罗·约翰逊在《所谓的知识分子》中着墨更多的是萨特与女人。</p><p class="ql-block"> 与萨特渊源最久的女人,是同为哲学家、作家的波伏娃,他俩的感情纠葛被拍成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用作者的话说,波伏娃从第一次见到萨特起就成了他的奴仆,终生不育。直到萨特去世,她做他的情妇、代理妻子、厨娘、经理、女保镖、护士,却从未在他活着的时候得到相应的法律和经济地位。萨特对待波伏娃的态度是需要时用,不需要时弃。只有当他找不到更好的女人时,才会重拾旧欢。</p> <p class="ql-block">  萨特是20世纪60年代被人们称作男性沙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把女性看作征服和占有的对象。他在《恶心》中写道:我每一种理论都是征服和占有的行为,我希望有一天能借助他们征服世界。他要争取完全的自由,尤其梦想向妇女行使这种自由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与很多勾引女性的老手不同,萨特喜欢跟女人通信,有时一天能写十几封。他不把女性完全当做人看待,只是把她们当做挂在腰间的战利品,他要像征服野兽一样去征服女人。</p><p class="ql-block"> 萨特最开始勾引波伏娃时,就对她简述了他的性.爱哲学,坦言自己与许多女人.睡觉的渴望。他说自己的信条是旅行、多配偶和透明化。有时人们觉得萨特把她当做训练有素的动物。他告诉波伏娃,有两种性.关系,一种是必然的性.爱,另一种是偶然的性.爱,后者无足轻重。萨特与波伏娃有“性.共享”协议,彼此不干涉对方找其他性.伙伴。看来许多西方知识分子,有共同的嗜好。</p> <p class="ql-block">  萨特说,无论男女,都应该告诉对方自己在做什么。他终生爱着的是美国小说家纳尔逊·阿尔格伦。他告诉波伏娃,这是我第一次与一个肤色浅黑的女人睡觉,她体味很大,汗毛挺重,腰背部长着黑毛,衬着白皙的躯体。它的舌头就像只小笛,总是伸直了去够我的扁桃体。</p><p class="ql-block"> 1933年,萨特在柏林时对波伏娃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有了一位叫玛丽维尔的新情妇。波伏娃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萨特的那些情妇。她恨玛丽维尔,更恨艾尔加,她与妹妹都是萨特的情妇,最使波伏娃恼怒的是,她还是自己的学生。波伏娃对此毫无办法,只能以参与的方式控制他们。形成萨特、波伏娃和一位姑娘(通常是他或她的学生)的三角关系,波伏娃居间监督。</p><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波伏娃真正担当起萨特妻子的角色,她做饭、缝纫、洗衣,管理钱财。二战结束萨特已很有钱,一群为他的钱财和思想魅力所吸引的女人整天围着他。他越来越老,身边的姑娘却越来越年轻,都只有十七八岁。波伏娃认为是她们鼓励萨特过一种放纵的生活,一方面是性.生活,另一方面是饮酒和服药。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萨特靠着不断增加的酒精、巴比土酸盐、安非他明和阿司匹林摄入量,写完了数量惊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萨特因勾引学生而恶名远扬。在一篇对《禁闭》怀有敌意的评论里,罗伯特·弗兰西斯说:“我们都熟悉萨特先生,他是一位专门研究女学生内衣的古怪的哲学教师。大多数受害者都是波伏娃的学生,作为女权主义的开山祖师,波伏娃一边嫉妒抱怨萨特的滥交,一边居然又为萨特拉皮条,介绍自己的女学生给他寻欢作乐。</p><p class="ql-block"> 娜塔丽·索罗金是波伏娃在莫里哀学院教书时最出色的学生。1943年,娜塔丽的母亲正式控告波伏娃,指控她腐化未成年人,利用导师的身份引诱女儿供萨特寻欢作乐。</p><p class="ql-block"> 对于萨特的所作所为,我们无需单独指责他,因为这是欧美知识分子的群体风气,是不良风俗的整体性.基因遗传,个体转得了基因吗?</p> <p class="ql-block">  保罗·约翰逊评论说,知识分子品行的劣根性,使人们对他们的主张表示怀疑,保持警惕,作为导师作为榜样的知识分子,并不比古代的牧师巫医更值得尊重。由于知识分子左右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他们的思想可能产生更大的破坏力,他们的那些极端的理论,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政.治.运.动。</p><p class="ql-block"> 保罗·约翰逊的书有多大可信度?不得而知。其中不排除主观先行、八卦戏说的成分,只能算作一家之言,不可照单全收。但以文艺复兴以后17、18、19世纪的欧洲,亲情淡泊、性欲泛滥的风俗来看,他们的这些糟事并非全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信史中就有梵高、贝多芬、巴尔扎克、达尔文等诸多名人寡情、乱性、失德事迹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它给我们一些启发:名人名家虽成就卓著,金光闪闪。但其高大身躯后面令人瞠目结舌的潮湿、阴暗和龌龊,使形象大打折扣。 保罗·约翰逊警告人们,不要把知识分子当偶像来崇拜,要警惕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许多思想都是毒树上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今天,人们在树立标杆、选择榜样、崇拜名人时,须谨而慎之,应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这些人,切忌盲从,更无需双膝跪地,顶礼膜拜。(安)</p>